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記憶裏的故鄉美食哪去了?

2024-02-26美食

□梁宇飛(河西學院)

美食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人們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部份青年進行了關於「美食過度‘網紅化’發展會不會使其喪失家鄉本味」的調查,引發了網絡上的廣泛討論。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家鄉美食種類繁多且各有特色。

路邊隨處可見的炒碗托攤子,由空心鐵管組成框架,掛上擋風的白布,擺上短腳桌、長條凳。你可以坐在一邊,看著廚師用流利的刀工將一疊碗托切成細長的條子,爾後將主食和醬油、蔥花還有一些調味佐料一股腦地打入鍋中,熟練地翻炒,顛勺。熱氣騰騰的炒碗托端上桌子,再撒上過油的辣椒面,實在美味。有食客也會要上一碗醪糟湯,於是空氣中便四溢著米酒的香氣。你還可以走進路邊的一家面館,點上一碗擦圪抖(山西的一種面食),師傅會用手掌將面團控在手心,再繞著鐵擦子來回推動,一小段一小段的「面魚」便會隨著沸水在鍋中上下翻騰著。用罩濾撈出來,拿海碗盛面,再澆上燉好的肉湯、西紅柿、薯仔絲,趁熱食用極好。且不說江米涼糕裹上白晶晶的冰糖,古陶市場小攤上賣著的冰糖葫蘆、炒栗子,家鄉的美食往往承載著個人對故鄉的懷念,也代表著他對幼年時光的美好記憶。

待到如今,那些曾經的攤點門面或改營其他種類的餐飲,或者消失不見,蹤跡難覓,取而代之的是火鍋連鎖店、燒烤自助、奶茶飲品還有洋快餐。即便外出上學,談到學校當地的特色美食,可以前去品嘗的門店仍然屈指可數。似乎各個地方餐飲的主流全都變成了千篇一律的「網紅款」,卻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談及一地特色美食面臨發展困境的原因,既有外部餐飲湧入造成的商業競爭,也有傳統美食自身在新的餐飲營運邏輯下的無所適從。甚至在提到一些地方名吃逐漸走上網紅化道路時,當地人所感並不訝異。有的人擔心自己家鄉的美食由於「網紅式」營運丟掉本味,有一些人家鄉的美食卻早已被網紅餐飲沖擊得七零八落,連向「網紅式」營運靠攏的機會也沒有。

說到底,地方特色美食依托的是當地物產和獨特文化。但商業化、標準化的餐飲新趨勢來得太快,擴張得太過迅速,並且這股潮流不僅僅摧毀著客觀存在的店鋪實體,也在同步消解著美食文化。以至於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甚至沒有反應的機會就被這股潮流迅速吞沒。

當即時調配、涮烤甚至預制成為主流;當快節奏的生活讓好好做一頓飯、吃一頓飯成為多數人難以體驗的奢侈;當餐飲已經逐漸脫離了「匠心」而沾染了「匠氣」,淪為「網紅化」與工業流水線的產物……部份地方特色美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自然就會削弱,又談何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呢?那些店主們所要做的,也只能是在勉力維持之下慘淡經營,或者倒戈解甲,以禮「加盟」了。

並非網紅美食不好,而是一旦標準化的餐飲開始泛濫,一模一樣的飯店餐館遍地皆是,那麽城市必然會失卻自身的美食特色與美食文化,淪為一片「美食荒漠」。

一提起長沙便想到米粉,一提到武漢腦海中就要浮現出熱幹面,美食是城市的又一種代表,故而需要獨特而非敷衍。「賁象窮白,貴乎反本」,特色餐飲的網紅化營運應當適可而止,流行餐飲的無序化擴張也該放緩腳步。地方美食,應當被還以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