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腦內微出血竈可不是你以為的腦出血,專家帶你正確認識它!

2024-08-16健康
隨著高端磁共振以及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序列在臨床中的廣泛套用,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診斷報告:腦內微出血竈。
經常會有患者來咨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放射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偉 :我雖然患高血壓多年,但一直按時吃藥,上次CT檢查還沒問題,怎麽做個磁共振就顯示我有「腦內微出血竈」,可我一點癥狀沒有,怎麽就腦出血了呢?這個腦出血嚴重嗎?需不需要住院治療呢?
看來很多人把腦內微出血竈誤解為我們常說的腦出血,需要馬上到醫院住院治療。但其實,這個微出血竈和我們常說的腦出血是不一樣的,在治療原則上也完全不同。
一、什麽是腦內微出血竈?
腦內微出血竈(CMBs) 是一個腦小血管的出血性病理損傷過程,是一種亞臨床狀態,不一定有臨床表現 ,常見於合並有高血壓病或澱粉樣腦血管病的患者。其影像學定義:是透過特殊序列磁敏感加權成像(SWI)或T2星加權成像(T2*WI)檢測到的直徑2-5mm,最大不超過10mm的圓形低訊號竈,並且排除腦血管間隙、腦溝、腦內鈣化等。(如下圖白箭所指的圓形低訊號黑影。)
是腦內小血管滲漏,巨噬細胞吞噬血紅蛋白,沈積在小血管周圍,形成的一個小病竈, 嚴格來講不是真正的出血。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甚至彌漫性發生。
它的出現,是腦血管脆性增加的表現,是腦小血管病的影像學標誌 ,是進一步發生腦卒中、老年認識障礙等潛在危險因素,可作為一種腦血管病的危險訊號,提醒我們高度警惕,積極應對,預防更嚴重的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二、腦內微出血竈的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腦內微出血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人群平均發生率達10.5% ,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群發生率高達1/3 。一旦出現,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增加。其發生主要見於以下情況 ,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慢性腎癥、腦白質疏松癥、心臟病抗凝治療期間 等等,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是好發的危險因素。
微出血的出現,往往提示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風險增加。如果為長期高血壓患者,應該積極的控制好血壓,並定期復查頭部的磁共振檢查,最好要做磁敏感加權成像(SWI),觀察腦內微出血病竈的變化。如果患者沒有高血壓病史考慮澱粉樣血管病造成的腦內微出血,在治療中應該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療以及華法林、達比加群酯等抗凝治療 。
遇到腦內微出血竈,應該高度重視,但沒必要恐慌,積極應對即可。一般神經內科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如血壓、血糖、血脂、血液粘度 等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制訂下一步治療預防方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放射醫學中心 吳立業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