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長肥肉
但有種肉可能比肥肉更讓人擔心
它就是被稱為「癌癥近親」的
息 肉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
「息肉」是怎麽產生的
哪種息肉需要及時切除防止癌變發生
醫學上,把生在人體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 「息肉」 。也就是身體內部出現的多余凸起物。
息肉一般按照生長的部位來取名字
出現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
腸腔內的成為「腸息肉」
以此類推
如果一個地方有兩個以上的息肉
一般叫做發性息肉
常見的有↓↓↓
1
鼻息肉
●
這些人容易有鼻息肉: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玉傑提醒
如果鼻子內長了息肉
可能會有這些癥狀:
一旦出現 持續性鼻塞流涕
而又 排除了感冒
或者 過敏 的話
就要警惕鼻息肉的可能
較小的息肉
一般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霧
控制炎癥,縮小息肉
藥物無效且反復發作的重癥患者
可以考慮用鼻內窺鏡手術切除
鼻息肉癌變風險很低
及時就醫就好,不用太過擔心
2
聲帶息肉
●
這些人容易有聲帶息肉:
喉鏡檢查是診斷聲帶息肉的重要手段
如果有聲帶息肉
可能出現這些癥狀:
目前臨床上
如果發現了聲帶息肉
一般這樣處理
由於影響發音
聲帶息肉大多需要手術切除
接受發生訓練
糾正用嗓習慣,以免復發
不過也不用擔心
聲帶息肉癌變風險很低
3
胃息肉
●
這些人,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警惕胃息肉!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吳慧麗提醒
胃息肉一般沒有癥狀表現
一般是在體檢時發現的
如果在胃鏡檢查下發現有胃息肉
不管有無癥狀——
首先,必須要取活檢病理檢測
其次,根據息肉形態、數量
考慮是否進行息肉切除
但如果出現以下癥狀
就需要對癥治療
吳慧麗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無癥狀的息肉,如果沒有惡變傾向,可以觀察隨訪;已經做了內鏡切除的患者,也要定期進行內鏡復查。
4
膽囊息肉
●
膽囊息肉的發生因素很復雜
可能和年齡、性別、飲食習慣有關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肝膽胰微創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季春勇提醒
膽囊息肉一般沒有癥狀
少數患者可能吃了油膩食物後
出現上腹疼痛
大部份膽囊息肉是良性
所以發現後一般不需要治療
只要3-6個月進行一次
彩超檢查
觀察變化即可
但如果出現這些情況
就要考慮 手術切除
5
腸息肉
●
有這些情況的
更容易長腸息肉
腸息肉一般無明顯癥狀
息肉長大後
才可能有腹痛、便血等癥狀
壁板腸息肉伴隨明顯癥狀
癌變風險就大大增強
因此,早切早好
6
肛門息肉
●
這些人容易有肛門息肉:
有肛門息肉時
一般會有這些癥狀↓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侯超峰提醒
肛門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
屬於癌前病變
癌變風險高
肛門息肉的治療
臨床上首選手術
建議盡早切除
7
子宮息肉
●
小姐姐們註意了!
子宮息肉的發生因素有這些↓↓↓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婦科一病區主任、主任醫師田曉娜提醒
子宮息肉對女性可能帶來這些影響
子宮內膜息肉大多是良性病變
可定期復查,積極調整生活方式
約25%的息肉可自發消退
有惡變高危因素的
建議積極治療
防止惡性癌變
預
防
息 肉
我們需要改變飲食習慣和結構
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飲食攝入
少飲酒,多喝水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谷物
加強鍛煉
避免成為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
由於各種息肉早期都沒有典型癥狀
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