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2年鄭維山接到調任蘭州命令,鄧小平:你去蘭州務必完成兩件事

2024-07-24歷史

【前言】

在開國將帥群星閃耀之際,鄭維山將軍或許並非格外奪目,然而,詳察將軍漫長的征程,其不凡之處盡顯無遺......

【鄭維山將軍最後一戰】

1950 年,鄭維山將軍擢升為十九兵團副司令員。1952 年,鄭維山將軍與楊得誌司令員率部赴朝作戰。在十九兵團時,鄭維山的主要職責為輔助兵團司令員楊得誌進行工作及指揮作戰。

4月,鄭維山將軍引領十九兵團投身第五次戰役,圓滿達成誌願軍總部交付的使命。其後,北韓戰場的敵我雙方於三八線周邊呈現對峙態勢。7月,美軍無奈接納停戰談判,卻毫無誠意,繼而發起夏、秋兩輪攻勢,皆被誌願軍擊潰。

1952 年 6 月,鄭維山將軍出任誌願軍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履職一年零一個月。這段時間雖不算長,卻充分展露了他智勇雙全的指揮才幹。

鄭維山將軍履職後,曾親赴前沿各主要陣地,在敵人炮火之下進行視察,與多數師團幹部以及部份基層幹部與戰士展開廣泛交流。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之上,對敵方情況、地形狀況以及部隊情形予以認真剖析,構建出實施堅守防禦的基本構想。

鄭維山將軍指出,唯有憑借堅固陣地作為支撐,方可針對裝備占優的敵人切實展開堅守防禦。故而,將軍提議應當在當下既有條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強化陣地建設,盡早構建起以坑道作為核心架構,且與塹壕、交通壕相互銜接,具備大縱深的防禦體系,同時強化物資儲備,如此方能切實實作能戰能避。

鄭維山將軍的構想,旋即獲得兵團其余領導人的強力支撐,經由師以上幹部審慎研討後,於部隊內展開了深入的傳達落實,有效地使全兵團的作戰理念達成統一。

其後,部隊興起備戰之潮,一方面加快構築陣地,另一方面透過領導與群眾協同合作,選定目標,探察敵情,擬定方案,演練戰法,全力開展戰術反擊的籌備工作。

1953 年 9 月 20 日,二十兵團依據誌願軍司令部的統一指令,展開戰術反擊行動。

部隊思想統一,準備完備,致使戰鬥推進極為順遂。歷經兩個月作戰,攻克敵方陣地二十三處,抵禦敵方反撲四百余次,殲滅敵軍萬余人。

戰後,部隊士氣振奮,踴躍選點,爭相請戰。針對此情況,鄭維山將軍勸導各級指揮員切實總結經驗,且親身前往部隊,與指戰員共同解析戰例,歸納攻擊目標與突破口的選定、堅守陣地抵禦反撲、炮火運用及協同等諸多方面的具體經驗。在各軍總結的前提下,兵團特地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進行了全面總結。經由這一自下而上的活動,增強了部隊反擊作戰的實力。

此後,各軍選定若幹地點,分別進行反擊籌備,一經核準,即刻展開攻擊,且戰之能勝,反擊規模從殲滅敵軍一個班、一個排,逐步擴大至殲滅一個連、一個營。至此,敵人不敢再在誌願軍陣地肆意逞強,最終,將前沿鬥爭的焦點轉移至敵方陣地。

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對誌願軍此次作戰予以頗高評價,毛主席更是將此打法生動地稱作「零敲牛皮糖」之戰法。

不久,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的賀電表明:

若此種作戰方法持續施行,定可使敵遭受重創,定可迫使敵人做出妥協,進而終結韓戰。

1953 年 5 月,為促敵接納停戰協定,對其施以更為沈重的打擊,誌願軍司令部決議展開夏季戰役。

戰役規劃分三個階段實施:其一,重點攻克敵前沿支撐點,以此為後續進攻開辟通道;其二,奪取敵第一防禦地帶內營及以上規模的陣地;其三,將金城以南戰線捋直,把誌願軍防線推進至敵第二防禦地帶。

