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5年周總理見到救命恩人,直言:你的軍銜是低了些,恩人作何答復

2023-12-23歷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周總理見到救命恩人後,直言到:「你的軍銜有點低了。」

對方卻笑著對周總理說:「什麽軍銜不軍銜,有飯吃,有地方住就很好了!」

聽著對方的回答,周總理也有些欣慰的笑了。

那麽這位被周總理視作救命恩人的人,到底是誰?為何周總理會說,他的軍銜有些低了呢?

一心治病救人

這位被周總理視為救命恩人的人,是中國的開國少將李治,李治在我軍當中,並不是以帶兵打仗而出名的,真正讓他成為我軍中必不可少的一員的,是他在醫術上的造詣。

李治在讀中學的時候,家鄉曾經爆發過一場霍亂,這種病來的急,傳播速度快,尤其是在那個醫療條件非常不發達的年代,致死率還相當高。

李治不少童年的夥伴、親友都因病去世,這給了李治非常大的觸動,也因此,在這一刻開始他決定走上治病救人的道路。

中學畢業後,李治考上了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在這裏李治學習到了很多比較前沿的醫學理論,這給後來他行醫之路奠定了基礎。

等到大學畢業後,李治回到南昌開設了一家診所。本來以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在治病救人當中結束,沒曾想,卻遇到了個倒黴的事情。

原來,那個時候國民黨在全國範圍內招收兵員和相關技術人員,作為科班出身的李治也被盯上了,在國民黨逼迫下,李治不得不加入對方,成為了一名軍醫。

進入國民黨後,李治所屬的隊伍,是張輝瓚麾下的國民黨第十八師,這個張輝瓚在中國的歷史上相當有名,是中國共產黨俘虜的第一個國民黨高級將領。

在國民黨發起的對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圍剿行動中,張輝瓚因為過於自大,讓自己陷入了我軍的包圍,他麾下的大多數將領與士兵,都成為了我們的俘虜。

因此不少國民黨士兵在接觸中國共產黨之後,被中國共產黨的態度深深折服,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李治也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

我們當時的隊伍非常缺人,尤其是醫生這樣的技術人員更是稀缺,因此李治決定入黨之後,受到了我們的熱烈歡迎,畢竟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在戰場上能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不過李治也明白,要是加入了共產黨,那將要面臨的就是國民黨的圍剿,未來的生活恐怕不會安定。

但他還是堅定的選擇與我們站在一起,面對未知與危險的未來。

在加入我們後,李治被安排在了紅軍第四醫院做醫務主任,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他救治超過1000位傷員,僅有兩位因腹部重傷而不治身亡。

隨後1931年,他又被調往紅軍第一醫院,任醫務主任,後任院長,迅速成長為了我軍的醫療大拿之一。

到了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讓我軍不得不走上長征之路,李治也隨軍一起開啟了漫長的跋涉。

而也正是在長征當中,讓大家看到李治在醫療技術上的高超水準。

那麽在紅軍長征的路途上,李治又做出了哪些貢獻?為何周總理會將李治當做救命恩人呢?

救治周總理

1955年,周總理見到救命恩人後,直言到:「你的軍銜有點低了。」

這位被周總理稱呼為救命恩人的,是我軍著名的醫生李治,他從1930年加入我軍開始,就在我軍救死扶傷,幫助了無數人脫離險境。

1934年,紅軍開始了艱難的長征之旅,而李治也隨著大部隊一起開始了長途跋涉。

在這場極度危險的苦旅中,李治為紅軍做出了什麽貢獻?周總理又為何將李治視為救命恩人呢?

原來,在紅軍的艱難長征之路中,周總理在隊伍行到川西毛兒蓋時,意外患上了重病。

當時的周總理昏迷不醒,一直發高燒,醫生們認為或許周總理是不適應環境患上了瘧疾,這是長征路上最容易出現的急性病,但奇怪的是經過幾次治療後,周總理的情況卻一點都沒有好轉。

李治這時候被通知來為周總理治病,在檢視了周總理的情況後,他斷定周總理患得是肝病,應該是肝膿腫。

這是相當危險的疾病,李治與另外一位外科大夫王斌進行會診後,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給周總理進行手術,將膿液排掉。

但此時紅軍還在茫茫草地上行進,別說做手術,就連做檢查都是個困難的事情。

情急之下,李治想到了當初在醫學院學到的,一個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用的方法:爛穿結腸壁。

簡單來說,就是讓膿液腐蝕穿結腸,然後將膿液排出,這種方式非常危險,要是做不好那恐怕周總理性命不保。

但眼下與其在這種全是幹擾的環境下進行開腹手術,不如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的安全。

在兩位醫生的共同研究下,最終大家還是認可了這個方案。

雖然這個方案要看病人自己的抵抗力,但該做的事情也要做。李治讓人想辦法從遠處搞來了冰塊,給周總理持續冰敷,並餵周總理吃下來對抗阿米巴原蟲的特效藥依米丁。

在多位醫生的連番搶救下,周總理總算將膿液排出體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李治發現周總理的恢復的相當不錯,這才放下心來。

