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護理科研丨質性研究的方法及怎麽樣去做研究?

2023-12-05健康
做質性研究其實需要勇氣和敏感性,從護理學研究者的視角出發,質性研究方法能夠幫助護理學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物件,理解感興趣的臨床現象,解決復雜的護理學問題。
學習【中華護理雜誌】2023年1月刊登的 【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自我表露意願及期待的質性研究】 [1]這篇文章,了解在護理研究中,如何規範報告質性研究方法學內容。

一、文獻內容

目的: 深入了解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自我表露的意願及期待,為臨床護理人員制訂預防和幹預方案提供參考。

方法:

1.確定樣本 :目的抽樣法,根據納入排除標準選取2022年2月—5月在浙江省某三級甲等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聯合門診就診的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作為研究物件。
納入標準: ①年齡為12~<18歲; ②符合第5版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中關於非自殺性自傷的診斷標準,並經2名精神科醫師確認。
排除標準: 合並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其他精神障礙。
樣本量: 以訪談內容積比重復出現且不再出現新的主題為止,一共納入23例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

2.資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制定訪談提綱——半結構式訪談——Colaizzi7步分析法。

制定訪談提綱: 透過查閱文獻、課題組成員(其中包含2名精神科醫師)討論,初步擬訂訪談提綱,再開展預訪談(2例NSSI青少年), 根據訪談結果修改訪談提綱,再咨詢1名精神科主治醫師、2名心理治療師和2名精神科副主任護師確定最終提綱。

正式訪談提綱:

①您是否有自我表露的想法?

②您選擇自我表露或不願意自我表露的原因是什麽?

③您在決定是否自我表露時, 內心的想法、感受是怎麽樣的?

④您期待表露物件如何回應?

⑤您認為什麽樣的回應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半結構式訪談: 主要訪談者身份及數量在文中不明。訪談會在1名精神科醫師的陪同下進行,訪談地點為門診會議室,每次訪談時間為30 min左右。

Colaizzi7步分析法: 訪談結束後24h內由訪談者將訪談內容轉錄成文字資訊,並由另1名研究者覆核,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2名研究者分別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進行分析,套用Nvivo11軟件進行分類編碼,並將結果進行對比,若有異議透過協商或經課題組討論解決。

Colaizzi 7步分析法:

①將錄音資料轉錄為文字,仔細反復閱讀訪談記錄;

②辨識出與本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陳述;

③對反復出現、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

④匯集編碼後的觀點;

⑤寫出詳細的描述;

⑥辨別相似觀點,昇華主題概念;

⑦將所得結果返回受訪者處核實並修改。

結果: 提煉出4個主題:

①有自我表露意願和行為的青少年,情緒體驗存在差異;

②有自我表露意願但沒有自我表露行為的青少年,內心矛盾糾結;

③沒有自我表露意願及行為的青少年,感受極端化;

④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期待得到表露物件的積極回應。

結論 : 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的認知和表露物件的回應會影響青少年自我表露的意願和行為, 青少年對表露物件的回應存在著諸多期待。臨床護理人員應提升青少年及相關群體對非自殺性自傷的認知,鼓勵青少年自我表露,並給予積極回應。


二、質性研究方法學標準

在EQUATOR的網站上提供的質性研究報告標準包括SRQR[2]和COREQ[3]。在近期閱讀質性研究時,正好看到【中華護理雜誌】編輯部也從 質性研究報告標準SRQR Checklist 中整理出,質性研究的方法學部份應包括的幾個要素[4]:

質性方法的策略 包括民族誌、紮根理論、現象學、敘事研究等,並簡述選擇的理由。

研究人員的特征和反思 可能影響研究的研究者特征,包括個人特質、經驗、 與參與者的關系等;分析研究者特征與研究問題、方法、結果之間的潛在或實際的相互作用。

情境 進行研究的場所和突出的情境因素。

抽樣策略 如何選擇及為何選擇該研究物件;確定停止抽樣的標準(如樣本飽和),並簡述選擇的理由。

倫理問題 包括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的檔、參與者知情同意書檔, 或對檔缺少的解釋。

資料收集的方法 收集數據的類別及收集過程的細節,包括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起止時間、 對資料來源 / 方法的驗證,並簡述選擇的理由。

資料收集的工具 描述數據收集的工具(如訪談提綱、問卷)和器材(如錄音筆)。

數據處理與分析 處理數據的方法,包括數據錄入、數據管理和安全及數據編碼;研究者參與數據分析、確定並行展推論和主題等的過程;提高數據分析的可靠性和信度的技術(如成員檢查、審查追蹤),並簡述選擇的理由。