在此戰役行程中,值得著重指出的是,鄭維山提出了奪取 883.7、949.2 高地的果敢構想。

需明確,此陣地地勢險峻,防禦堅固,為敵方一個加強團據守,其與誌願軍陣地間有深溝阻隔,距離頗遠,誌願軍炮火難以觸及,並且敵方占據高地優勢,可憑借炮火進行封鎖,阻礙誌願軍步兵靠近,因而奪取敵方所占據的高地頗具難度。

鄭維山將軍經多番勘察,力主於戰前將步兵果敢地潛伏至敵陣地前之密林,將炮火集中於敵我陣地之間,如此方能一舉攻克。

將軍覺得,於敵人視線範圍內潛伏部隊併集結炮兵,雖具風險性,然而正因可出乎敵人意料,故而極有可能達成。

為此,鄭維山將軍仔細查驗了執行此項任務的部隊的臨戰籌備情況,接見了負責潛伏的六個連以及另外兩個排的所有人員。他發覺潛伏部隊的準備極為完備,士氣極為高昂,進而更堅定了獲勝的信念。

此次戰役開啟後,推進頗為順遂,諸如奪取 883.7 高地及十字架山等戰鬥,皆獲全面勝利。

戰鬥伊始,敵人尚未明晰如此眾多炮彈從何而來之際,誌願軍步兵已然現身,敵軍瞬間陷入混亂,陣地旋即被誌願軍悉數攻占。

此役結束後,許世友將軍拉住鄭維山將軍言道:「鄭維山啊,你著實不凡!眾人皆言我許世友作戰悍不畏死,依我之見,你鄭維山才是真正的悍勇無畏!你竟敢安排如此眾多之人潛伏於敵人近前,倘若失利,你如何向毛主席呈報,你的膽量著實驚人,連我都為你暗自擔憂。」

鄭維山聽後,微笑著闡釋道:「此役,我經過了長久的思索,部隊亦進行了頗為長久的籌備,正因如此,我才全力以赴,決意展開此役。」

7 月,鄭維山將軍指揮二十兵團展開作戰,歷經一晝夜,實作戰役目標,將金城以北之敵清除,使金城以南戰線得以拉直。

此乃鄭維山將軍的終極之戰,更是其戎馬生涯中最為璀璨的篇章,亦是北韓戰場的一則奇跡。

1953 年 7 月 27 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無奈在停戰協定上簽署。8 月,鄭維山將軍回歸祖國。因其功績,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向他頒發一級國旗勛章以及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1954 年秋,鄭維山將軍前往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進修。學習尚未期滿,次年年初便被調回北京。當時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彭德懷兩次欲讓他擔任華北軍區(後更名為北京軍區)的重要領導職位,然而他均表示自身政治水準不高,無力承擔此重任,甘願擔任副職,輔助有能力之人開展工作。其後,他獲任為華北軍區副司令員。

1955 年秋,鄭維山將軍獲授中將軍銜,並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以及一級解放勛章。

【鄧小平叮囑鄭維山:你去蘭州務必完成兩件事】

鄭維山將軍始終秉持從嚴治軍之理念,其認為,搞好教育訓練以及作風、紀律建設,乃部隊於平日提升戰鬥力的不二法門。故而,他將部隊、機關建設緊抓不放,要求幹部用心研習現代戰爭知識與科學技術。

對於華北軍區的布防事宜,鄭維山將軍全力以赴。在20世紀50年代對東線的布防,以及60年代對北線的布防工作中,他貢獻頗多。特別是在北線布防方面,從工程規劃、勘察選點,到施工、驗收以及經驗的總結與推廣,他均親力親為。

