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八段錦心得:三種固執己見的人練不好,刻意練習才能有所成

2024-08-28健身

自從寫了八段錦心得系列文章,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註,很多人透過評論、私信進行交流,我在自己的溝通群裏也跟大家有了更頻繁、深入的溝通(花了不少精力,以至於疏於寫文章),發現大家對於練習八段錦的觀點不盡相同。我並不是說一定要高度一致,只是發現其中持有些觀點者很難有精進,有必要分析一下,於是寫了本文。

常見的三種觀點

有三種觀點很有代表性,挨個來看一下。

觀點一:就當成體操來練

這種人想法很簡單,堅持認為八段錦就只是體操,伸伸胳膊動動腿。他們常說的話就是「我練了XX年了,別故弄玄虛了,八段錦就只是體操。」言下之意,他練了XX年,比別人都有話語權。碰到這種人,我的回復是:練了這麽久還停留在這種認知水平,為何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1951年第一套廣播體操

之所以對八段錦的認知停留在體操上,是因為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所以才會做出片面的判斷。有些是自己埋頭練習,基本不看他人的分享,看了也看不進去。有些是知識面太窄,對很多東西未知而又條件反射地否定。總的來說就是處於很低的水平,卻不自知,更不會尋求改變。

觀點二:不練氣都是白練

這種人言必稱「真氣」,只要不會運氣,在他們眼裏都是白練。所以他們要麽看不上八段錦,要麽整天打壓國體版(國家體育總局版本),鼓吹什麽古法、道家、少林等版本,練習國體版的在他們眼裏都很可笑,都跟做體操差不多。

練氣

八段錦是健身氣功沒錯,但畢竟跟靜功不同,是以外部動作入手,對內在進行導引,是一種相對自然的導引,過於強調運氣反而有些「自作聰明」。從廣義上來說,太極拳也可以歸為健身氣功,畢竟沒多少人練太極拳是為了技擊,但並沒有過於強調運氣吧?

觀點三:一切都保持自然

這種人不容易辨識,因為他們認可八段錦不只是體操,也認可「真氣」,但問題是他們認為只要保持自然即可,然後堅持下去久而久之什麽都會有。有人在我文章下面留言,說只需要安靜地做動作,什麽都不用想,慢慢地就能氣通經脈。我回復道:慢慢是多久?是一輩子嗎?

無為

這是一種消極的觀點,相信量變能帶來質變。其實這是對質變的誤解,低層次的量變並不能帶來質變。練功是有講究的,有很多細節值得鉆研,人生苦短,要追求高效地練習,怎麽能玩起「無為」那一套呢?其實是在為不學習找借口。

這三種觀點都很有代表性,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三種固執己見的人

觀點有問題其實還不足以給人定性,因為觀點有改變的可能性,暫時的觀點錯誤還有修正的機會。但如果固執己見,那就很難有修正的機會了,可以進一步分成三種人。

一是不懂裝懂者。 自認為自己很懂,其實都是靠道聽途說,自己並沒有做過深入研究,很草率地形成了自己的「觀點」,然後就到處與人爭論,膚淺而不自知。上面提到的練習好幾年八段錦,仍然認為只是體操,就屬於這類人。

二是頑固的內行。 有一定的專業水平,能算得上是內行,但開始吃老本,聽不進去不同的觀點,對誰都瘋狂輸出自己的那套經驗。我見過評論區的這類人,他人明明在談初學階段,他上來就是吐納、運氣,完全不考慮物件和場景,不懂得如何互動。

三是隨波逐流者。 沒有自己的主見,很容易受他人影響而動搖,往往都是自己不學習,還識不出好壞。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先學國體版,沒練多久又覺得道家版的好,開始嫌國體版不夠「玄妙」,你問他道家版有什麽好,什麽也說不上來。道家版沒練多久,又嫌動作太復雜,強度太大,看到金剛功好,就又移情別戀了,猴子掰玉米。

刻意練習才能有所成

要想達到較高認知水平,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但這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並不是說投入的時間多,就一定能達到較高認知水平。還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不斷學習,能跳出原有的知識局限;二是在實踐中不斷感悟、改進。這三者缺一不可,都能具備的話,這裏定義為 刻意練習 。為什麽叫刻意練習呢?因為不能聽之任之、隨意為之,而要傾註許多投入在其中,刻苦鉆研,持之以恒。

1、時間投入

我們學習任何東西,時間投入都是前提條件,尤其是復雜、有難度的,更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除非是不世出的巫師,只不過這樣的人是鳳毛麟角,你能指望自己是巫師嗎?既然不是,就老老實實多花時間。

1萬小時定律

不過時間投入也有講究,要保證一定的連續性。有些人在時間上有投入,但卻是碎片化的時間,每次都只花很短的時間,覺得加起來時間也挺多了,應該足夠了。殊不知 單次學習有個最低限度,投入時間太少的話,就不能成為有效學習 ,如果每次都是無效學習,那不是白花時間嗎?

有些人說自己練八段錦多少多少年,結果一問,時斷時續,根本就沒有做到每日一練,自己還很得意。這種就屬於無效練習,在不夠熟練的情況下,人體記憶持續不了太久,不能做到每日一練,等於練習水平在原地打轉,談何精進?

2、學習能力

很多人喜歡說刻苦、勤奮之類,其實方法和學習能力更重要。方法沒找對,學習能力不足,學習的效率低下,還有可能方向錯誤。所以我認為方法和學習能力是前提,然後才是刻苦、勤奮。我們要用智慧練習,而不是用四肢蠻練。

從已知到未知

這裏重點談談學習能力,有三個主要影響因素:

一是自我認知。 多數人不能客觀認知自己,對自己的「畫像」存在於理想狀態的想象,發現不了許多問題,因而也就不認可他人評價,這叫「畫地為牢」。

二是對資訊的接收和理解。 很多人聽別人講話、看別人寫的文字,傳遞到他的頭腦中就出現了較大偏差,因此學習效率極低。

三是學習和改變的意願。 有些人就算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凡事面子最重要,不能把姿態放低,沒有改變的動力。

3、實踐感悟

我們做練習,不是搞理論研究,一切都要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發現、感悟、驗證。任何感悟來自於實踐,又要回歸到實踐,如此迴圈,就實作了精進。哪怕是很小的精進,日積月累後也成了大的精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不少人問我八段錦的這個細節那個細節,經常會跟一句「怎麽跟其他人說的不一樣」,然後就很懷疑。碰到這種人,我會說明自己所說的來自於自己的實踐,建議其最好也在實踐中驗證一下,而不總是道聽途說。

最後:並非所有人都能發現自己的觀點有問題,因此需要時常自省,避免固執己見,然後堅持刻意練習,就能在八段錦練習上有所成。

【關註「新識評」,不錯過更多八段錦心得。歡迎多點贊、多收藏、多評論、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