依次對照本次文章的內容,我們來理解一下這些報告標準。

質性方法的策略有很多種 包括敘事探究、民族誌、紮根理論、現象學等,在本文中,研究者未能闡明其研究範式,選擇了半結構訪談法作為資料收集方法,也未能闡明選擇理由。

在其他文章中:研究者運用 紮根理論 ,透過 半結構式訪談 提綱開展個體深度訪談,從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來設計訪談提綱,了解個體在寬恕團體輔導中的觀念、情感和行為的變化,對影響青春期青少年寬恕態度和行為的因素進行探討。[5]

研究人員的特征和反思 陳述主要研究者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個人特質、專業背景、研究經歷、與研究物件的關系等;分析研究者特征與研究問題、方法、結果之間的潛在或實際的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或受限於期刊篇幅要求,研究者未能闡明該部份內容。但鑒於本研究中受訪者的特點(非自殺性自傷的青少年),訪談者的個人特質、專業背景、既往相關研究經驗以及溝通能力都是影響訪談結果有效性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其他文章中:本研究的研究者是臨床心理學博士, 在進行本研究之前, 已經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培訓, 而且還接受了哀傷輔導與創傷治療的專業訓練 [6] 。

情境包括進行研究的場所和突出的情境因素 本次訪談的主要場所是門診會議室,研究者確保了訪談環境安靜,不被打擾,以保護患者私密。而研究突出的情境,是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指個體在沒有自殺意圖的情況下,反復、直接、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器官或組織,不被社會認可且不會導致死亡的行為,包括割傷、咬傷、抓傷、燙傷等,以割傷為主。

抽樣策略: 指如何選擇及為何選擇該研究物件,確定停止抽樣的標準,並簡述選擇的理由。本研究中,根據一定的納入排除標準進行抽樣,抽樣停止的標準是從第某人次的訪談開始,連續出現不能提供任何新資訊的情況,這表示編碼或主題的範圍已經基本確定,從而可以做出研究達到編碼或主題飽和的判斷[7]。

倫理問題: 包括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的檔、參與者知情同意書檔,或對檔缺少的解釋。

在本文章中:本研究已透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 E2-KS-093)。所有受訪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並自願參加本研究。

資料收集的方法: 收集數據的類別、收集過程的細節(如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起止時間、對方法學的驗證) ,並簡述選擇的理由。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收集資料,在數據收集後24h內進行數據的轉錄,其他內容闡述不明。
資料收集的工具: 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了訪談提綱的制定過程和最終內容,未提到其他工具。
數據處理與分析: 在本文中,作者陳述了數據錄入、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的分工,缺少數據編碼的細節,透過雙人獨立分析及組內討論解決異議,提高數據分析的可靠性和信度。
在開展質性研究之前,可以將質性研究報告標準SRQR(21條)和COREQ(32條)作為實施標準,設計清楚每一個部份如何完成,那麽在寫文章的環節,自然可以對應到每條標準的完成情況。受限於發表篇幅,很多文章未能在正文中詳細呈現研究細節,如有附錄,可在附錄中查閱。
國內質性研究還處於數量快速積累階段,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和質素還很欠缺,存在很多問題,比如: 未能闡明質性方法策略; 內容分析方法與方法論不匹配; 未能報告研究者的個人特征和反思; 操作步驟不清晰等。 但這些存在的問題亦是值得學者們努力的方向。

參考

1. 仇淩晶,繆群芳,舒婉等.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自我表露意願及期待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誌,2023,58(02):192-197.

2. O'Brien,B.C., et 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 synthesis ofrecommendations. Acad Med, 2014. 89(9): p.1245-51.

3. Booth, A., Hannes, K., Harden, A., Noyes, J., Harris, J. and Tong, A. (2014). COREQ (Consolidated Criteria for Reporting Qualitative Studies). In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Health Research: A User's Manual (eds D. Moher, D.G. Altman, K.F. Schulz, I. Simera and E. Wager). https://doi.org/10.1002/9781118715598.cp1

4. 質性研究報告方法的撰寫要點[J].中華護理雜誌,2023,58(02):140.

5. 薛艷.青春期不同階段寬恕心理發展水平的質性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No.232(06):75-87.

6. 何麗,王建平.失獨者宗教應對的質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7,25(05):970-975+906.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7.05.039.

7. 楊莉萍,亓立東,張博.質性研究中的資料飽和及其判定[J].心理科學進展,2022,30(03):511-521.


編輯丨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