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主席赴蘇拜壽:2萬斤白菜大蔥蘿蔔梨,從蘇聯換來三大工程

2024-07-26歷史

1949年中國建國之初,中國在工業領域的成就近乎為零,而能夠讓中國騰飛的唯一路徑就是快速發展工業。

為此,毛主席決定前往蘇聯親自同史太林進行交談,希望能夠獲得蘇聯的技術支持。

但是,帶什麽禮物去蘇聯成了當時讓所有人發愁的一個難題。

毛主席思索半天,終於還是決定帶著山東生產的各類蔬菜,包括大蔥,蘿蔔等等,共兩萬斤作為送給史太林的賀壽禮物。

一來,中國當時並沒有財力同其他國家抗衡,勞民傷財也並非毛主席的本意。二來,這個巨型的禮物雖然並不值錢,但卻體現著中國的淳樸,更能夠表現出中國同蘇聯的友好關系,不失為一樁美談。

前往蘇聯

當年的中國,外有英美這些強敵環伺,內有國民黨虎視眈眈,勢單力孤。在解決完國內遺留的一些國民黨奸細,部署了土地革命的相關事宜之後,工業改造便提上了日程。

若是中國能夠獲得自保的力量,工業發展尤其是鋼鐵業的發展都是必須要克服的一個難題。

因為鋼鐵的產量直接關系著中國的武器制造,汽車輪船制造和老百姓的房屋建造等等行業的行程。

甚至可以誇張地說,冶煉鋼鐵的能力直接同一個國家的實力掛鉤。回溯一戰二戰的戰爭史,那些戰勝的強國,諸如蘇聯,美國等,往往都有著不俗的鋼鐵生產能力。

但當時中國鋼鐵的生產的無論是質素還是產量不容樂觀,在產量上,中國鋼鐵的產量僅為15.8萬噸,占世界鋼鐵產量不足百分之一。

在質素上,中國生產出地鋼鐵純度不高,無法將它們使用在高精尖的器材之上。

而中國唯一能夠生產鋼鐵的就是鞍山鋼廠,這是日本侵華時期由日本人建造的鋼廠。

在建設該鋼廠之時依托著美國的先進技術,但由於日本人並沒有完全掌握煉鋼技術,因而鞍山鋼廠的產量並不出彩。

隨著戰爭的頻繁,各國均眼紅著日本占領的鞍山鐵礦,鞍山成為了燙手的山芋,三天兩頭就被各國的轟炸機投下炸彈,因而導致了鞍山鋼廠在這一階段遭受了重創,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1945年蘇聯軍隊擊潰了駐守在東北的日本軍隊,日本被迫撤離中國東北,鞍山轉移到了蘇聯的手中。

但蘇聯紅軍並非是什麽慈善家,並不會無緣無故做好事,他們將鞍山鋼廠的制造鋼鐵器材悉數作為戰利品帶走。自此,鞍山鋼廠徹底停止運轉。

抗日戰爭結束,國民黨政府接替蘇聯紅軍之後,鞍山鋼廠的剩余資產全部都被變賣,作為內戰和國民黨軍官奢侈生活的資金。

鞍山鋼廠的修復徹底成為了一紙空文,甚至鋼廠周邊的一些零件也被周圍的村民偷偷拿去賣錢。

原本浩浩蕩蕩的中國第一鋼鐵生產基地變得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中國建國之後,鞍鋼也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漸漸復工,來自中國民間的工人們逐漸聚集到鞍山,他們憑借著中國傳統的鋼鐵冶煉技術開始制造鋼鐵。

雖然中國的工人們艱苦卓絕,吃苦耐勞,但是限於技術和器材的落後,我們國家生產的鋼鐵純度大多達不到要求。

為了能夠獲得先進的鋼鐵生產技術,中國不得不求助於當時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

借著為史太林慶祝生日的機會,中國的外交使團帶著兩萬斤的蔬菜浩浩蕩蕩出發,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車。

剛剛抵達莫斯科,毛主席一行人就受到了史太林熱情的接待。他們神交已久,但卻是第一次真正的見面。

一路上,史太林和毛主席就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思想同頻的兩人相談甚歡,即使語言不通,也無法阻擋兩人交流的熱情。據記載,當時兩人交談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四個小時。

兩國談判

毛主席沒有忘記,自己千裏迢迢來到莫斯科,不僅僅是要見一見這位共產主義的革命先輩,同時也帶著黨和國家安排的任務。

最表層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給史太林慶祝七十大壽。

他們帶著從山東運來的兩萬斤蔬菜瓜果,這份禮物雖然簡單樸實,但卻代表著中國人民對蘇聯交好的誠心,也代表著中國同蘇聯的親近感情。

同時,毛主席也帶來了代表中國傳統文藝頂峰的景德鎮陶瓷和蘇繡紡織品等等,這些工藝品都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先進藝術的凝結。

這些禮物並非是以毛主席私人的名義送出的,而是以中國政府的名義送給他的賀禮,代表著整個中國人民對蘇聯的友好態度。

史太林在看到這整整兩萬斤的蔬菜也是十分驚愕,但很快便理解了毛主席的深層意思,樂呵呵地將中國帶來的禮物收了下來。

事實證明,中國人種菜的本領舉世聞名,能夠作為國際禮物的山東蔬菜更是首屈一指,這些蔬菜在莫斯科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因為莫斯科氣候寒冷,並不適宜種植蔬菜水果,他們進口蔬菜很是昂貴,中國的這一行為恰好符合了蘇聯人的心思。

