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食道癌的6大早期訊號和8個高危人群!如何區別是咽炎還是早癌?

2024-03-11健康

根據世衛組織下屬的IARC在2018年9月釋出的統計資料表明,全球食道癌每年新發病例57.2萬,死亡50.9萬,而無論是新發病例還是死亡病例,中國都占了55%左右。

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由於慢性咽炎的較早期癥狀跟食道癌的癥狀非常相似,所以經常會被患者誤認為一般性疾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那麽食道癌早期的癥狀表現有哪些?如何與咽炎區別?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如何檢查和有效預防?

圖表來自騰訊醫典

中國食道癌的現狀

2019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釋出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2015年登記資料),數據顯示:

中國食道癌每年發病30.7萬人,死亡28.3萬人。而飲食過熱造成的慢性灼傷,正是誘發食道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年全國男性食道癌發病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8.23%(2014年為8.77%),位列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第5位;

全國女性食道癌發病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3.88%(2014年為4.29%),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8位元。

而死亡率數據統計:2015年全國男性食道癌死亡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9.26%,位列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第4位元;

全國女性食道癌死亡占主要惡性腫瘤比例為5.94%,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6位。

飲食過熱造成的慢性灼傷是誘發食道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道癌的較早期訊號有哪些?

食道癌必須要重視

一、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咽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二、咽部幹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幹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咽幹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幹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癥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欲,引發食道癌。

三、吞咽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透過時,就會出現吞咽不適或吞咽不順的感覺。

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四、食物透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咽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癥狀只出現在下咽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系,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五、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

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咽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六、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常在咽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咽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這種癥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復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的表現特點

咽部檢查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癥,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煙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汙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或者有異物感、幹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依附感、刺激感等癥狀。

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

也會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者吸人幹冷的空氣時及煙酒後加劇。

慢性咽炎與早期食道癌的區別

圖文無關

咽炎和食道癌最難區分的癥狀是咽幹或咽部異物感,不過,二者的臨床表現其實是不同的,懷疑咽炎時應註意仔細檢查。

一、發病年齡不同

咽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道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高危年齡段為45—65歲。

二、發作誘因不同

咽炎發生時常有誘因,如因氣候變遷、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等所致;食道癌發生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發作無明顯誘因。

三、吞咽性質的不同

咽炎的吞咽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不是堵塞感;食道癌的吞咽困難會隨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為吞咽固體、半固體、流質、水的困難,進食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四、伴發癥狀不同

咽炎的咽部不適,還會伴有幹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異物感常伴有胸骨後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或摩擦感。

五、用藥效果不同

咽炎用藥時,癥狀會有所緩解;

食道癌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食道癌的高危人群

食道癌示意圖

一、有消化道癥狀者

有消化系統癥狀的人群更容易患食道癌,比如胃食管反流等;

這是因為不良癥狀長期刺激食道可引起食道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受到致癌物質的影響而發生癌變,因此有消化道癥狀的人其發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二、慢性食管炎伴不典型不增生

其食道內壁黏膜細胞因為炎癥而處於活躍的代謝狀態,容易發生癌變,此類人群應在日常生活中註意飲食,並盡快治療相關癥狀。

此外,糜爛性食管炎,巴瑞特食管、食管白斑等也是高危因素。

三、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

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其發病風險要比常人高出許多,食道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現象,因此此類人應定期檢查,遇到不良癥狀及早就醫。

四、不良生活習慣

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的人,或者愛吃腌制、過燙飲食、燒烤、熏制食物,缺乏維生素的攝入的人群容易的食道癌,因此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隱血試驗陽性者

患有食管炎的患者及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內隱血試驗陽性者,其發生食道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應謹防食道癌的發生。

六、高危年齡組和高發地區

<30歲食道癌患者比較少見,僅占0.5%~1%;

>30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

45~65歲的中老年人發病機會最大,占67.3%,是食道癌的高發年齡。

七、高發地區

已知中國食道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這些致癌物廣泛暴露於高發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中,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長期居住在高發區,暴露於致癌物的人群,以及非高發區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具有較高的患癌風險性。

八、食道癌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食道癌常多點發生,其癌竈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

在手術切除的癌旁細胞中常可見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細胞增生病變。

手術後復發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竈殘留的復發,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竈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癌變。所以,食道癌手術後的患者也屬於高危人群,應當接受定期檢查。

食道癌的檢查

消化道

有可疑癥狀者,要進行如下篩查:

一、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是食道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在食道癌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切實可行,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二、X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現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三、金標準:內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食道癌、胃癌等)常規的臨床診斷、術後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道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食管早癌內鏡下影像(NBI模式)

預防建議

健康飲食很重要

一、遠離亞硝胺與黴菌

亞硝胺與食道癌的關系密切,黴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黴的糧食、市售的鹹魚鹹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

飲水要註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汙染,否則也會致癌。

二、禁煙限酒

吸煙的致癌面廣,自不必說。

有的酒含亞硝胺、黃曲黴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酒精對食道粘膜長期刺激也是促進粘膜異形改變的主要誘因。

三、改善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與食道癌有關系。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

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後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四、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患食道癌的病人常缺乏鐵、鉬、鋅、錳、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來預防。

五、忌吃粗、燙,細嚼慢咽

食物過燙、過於粗糙以及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進而發生形變而致癌。

六、積極診治一般食管疾病

患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由於組織學改變、功能變異、局部受刺激,容易惡化形成癌癥。

一定要密切觀察、積極治療和采取有效措施預防。

每年一次的胃鏡檢查,是發現早期食道癌至關重要的手段。

每天給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