正是有了這一次的經歷,周總理才一直將李治當做自己的救命恩人,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而除了救治周總理,李治還在長征路上救過賀子珍的性命。

1935年時,中央紅軍行至雲南,突然被敵方的飛機轟炸,受到轟炸的隊伍是紅軍的修養連,這裏大都是生病和受傷的同誌,以及來照顧他們的醫生護士。

被炸傷的人,其中就有賀子珍。

當時賀子珍已經被炸的昏迷過去,李治聽到有人喊「賀子珍犧牲了」,連忙趕到賀子珍身邊,摸了摸賀子珍還在跳動的脈搏,這才松了口氣。

經過李治的及時處理,將賀子珍體內的彈片處理幹凈之後,總算將賀子珍救了回來,也讓毛主席與賀子珍對李治頗為感謝。

在長征之路上,李治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在那樣艱苦、缺乏物資的情況下,救下了無數戰士的生命,可謂是居功至偉。

在紅軍時期的李治,因為醫術精湛,被人與傅連璋、戴濟民、陳義厚三人,共稱為「四大金剛」,在紅軍中威望很高。

在我們剛剛起步的時候,紅軍物資短缺,很多東西都需要醫生自己判斷,最終給李治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因此李治在醫療技術上有不少絕活。

李治給病人量血壓,從來不用血壓儀,他指頭往病人的脈搏上一放,就能摸得出血壓的情況。

當時愛玩鬧的陳賡還痛李治打賭,說要讓李治與血壓計比一比,沒想到李治手測的與血壓計測的分毫不差,這讓陳賡心服口服。

那麽在後來的戰爭當中,李治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到了1955年時,為啥只評了少將呢?

醫人更育人

1955年,周總理見到李治之後,直言說:「你的軍銜是有點低了。」

作為1930年就加入我軍的老革命,李治在從軍的這些年中,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救治了無數紅軍戰士,是我軍醫療的四大支柱之一。

如此功績,為啥最終李治僅成為了少將?他在後續的戰爭當中,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作為一位科班出身的醫學生,李治不僅僅在醫療方面技術高超,還明白如何教導學生,能夠讀懂許多外語的專業書籍。

尤其是德語書,因為李治讀書的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就是德國人開設的,因此李治德語學的很好,在延安時他轉譯了很多德語與日文的醫學專著,充實了我軍的醫學資料庫。

當時延安還有不少來自國外的醫學專家,他們大都是共產主義者,來延安對我們進行支援。

由於李治優秀的外語能力,很快與這些專家打成一片,還與他們一同授課,帶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

當時白求恩醫生這樣評價延安的醫學教育:「你們的學生水平很不錯,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就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很不容易,這在國外也很少見。」

在延安時期,李治也不僅僅給紅軍治病,對於周邊的民眾前來求醫問藥,他也來者不拒。甚至遇到家庭情況差一點的,他都是白送藥品給對方。

遇到比較麻煩的疫情,李治也從來不會猶豫,直接前往第一線調查情況,他深深的明白對於處在疾病中的人來說,一個醫生的出現是多麽重要。

他永遠都記得那年在家鄉爆發的霍亂,和在霍亂中離開的親朋好友,因此在他行醫的幾十年中,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理想,為所有的貧苦人民做貢獻。

但也因為如此,李治並不經常去往前線,又是醫務工作者,因此在最終評軍銜的時候,給了一個少將。

周總理覺得李治的軍銜有些太低了,但李治卻不以為意,他一生兩袖清風,這些虛名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就像他說的:「有的吃,有的住就已經可以了。」

建國之後的李治也沒有放棄治病救人的理想,一直在為新中國的醫療事業奔波努力。

1950年時,劉伯承奉命籌辦中國解放軍軍事學院,李治被劉伯承拉來負責衛生部的工作。

因為當時剛剛建國,中國經濟情況不好,衛生部缺乏器材,李治與劉伯承反應後,兩個人都覺得要和中央要錢才行。

因為是衛生部的事情,李治就決定自己親自上陣要錢。

就這樣,李治來到了北京,找到了毛主席的住處。但因為他帶著手槍,所以被警衛員攔了下來。

警衛員給毛主席報告過後,毛主席笑著說:「別說帶著槍,就是帶著刀子也讓李治同誌進來!」

李治與毛主席和周總理見面後,先是聊了聊家常,又是聊了聊新中國的醫生培養工作,聊來聊去李治都張不開嘴。

毛主席看出了他有心事,便主動問李治有沒有難處,李治這才說出了缺錢的事情。

毛主席問李治想要多少經費,有些猶豫的李治伸出了3個指頭,說要三千萬,此時我們用的還是舊幣,這些錢大概也僅有3000元左右。

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大笑起來,說:「3000萬哪還用得著你找我們,我給你加個0,3個億。」

李治解決了問題後,便馬不停蹄的趕回去,開展工作了。

1989年,91歲高齡的李治因腦血栓醫治無效病逝。他這一生最驕傲的事情,就是看過這麽多病例,他沒有一例誤診,沒有因為自己耽擱過任何一個病人。

他實作了自己兒時的理想,讓無數家庭擺脫了病魔與痛苦,走向了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