為此,鄭維山將軍遍訪華北大地的山川,攀登了所有關鍵山峰。對於全區主要坑道及其他戰備工程的位置狀況,他了如指掌,極為熟悉。因其精心籌謀,嚴格管控,華北軍區的國防工程在進度、質素、節約、安全等方面,長年在全軍中處於前列。

鄭維山在華北軍區以及其後的北京軍區擔任副司令員長達十四年,其工作務實篤行,成果斐然,為機關與部隊建設以及華北地區的防禦部署貢獻卓著。

1982 年,鄭維山將軍獲任前往蘭州,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及蘭州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在鄭維山將軍赴任前,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特意指名要見他。見到鄭維山後,鄧公言道:「你赴蘭州擔任司令,我頗為放心。你在帶兵作戰方面乃是行家,此無需我多言。我所要叮囑的是,你到蘭州後,務必達成兩項事宜:其一為育人,力爭於西北遴選出10位接班人;其二為栽樹,推進大西北的綠化工作,西北多為黃土高原,風多雨少,氣候幹燥,需助力西北地區做好綠化,以澤被後世。」

鄭維山將軍聞後頻頻頷首:「我定當殫精竭慮,竭力達成中共中央交付於我的使命。」

1983 年春,鄭維山赴蘭州軍區任職後,在主持軍區日常工作之余,會利用其余時間深入部隊了解實際情況。

鄭維山將軍率領機關人員對西北地形展開勘察,歷時半年有余。他們透過乘車、步行、乘飛機、騎馬等方式,先後行進七萬余公裏,踏遍蘭州軍區轄內的重要山關要地。依據中央軍委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擬定出一套完備的、符合現代化條件的西北地區防禦作戰規劃。

該方案有效化解了西北高原地域廣闊、人口稀少、水資源匱乏,以及草原和沙漠面積較大等長期存在的防禦作戰難題。

在這年的秋、冬季,鄭維山將軍依據西北地區防禦作戰規劃,開展師以上幹部學習培訓活動,實施戰役集中訓練。於數個預設的主要戰場及重要區域地段,展開實地學習探討,其後進行實兵演練,緊接著又組織團以上幹部集訓,致力解決未來戰場建設以及部隊日常訓練與未來戰爭相融合的問題。

1985 年,鄭維山將軍著力開展「育人」工作,將主要精力用於對全區團以上領導班子的考察與配備,向中央軍委舉薦了一批人才。

鄭維山將軍於蘭州軍區任職3年,依循鄧公有關「栽樹」之指示,每逢植樹節,其皆會引領軍區部隊與地方協同,大力開展綠化工作。

將軍在任時,蘭州部隊於營區建設及協助地方植樹種草方面,皆取得顯著進展。中央綠化委員會對蘭州軍區綠化工作的評價為:「認知高、進展速、成果豐、影響優」。

1985 年 6 月,鄭維山將軍卸任一線職務,9 月 18 日至 23 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於北京召開,鄭維山將軍獲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鄭維山將軍在蘭州軍區工作的時間雖僅三年有余,然而其勤懇的工作精神與紮實的工作作風,為機關、部隊所銘記,他全力踐行了一位老同誌的光榮職責。

鄭維山將軍在退居二線後,依然心系部隊與黨的建設,關註老區人民的生活狀況。他每年均會安排時間赴外地調研,竭盡全力開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同年 7 月,鄭維山將軍的回憶錄問世,其稿費悉數捐贈給家鄉,用於支援學校建設。

1987年9月25日至10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於北京召開,鄭維山將軍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其後,他分別列席了中共第十四、十五次黨代表大會。1988年7月,鄭維山將軍獲頒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鄭維山將軍逝世】

