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應對肥胖挑戰 專家強調多學科協作、長期管理

2024-08-19健康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雲】8月17日,中國肥胖大會由中國肥胖聯盟、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醫師協會減重與代謝專科醫師分會、廣東省二十一世紀教育基金會以及相關學術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肥胖大會(COC2024)在京舉行。會議期間,多位專家圍繞肥胖防治、多學科協作模式等問題進行探討。
當前,中國肥胖癥防治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肥胖率持續上升、防治知識普及不足、醫院跨學科門診合作機制尚不健全等問題。中國肥胖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認為,面對這些挑戰,我們亟須以一個專業引領、全社會協同參與的肥胖癥防治網絡來同心發力。
中國成年人超重率超50% 肥胖防治刻不容緩
「十年前,中國的肥胖患者比例還只是個位數,目前中國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已超過50%,對國民健康、勞動力狀況乃至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張忠濤教授指出,肥胖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其並行癥眾多,對人民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3%、16.4%。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達65.3%,歸因於超重肥胖的醫療費用可能為4180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1.5%,造成的經濟負擔將呈上升趨勢,肥胖癥防控已刻不容緩。
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肥胖問題,2024年6月,國家衛健委聯合教育部、體育總局等16部門聯合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並制定【「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自2024年起,力爭透過3年左右時間,實作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份人群體重異常狀況得以改善,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漸形成。
張忠濤教授認為,「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的提出恰逢其時,對於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學科協作助力肥胖防治
肥胖癥作為獨立的疾病,其復雜性與多維度成因遠遠超越了單一學科的範疇。張忠濤教授認為,當前肥胖防治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在於肥胖尚未被確立為一個獨立的醫學學科,這極大地限制了防治工作的開展。「現在肥胖癥治療呈現‘誰遇誰治’的零散狀態。要打破現有學科劃分,組建單獨的肥胖學科,並不是每個醫院都能做到,且阻力很大。」
針對傳統學科劃分難以打破的現狀,張忠濤教授指出,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是有效的解決方案。「雖然短期內無法完全打破現有的學科界限,但透過在門診建立多學科協作的體重管理中心,可以實作以病人為中心的一站式診療服務。這種模式既方便了病人,也解決了他們就醫時不知道該看哪個科的困惑。」
「標準化體重管理中心,是以患者為中心,以肥胖癥為鏈條,以多學科協作為基礎,為患者提供基於證據的標準化、多學科、一站式的體重管理方案。中心集診斷、治療、教育、隨訪於一體,為患者提供個人化、可持續的減重方案,並透過持續監測與調整,確保減重效果的最大化與長期維持。」中國肥胖大會執行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教授對體重管理中心的概念進行了詳細介紹。
此外,張忠濤教授還強調了大型醫院在體重管理中的作用。他認為,大型醫院應建立體重管理中心,並透過醫聯體模式輻射基層醫院,形成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診療體系。「在基層醫院篩查出的肥胖患者,可以及時轉診至大型醫院接受針對性治療,並在全生命周期內得到有效管理。」
中國肥胖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強調,「肥胖癥成因復雜,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合作。這要求我們在制定減重方案時必須因人施策,確保方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個人化,這樣才能真正幫助肥胖癥患者實作減重目標,並維護其長期的體重健康。」
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越來越多的醫院開設了減肥門診,為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張忠濤教授介紹,2023年起,北京友誼醫院開設了代謝疾病減重治療多學科協作(MDT)門診,並在國家衛健委委托制定的肥胖癥指南中,將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作為亮點之一進行推廣。未來將透過指南的解讀和巡講,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模式,促進體重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發展。
減重強調科學與長期管理
隨著藥物療法、手術幹預等多種治療手段的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肥胖癥患者選擇回歸醫療機構,尋求專業、系統的治療方式。
張鵬教授介紹,減重方法可分為七大類,包括教育支持、精神心理支持、運動幹預、膳食營養幹預以及醫學治療(藥物、理療、中醫、手術等)。在實際操作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肥胖程度、病因、分型分期等,制定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我們有很多方法治療肥胖,根據病人的肥胖程度、肥胖病因、分型分期,去匹配某一種治療手段為主的綜合治療,這樣可以達到一個最佳的治療效果。」
張鵬教授強調,減重務必追求一次成功,並長期維持,因為體重的反復反彈不僅無益於健康,反而可能加劇身體損害。他舉例說,一個初始體重為160斤的人,透過努力減至130斤,這30斤的減輕中包含了水分、脂肪以及部份肌肉的流失。然而,當體重反彈時,肌肉的恢復遠不及脂肪的迅速堆積,導致體脂比上升,健康狀況並未得到實質性改善。
張鵬教授進一步指出,體重反彈後往往超過初始體重,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機制在起作用。頻繁的減重反彈迴圈,不僅可能加劇肥胖問題,還可能誘發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多囊卵巢症候群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張鵬教授介紹,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常采用的一種綜合性減重策略,其實正是西方國家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的治療模式。這些西方國家的減重中心通常會匯聚多學科的專業團隊,包括精神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營養師、運動康復師、內分泌專家、外科醫生以及理療師等。
「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模式,不僅關註患者體重的減少,更重視心理健康、營養狀況、體能恢復及潛在疾病的管理,從而確保減重過程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對於患者而言,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在一個綜合、系統的治療環境中,獲得更加全面、細致的關懷與支持。」張鵬教授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