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手把手教你讀懂胃鏡病理報告

2024-07-03健康

很多人都有做胃鏡檢查並進行活檢的經歷,而之後拿到的病理報告則讓大多數人陷入了「懵圈」的狀態。除了大家都看得懂的「癌」字,病理報告上更常見的「慢性炎」、「活動性」、「萎縮」、「腸化」、「上皮內瘤變」、「幽門螺桿菌(HP)」如何解讀?其中「萎縮」、「腸化」、「上皮內瘤變」的癌變風險有幾何?幽門螺桿菌又與胃癌有著什麽「暗戳戳」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註意事項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癌癥」?帶著上述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胃鏡病理報告中的專業術語。

【胃鏡活檢的病理診斷報告】基本內容包括:患者資訊;活檢部位、組織塊數/大小;顯微鏡下對於慢性炎癥、活動性、萎縮、腸上皮化生(腸化)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5個主要指標的評估,以及病理診斷。

一、活檢部位

根據【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1和【京東胃炎分類】2,為能精準判斷萎縮性胃炎的範圍和程度,建議在胃的不同部位取樣,並分瓶標註,有其它可疑病變時單獨活檢。在實際操作中,不同醫院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最佳的活檢位置和數量。

二、報告中的常見術語

1、慢性炎癥

慢性炎癥主要表現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基於上述細胞的數量和分布深度,慢性炎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個級別。

2、活動性炎

活動性炎表現為嗜中性球的浸潤。通常分為無(0)、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級別。嚴重者可黏膜糜爛、或形成潰瘍。活動性胃炎通常會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適,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引起的,考慮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如果是由於膽汁反流、藥物等因素引起的,則需要相應的治療策略。

慢性炎癥,伴活動性炎(HE染色)

3、萎縮性胃炎

癌變危險程度:★

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經受長期炎癥導致固有腺體減少,可伴或不伴化生。萎縮程度一般分為無(0)、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級別。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雖然不是腫瘤性病變,但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有報告癌變率為0.5%到1%),當伴有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時癌變率更高。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建議定期隨診,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不伴腸化或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的建議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果出現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隨診時間應縮短到6個月左右,必要時可行胃鏡下局部治療。

4、腸上皮化生

癌變危險程度:★★

腸上皮化生(腸化)屬於萎縮性胃炎的一種表現,是細胞版本的「鳩占鵲巢」,即胃黏膜腺上皮被腸上皮細胞替代。通常按照累及腺體的範圍分為無(0)、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級別。為什麽會出現腸化?現在並沒有定論。科學家們猜測,可能是因為胃部環境的變化,比如長期的炎癥,長期的膽汁酸反流或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黏膜腺上皮被迫「轉型」成腸上皮細胞。腸化現象的出現提醒我們:胃黏膜正在經歷一些不尋常的變化,這可能是胃癌的「前奏」。在這個階段,透過健康飲食幹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減少高鹽和腌制食品的攝入;戒煙限酒;控制炎癥;定期檢查;還是能有效降低進一步發展成胃癌的風險的。

萎縮性胃炎,伴腸化(HE染色)

5、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能夠在胃的惡劣酸性環境中生存的細菌,透過特殊染色或免疫熒光等檢測手段可以在活檢組織中辨識。按照其數量以及分布範圍分為無(0)、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級別。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明確誘因,感染者的胃癌發生風險約為非感染者的3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 宣布幽門螺桿菌是胃腺癌的Ⅰ類致癌物。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有效預防潰瘍復發,降低胃癌發生的風險。但它的最佳治療階段有講究,太晚根治可能無法逆轉癌變行程,我們將在後續文章中提及。

幽門螺桿菌(特殊染色)

6、胃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

癌變危險程度:★★★

上皮內瘤變(GIN)/異型增生是黏膜上皮非浸潤性腫瘤性病變。結合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分為低階別上皮內瘤變(輕度、中度異型)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異型)。胃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通常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尤其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要高度重視、定期體檢、積極治療。其目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早期處理GIN這類腫瘤性病變,降低癌變風險。而低階別上皮內瘤變,雖然癌變可能性相對較低,但考慮到活檢的局限性,可能會低估病變的嚴重程度,特別是當病竈較大時,建議充分結合胃鏡所見並註意隨診復查、必要時亦可考慮進行內鏡下治療。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HE染色)

三、腸型胃癌是怎麽從胃炎一步步發展到癌

Correa等學者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腸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發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癥→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胃癌。其中萎縮和腸化屬於癌前狀態,上皮內瘤變屬於癌前病變,二者均有胃癌發生風險。研究顯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合並腸化、胃低階別上皮內瘤變患者的胃癌年發生率分別為0.1%、0.25%和0.6%。可以看出從萎縮性胃炎到腸化,再到上皮內瘤變,胃癌的發生風險逐漸上升。

胃炎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癌

四、小結

胃癌是老年病,但目前發病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健康生活方式(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高膳食纖維、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壓力、充足睡眠)、根除幽門螺桿菌、早期診斷,都是防癌、抗癌的良方。尤其是定期胃鏡檢查,可使癌前病變無處遁形,定期拆除可能癌變的「炸彈」,可以最大程度地遠離胃癌。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 [J] . 中華消化雜誌,2017,37 (11): 721-738.

2. 【京東胃炎分類】。(第3版),2023年5月出版。

門診時間

袁菲主任醫師

特約專家門診

每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總院)

每周三全天(嘉定北部院區)

特需專家門診

每周一上午(總院)

瑞金病理消化亞專科介紹

目前瑞金病理消化亞專科在袁菲主任的帶領下共有3名骨幹醫師,負責消化系統中包括胃腸、膽胰及食管的全部病理診斷和研究工作。每年診斷釋出的內鏡活檢小標本及外科手術切除標本達8萬余例,會診病例2千余例,在臨床病理工作及疑難病例的鑒別診斷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素材:病理科

編輯:張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