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哪裏有什麽開天辟地?盤古的傳說,是讀書人粗心大意的結果

2023-12-12歷史

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了很多年,一直被當成了天地起源的傳說。

如果我們單純把他當成一個故事,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話之資,也就罷了。可不僅是普通老百姓,就連很多知名的學者,都信誓旦旦的認為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在古書中有過明文記載的史料。

有明文記載是不錯的,事實上,史料中的確有盤古生於天地之間的記載,可說他開天辟地,則純粹是學者讀書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的結果。

近幾年,我一直在梳理中國上古史的文化脈絡,今特意對這個問題,作一個簡單的說明。希望讀者朋友,今後再提到盤古傳說的時候,可以「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最早關於盤古的記載,出現在兩本書中,第一本是三國時 吳國人徐整寫的【三五歷記】 。顧名思義,這本書記載的就是關於「三皇五帝」的傳說。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連綿不斷,可唯一的遺憾就是,我們在先秦之前的歷史幾乎是一段空白。在近代,連夏朝的存在都被很多人懷疑,就更不用說夏朝以前的時代了。

可是古人對於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是深信不疑的,他們堅信,關於上古史並不是不存在,而是因為很遠原因沒有流傳下來而已。

所以,很多人就根據一些殘存的上古傳說和片段,試圖還原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和帝王統系。

比如,三國時期的蜀國人譙周,也就是那位蜀國歷史上著名的投降派,他就寫了一本書叫做【古史考】。

其他如三國時吳國人項竣的【始學篇】,吳人韋昭【洞記】,西漢緯書【遁甲開山圖】,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等,都是這一類的書,他們都把古史追溯到了傳說中的開辟時期。

但非常可惜的是,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書,現在基本上都找不到了,僅僅是在後世的一些類書中,能夠看他其中參照的一些片段。魏晉以前,像這樣的書應該很多的,但是他們有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相對而言,徐整的【三五歷記】雖然也已經散佚了,但是它關於盤古傳說的部份,還是在唐代歐陽詢等人編纂的【藝文類聚】中保存了下來,這是關於盤古傳說最早、最完整的記載。

而「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也正是因為這段記載,才慢慢地流傳開來的。為了方便閱讀對照,我把這段文字摘錄在下面: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

乍一看,這段文字說的不正是盤古「開天辟地」嗎?

可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的去斟酌其中的字句,很明顯的能夠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 天是自己開的,地是自己辟的,盤古只是生於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開辟越長越大而已。

這甚至都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結論,你只要認真讀過這段文字,沒有先入為主的認為天地就是盤古開辟的,自然能夠獲得正確的資訊。

可近代的許多學者,在寫到關於開辟和盤古的文章時,還總是習慣性的把二者相提並論,這就是被流行的「盤古開辟」神話先入為主的影響了。

另外還有一本書,叫做【五運歷年記】,根據茅盾的等人的考證,同樣也是徐整的作品。顧名思義,這本書是透過陰陽五行的角度,來敘述上古時期的歷史年運,跟我們上面得出的資訊是相符的。先把文字摘錄如下:

「元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

這段文字講得就非常明確,盤古孕育在混沌之間,隨著天地的開辟而長大,垂死之時化成了萬物,同樣沒有說天地是由盤古開辟的。

最早把盤古和開辟劃上等號,實際上是道教的手筆,我們現在能找到的最早的記錄,大約是在北宋張君房的道教類書【雲笈七簽】中。

也正是在這本書中,第一次提到了盤古 「成天立地,化造萬物」 ,在化育萬物的功勞之上,又把天地開辟也安到了盤古的頭上。

當然,這很明顯就是作偽,而且其由來也是比較晚,道教尊奉盤古為「元始天王」,所以進一步的神化他也在情理之中。

托名葛洪所作的道教著作【枕中書】,雖然把盤古當成了道教的神仙,但是對於他的事跡,還是沒有脫離【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的範圍。

唐宋以來,道教在中國民間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盤古開天辟地的說法,慢慢地也就流傳了開來,變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傳說。

在明朝周遊的小說【開辟衍義】中,第一張的標題就是「開天辟地」,他給盤古開辟賦予了更加生動的細節,更加方便了這個故事的流傳。

在小說中,天地是被盤古用身子撐開的,其後天地之間還有很多粘連之處,盤古便 「左手持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 ,將天地之間的粘連之處慢慢鼓搗了開。

這就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盤古故事。現在很多的網絡小說中,經常出現一件上古神兵,名字就叫做「盤古開天斧」。我覺得還應該再加上一件,或特許以叫「盤古鑿天錐」,或者叫「盤古混沌裂天鑿」......