其次,毛主席親自出訪,是因為當初同中國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的政府是如今已經龜縮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並非共產黨政府。

同時,當年蔣介石為了獲得蘇聯方的幫助,簽訂的協定中存在著一些失真中國主權的條約,這是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斷然無法容忍的行為。但蘇聯對中國助益頗多,並不好直接撕毀協定。

因而,毛主席希望透過這次的存取,將先前簽訂的協定廢止,重新簽訂新的站在兩國平等基礎上的新協定。

但史太林對此確實語焉不詳,幾次毛主席巧妙提出都被他避重就輕地遮掩了過去,甚至在幾次之後拒絕接見毛主席一行人。

他的態度讓毛主席心中很是惱火,但又無可奈何。

當初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會陷入被動境地,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於蘇聯和國際共產的錯誤指揮。

他們忽視了中國的現狀,強硬地套用馬克思主義地理論,讓中國紅軍地力量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中損失慘重,致使中國共產黨不得不開始了戰略轉移。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史太林同樣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想要將中國的領導權交給國民黨。

雖然這些都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得到化解,但是兩國之間確實因此存在了些許隔閡。

但在抗日戰爭中,蘇聯對於中國的幫助和支援同樣不可忽視,不僅給予了武器支持,還有人力幫助,為中國戰勝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同樣是蘇聯第一個承認了中國地主體地位,雪中送炭的情誼尤為可貴。

終於,在雙方僵持了幾日之後,史太林頂不住來自國際方面的壓力,同意了中國重新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

這個條約經過雙方代表幾個日夜的唇槍舌劍,最終達成了一致,為中蘇友好關系奠定了基礎。

除了這件事關國家主權的事情,中國如今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工業發展因為技術的限制無法起步,急切地需要蘇聯這個世界強國地支持。

鞍鋼地一些技術是當下的中國沒有能力復原的,只有透過蘇聯的幫助,才有可能讓中國的鋼鐵事業重新煥發活力。

經過毛主席的說服和談判,蘇聯方在1950年就鞍鋼工廠修復同中國簽訂了第一個技術援助協定。

鞍鋼修復

鞍鋼的修復主要分為三個部份,因而蘇聯對中國的技術援助也被稱為「三大工程」。其範圍涵蓋了鋼鐵的冶煉,生產和加工三個板塊。

當時,中國和蘇聯關系在毛主席的維持下很是友好,蘇聯方對中國的技術和人才支持更是不遺余力,將國內最先進的技術都傳送來了中國。

不僅如此,還送來了一大批的蘇聯工程師,幫助鞍鋼企業的修復。

這些世界頂尖的鋼鐵冶煉成產技術,讓原本只能種高粱的鞍鋼工廠重新成為了中國工業希望的種子。

蘇聯來到中國的技術人員同樣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這些技術人員看著中國人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和飽滿的精神面貌,不覺被他們所感染,對鞍鋼工廠的修復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熱情。

就是在這樣高漲的革命熱情之中,鞍鋼工廠的修復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始了。

鞍鋼企業的修復,自然離不開蘇聯方面的鼎力支持。但是,中國人民上下一心,堅定助力鞍鋼修復的行動和精神動力同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鞍鋼地修復需要耗費一筆不小地資金,其中最缺乏的,還是修復鞍鋼器材所需要的鋼鐵零件。當年戰亂之中,鞍鋼工廠被廢棄,鞍鋼中的鋼鐵零件被周圍的村鎮居民拾取。

如今,若是能夠將這些零散的零件收回重新利用,說不定能夠減少一大筆資金的投入。因此,在一批先進人物的帶領之下,鞍山市展開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歸還零件的行動。

這次行動比預想中能夠收集的鋼鐵零件好了太多,鞍鋼的居民都踴躍地將自己家中地鐵制品都拿了出來。

最終,在清點零件地過程中,工人發現,有很多零件並非是當初鞍鋼工廠地器械,而是居民自己地生活用品。

除了鞍山當地地居民,全國人民都在密切地關註這一次鋼鐵事業的復蘇。很多青年那女在國家的號召之下走向鞍鋼,為鞍鋼的修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支持。

不僅如此,鞍鋼缺什麽,全國人民便你湊一些,我湊一些地將東西湊齊,送給鞍鋼工廠。

當時全國上下幾百個工廠,幾十個省市都要錢出錢要人出人,對於鞍鋼所欠缺地東西不打折扣地替它找到。

大家的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都在跟隨著毛主席所部署的計劃,希望能夠在1953年之前能夠完成預計需要制造的鋼鐵產量。

在鞍鋼的修復工作中,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先進分子。

孟泰便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將收集來的鋼鐵配件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為後來的修復工作減少了很大的阻力,加速了鞍鋼工廠的修復時間。

不僅如此,在蘇聯和中國關系冷淡,蘇聯的技術支持撤離中國之時,帶領工人們沒日沒夜地研究,攻克了很多的技術難關,為中國鋼鐵事業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鞍鋼的修復不僅僅是工業修復,更是中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的重要見證。

終於,在1953年的冬天,在鞍鋼制造出的鋼鐵成功透過了蘇聯技術人員的檢驗。這也意味著,鞍鋼的三大修復工程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