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一個字「硬」內蒙家常飯你都吃過嗎?

2023-12-15美食

第一,羊雜湯。這是我自己家做的,正常情況下不去外面吃…兌這個羊雜湯不復雜,關鍵是清洗、鹵煮費事,清洗三遍,再鹵煮一個小時,15分鐘兌好!

正宗吃法是泡焙子,但好多人也喜歡泡米飯!

沒胃口的時候,來一碗熱騰騰,火辣辣的羊雜,泡著米飯,超級下飯!呼市以西的部份地區羊雜裏喜歡放薯仔!

其他地方不放,有放粉條的;有純羊肚的,但這都是飯店迎合消費者的改良!

最正宗的還是羊頭肉、心肝肺、小腸、羊血一起兌出來,熟的時候擱辣椒,熱油一熗,再撒一把靈魂香菜,小味道真的「撓」一下就上來了!

第二,羊肉燒麥。

(正宗叫法稍賣,起源是一家包子鋪,皮子整錯了,蒸出來成了現代燒賣的樣子,硬著頭皮上桌,沒想到顧客反應很好,從此就誕生了「稍賣」意思是「捎帶著賣」)

要說味道最好的羊肉燒麥,都集中在呼市地區,選擇新鮮的羊肉和畢克齊的大蔥,頂多再添少許洋蔥!

我們這的燒麥按「兩」賣,這個稱是按照「皮」的重量算,一兩燒麥是8個,灌湯包大小,正常當早點吃一兩足夠了!

一般家人團圓的時候也會自己包,稍麥皮買現成的,餡自己整

第三,燉骨頭!內蒙古雖然是高原地區,但呼和浩特市處於敕勒川平原,所以我們是以種地為主,養殖為輔。

老百姓家招待客人,最好的飯菜就是給你燉一大鍋骨頭,豬、牛、羊,哪種都有,取決於這家人的飲食習慣!

以下是我自己在家燉的豬骨頭和牛骨頭!現在有好多人家、飯店都是拿高壓鍋燉,我總覺得不好吃…

我自己在家燉,豬骨頭大概1.5小時,牛骨頭可能會燉四個多小時,取決於肉質和大小,有機會大家試試!

豬骨頭

牛骨頭

牛棒骨筋

第四,是蒸蓧(you二聲)面,「蓧面」是用「蓧麥」磨成粉,用開水和面,揉成團,再用工具壓成面條或通心粉形狀,蒸制而成,算是粗糧!一般只有山西和內蒙呼市一帶少部份地區有。

蓧面本身沒有味道,關鍵在於泡蓧面吃的湯,分為「熱湯」和「冷湯」沒有固定做法,完全看個人喜好!

下圖面條狀的叫「饸饹(he lao)」洞洞狀的叫「窩窩」大白碗裏放的,類似陜西的「攪團兒」只不過這個是蓧面做的,我們叫「拿糕」!

最下面的白碗裏,是羊肉熱湯,裏面有羊肉、薯仔、山藥、尖椒之類的,左上角就是涼湯!可以理解為拌「釀皮」的那些佐料,只不過我們會額外加一個煮山藥!

呼市地區的人熱愛吃山藥!吃啥都會放山藥的,山藥是呼市人的靈魂!

第五是燴菜!區別於東北地區的「酸菜燉粉條」我們這側重於「燴」而東北地區側重於「燉」

換個說法可能大家就明白了,我們這的燴菜放在東北,形容詞可能為「烀」「爛糊」之類的。

原因就是我們愛吃山藥,燴菜用燉骨頭湯最好,一般不用羊肉湯,牛肉、豬肉居多

做法是:要麽先燉骨頭,等骨頭快熟了擱薯仔、豆腐、粉條、酸菜或豆角等蔬菜,接著燉,燉到收幹湯汁為原則。

要麽用五花肉,先炒肉耗油,等肉熟到七八分,放以上蔬菜佐料翻炒至斷生,加入末過食材的水,開始燉,也是燉到湯汁收幹。

第六是,燜面。做法跟燴菜一樣,就是等燴菜到加水那一步,等鍋中水燒開,加入手搟面就好了,菜熟了,面也熟了,最後一攪拌,又像蓧面的吃法!

呼和浩特雖說是內蒙,但我們跟山西不止距離近,血緣也很近;再加上地處平原,也會種地,所以我們的飲食習慣上既有蒙古族的特點,也融合了山西的精華!

有朋友來,奶茶手把肉管夠,面食家常菜也好吃!

第七個就是大盤雞,呼市地區也聚集生活著不少回族同胞,所以大盤雞也算是我們的一道家常菜,具體根據個人飲食習慣不同,有人選擇拌面吃,我就愛拌米飯!

看見沒有,無處不在的薯仔,真的很好吃!

最後一個就是「魚」!內蒙有水的地方很多、烏梁素海、哈素海、再往西黃河…所以本地產的魚大家也愛吃

早春都會流行吃「開河魚」鯽魚為主,魚小刺多,但是吃起來極香。

家常我自己燉魚會拿豬肉燉,很提味!當然最愛吃魚米以及魚湯泡飯!

可能生活在內蒙,吃慣了肉,對魚類真的不是很愛…

以上我所說的都是呼和浩特地區,大部份人家裏會做的飯菜。

至於涮羊肉、燉羊肉,這也很家常,但不具備代表性,哪裏都有,只不過內蒙地區的肉質好一些!

最後分享一組我自己做的罐頭、小鹹菜、還有端午節的涼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自己腌的鹹菜,網上看的方法

我自己做的雪梨罐頭,沒有放糖

我婆婆做的涼糕,像蛋糕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