關於盤古傳說的起源,學者們早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包括我自己也窮究了不少時日。

比如,最早由夏曾先生提出的,盤古即是史書記載中的盤瓠演化而來。其後顧頡剛、楊向奎、袁珂等先生,均持這種意見,不過近些年已經由很多學者駁斥過了。

其後,有呂思勉先生提出的「東來說」,認為是從印度神話中傳來的,何新先生曾就這個觀點做出了詳細的闡釋。

說實話,當初我看到何新先生的文章後,簡直是心潮澎湃,以為發現了盤古傳說的真相,可心裏卻總覺得似乎有些欠缺。直到後來看到了許多駁斥此論的文章,才發現這個觀點實在是有些牽強。

吳曉東先生從上古語言的角度,證明盤古的名字出自文獻中的「羲和」,其中經過了很多復雜和專業的考證,一度讓我覺得驚異,可不免還是覺得有些牽強。

至於我自己,在研究了很長時間,排除了若幹種可能性之後,至今也沒有一個可以信服的答案。

但是我認為,歷史之中存在著太多的偶然性,對於上古史的研究,任何以邏輯推理出來結論,只能是學者們自我實作的工具而已,永遠不可能是事實的真相。

而對於像盤古這種,很明顯就是神話故事的歷史記載,我們過分的去追根溯源,實際上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古人對於古史研究的用力,比我們現代人要深得多,可是尚沒有人在盤古這個問題上糾結。

對於盤古這個傳說,我認為,我們只需要了解他背後反映出來的文化,吸收對我們有幫助的那一部份也就可以了,以下是我的一點點心得: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易」,而盤古的故事就是對於「易」最好的概括。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也就是陰陽,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萬事萬物的執行皆秉承著「陰陽」二字。

而天是陽之大成者,地是陰之大成者,盤古生於天地之間,正說明了人是陰陽交泰的產物。

所以,人應該法天而象地,這就是老子所謂的「道」。我們以遺傳學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每個人的身體和性格特征,都是父母基因結合的產物。

我本人曾經從事心理咨詢行業多年,經過多年的觀察,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中沒有經過超常的學習或訓練,他的性格和人生軌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像他的父母。

實際上,這就是潛意識裏「法天象地」的結果,也是最淺層的法天象地。古人以父親為天,母親為地,這是有道理的。

而盤古,是以天為父、地為母,所以他實際上就是法天地而生,換句話說,他是天地之道的一個縮影。

這就為我們引出了另一個觀念,那就是「三才」,中國人講「天人合一」,實際上指的是「天地人合一」,從盤古的故事當中,我們就能找到這個觀念的來源。

盤古垂死化生,身體變成了萬物,這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首先我們已經知道,盤古是天地交泰的產物,所以他具備了天地的所有品質。換句話說,他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天地。

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據我個人的理解,這個「三」指的不是三個,並不是說一個生兩個,兩個生三個,三個生出了萬物。

這個三,指的應該是第三的意思,也就是除天地之外的第三者,也就是指盤古。有了盤古,才有了萬物。

正因為盤古具備天地所有的品質,所以他才有化生萬物的能力。根據王陽明的說法,混沌之初,陰陽未判,陰陽之中就存在著一股理氣,所謂的理氣也就是「生之氣」,正是因為有了這股生之氣,陰陽才能化育成三才。

而盤古自然繼承了這種生之氣,他本身是一個具有陰陽的小天地,體內又繼承了生之氣,所以才化育出了萬物。

值得註意的是,盤古化育出了萬物,唯獨沒有化育出人類。

這其中的原因是,世界上有了盤古,自然也就有了人類,就不需要再化育。而人類的本身,即是對於盤古的復刻,唯一的區別是,我們不是父天母地,而是父父母母。

所以我們所直接遺傳的不是天地之道,而是父母之道,在經過了無數代的遺傳之後,不管是我們的身體還是意識,都離天地之道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又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所有的修煉法門當中,道家告訴我們要返璞歸真,佛家告訴我們要悟空忘我。

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人的意識分成了超我、自我和本我,我們只有忘掉超我才能找到自我,只有忘掉自我才能找到本我。

當然這是從精神的層面,從身體的層面來講,人就是一個小的天地,在這個小天地內有元氣和生氣,有五行所化育的軀體五臟。【黃帝內經】通篇實際上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怎樣法天象地,如果身體出現了異常,又應該怎樣根據天地之道來調理。

所以,盤古的故事, 實際上在某種層面上給中醫的科學性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