1998 年 4 月,鄭維山將軍於例行檢查中,其肺部被查出有一處陰影,經多次查驗,確認為肺部腫瘤,需施行切除手術。

起初,人們並不願將病情告知將軍,然而鄭維山將軍言道:「這有何幹系,無非便是個死,吾等之人,要死的話早便死過數次了。莫要對我有所隱瞞。」

在鄭維山將軍知曉自身病情後,他毫無精神壓力,依舊如往常般,該工作時工作,該進食時進食。而人們在聽聞將軍所言後,只需將病情告知於他。

彼時,鄭維山將軍年逾八旬,在手術開啟前,其再度提出一則要求,即勿行全身麻醉,以防對記憶產生影響。

在步入手術室之際,鄭維山將軍泰然自若地言道:「戰鬥即將展開,集中人力、凝聚精力,依計劃推進即可。只要能從手術台上安然離開,便有五成把握獲取勝利。」

此次手術較為順遂,術後三日,鄭維山將軍竟神奇地能夠下床,至第五日,其現身走廊,令工作人員受驚不小。三個月後,鄭維山將軍前往老部隊軍史館的開館儀式並行表講話……

然而,2000 年 3 月 16 日,鄭維山將軍因肺癌復發且肺部出現大面積感染,入住解放軍總醫院。病情的惡化,使鄭維山將軍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臨近終點。於是,他相繼召集親屬子女以及身邊工作人員,沈著地對後事逐一進行安排。

其後,鄭維山將軍堅決向醫院表明:停用貴重藥品,竭力節省醫藥費用,並且,鄭維山將軍曾多次拔掉針管。

4 月 19 日,鄭維山將軍獲曉中央軍委首長指令醫院要不遺余力地全力對其施行搶救後,他以一名老共產黨員、老戰士的身份,莊重地致信中央軍委,信內如此表述:

中央軍事委員會

我軀體每況愈下,自覺時日無多。

我身為一名1930年加入黨組織的老黨員,得以存續至今……目睹香港、澳門的回歸,親身參與了祖國五十周年的慶典活動,深感欣慰與滿足……

人固有一死,此乃自然法則。我懇切提議,當我生命垂危之際,適時終止對我的醫治,以節省更多醫療費用,此為我對黨做出的最後貢獻。

我畢生積蓄有限,望將我最後一月的薪資作為本人最後一次黨費交付組織,平素積攢的書籍贈予大別山的一所學校,以供山區孩童使用。

喪事宜從簡,此為中央早時所倡,我乃當年率先簽字的老同誌之一。我逝後,勿開追悼會,勿行遺體告別之儀,勿入八寶山,亦勿辦任何形式之送別禮,遺體供醫學單位解剖後予以火化,骨灰撒於大別山屋脊窪之山巒。

最終的一次敬禮!

一位老共產黨員、老戰士——鄭維山

2000年5月9日,素有「虎將」之稱,以英勇善戰令敵膽寒的鄭維山將軍與世長辭,享壽85歲。

中央軍委收悉鄭維山將軍此信後,不禁動容。對於老將軍的遺願,中央並不詫異,因其深知老將軍終生秉持為人民服務之信念。然而,對於信中老將軍的所求,中央未予全盤應允,畢竟鄭維山將軍為人民所做貢獻甚巨。

鄭維山老將軍辭世後,其靈堂前的一副挽聯,乃是對老將軍一生的絕佳概括:

十三歲之革命少年勇將,其一生征戰無數,歷經戎馬生涯,出生入死,功勛卓著,名垂青史。

十五歲投身黨業,為人剛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氣。縱遭萬千磨難,亦赤膽忠心,其耿耿忠心可昭後世。

5 月 21 日,鄭維山老將軍的遺體經醫學解剖並火化後,其家人依老將軍之遺願,搭乘火車將將軍的骨灰送至鄭老的出生地及曾戰鬥過的大別山區——河南新縣屋脊窪村。

為使這位大別山之子被永久銘記,於將軍骨灰撒放之地,亦是其幼時放牛之處的一塊巨石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李鐸所書的「將軍石」三個大字。從此,鄭維山將軍與大別山的秀水青山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