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蒓鱸之思」,「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
資料圖片
每年春天,萬物復蘇。松花江冰層融化解體開江,形成浩浩蕩蕩的冰排順流而下。此時,正是捕開江魚的好時節。而這種習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白魚是開江魚中的上品,又名「島子」。【永吉縣誌】記載:「白魚,一名‘魚喬’,吉林產者最細,故又稱細鱗白魚,貢品。」
自古以來,由於生活的處境,江上的漁民多以松花江水煮白魚招待親朋好友。松花江水甘甜可口,水質柔軟潔凈。白魚本身鹹鮮,少刺多肉,細嫩鮮美。大者可達二三十斤,脊背有油,營養價值居上等。
資料圖片
明永樂年間,遼東都造船官劉清率軍在松花江上造船。為了改善官兵的夥食,劉清打撈白魚,洗凈後用松花江水蒸熟試吃,發現白魚味道鮮美,喜出望外。經過他多次潛心制作,「清蒸白魚」便成了造船軍營的一道名菜,並傳入當地百姓家食桌上,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
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檢閱吉林水師營時,吉林將軍巴海命部下捕撈白魚設宴迎駕。家廚用時下流傳的方法烹製了「清蒸白魚」。康熙皇帝品嘗後大加贊賞,還賦詩【松花江網魚最多頒賜從臣】。此後,「清蒸白魚」便聞名於全城。
烏拉街魚市 資料圖片
1750年,乾隆皇帝東巡吉林時品嘗了「清蒸白魚」,稱它為關東佳味。駐吉林一帶的達官顯貴們馬上把「清蒸白魚」列為席上佳肴,顯示其身份地位。1754年,乾隆皇帝再次東巡小白山時,恰巧趕上生日。吉林烏拉「清蒸白魚」趁機又登上了「萬壽節」的聖宴,博得皇帝連口稱贊。
此後,松花江白魚便被列為貢品年年進獻,名噪四方。徐世昌、成多祿、蔣廷黻等都曾給予美譽。一代鑒藏大家張伯駒則說:「吾國著名魚之美者,有鎮江鰣魚,(上海)松江鱸魚,天津金眼銀魚,吉林松花江白魚。」
資料圖片
「清蒸白魚」選料必須是半斤左右的活、鮮、嫩白魚。洗凈後,用開水料(料,行話,「焯」的意思),放入涼水激。然後用兩節蔥段撐開魚腹,使魚平穩立住。兩面豁成刀口,在每個刀縫處夾入一片姜,擺在盤內。
如魚身過長,不宜整尾烹製,可取其中段制成清蒸回網白魚。
澆油形似漁網,白魚裹在網中,造型生動。添清雞湯或者少量豬油,上屜蒸20分鐘。關火後,不開啟鍋蓋,利用鍋內余溫再蒸幾分鐘後出鍋。把蒸魚的原汁澆回魚盤中,保持魚的本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清蒸白魚以食湯取其鮮汁為主,魚肉細膩無鹹淡味。或者以食魚肉為主,清蒸時使湯汁滲入魚體內。
資料圖片
至今,「清蒸白魚」仍然受到食者的喜愛,不僅是吉林的傳統名菜,還是吉菜的系列品牌。
來源 | 詩逸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