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井岡山,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也是毛主席一生軍事傳奇的起點

2024-04-14歷史

1956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6年的井岡山,豪放地寫下了【念奴嬌·井岡山】一詞,其中有一句「猶記當時烽火裏,九死一生如昨」,足見當時的險惡處境。毛澤東從敵我形勢出發,毅然決定帶領隊伍走上井岡山,正是從井岡山開始,革命有了一個立足點,從此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成就了毛澤東一生偉大的軍事傳奇。

為什麽說上井岡山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量的革命組織和進步團體遭到查封、解散,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遭到捕殺。反革命政變的發動,也正式宣告大革命失敗。這件事對毛澤東的震撼很大。他由此認識到,不能對敵人抱任何幻想,革命必須透過武裝反擊才能取得勝利,並在8月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裏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決定在9月開展武裝暴動。

9月,秋收起義爆發。這次起義的原定計劃是在修水、銅鼓、安源同時暴動,待各路勝利後,合力攻打長沙。這裏可以看出,最終的矛頭指向還是「長沙」,此時並沒有「上山」計劃。

秋收起義一經發動後,實際上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當時起義分為三路,參加的農民不過5000人左右,並且除安源以外,很多地方的農民武裝並沒有組織起來。在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下,農民武裝都遭到重創,最後起義人數已經銳減至1500余人左右。

眼看剛剛燃起的革命火種就要被撲滅,敵我力量懸殊,迫切需要找到一個落腳點。9月19日,毛澤東在文家市集合革命武裝召開會議,決定放棄攻打長沙,向羅霄山脈南段挺進,初步決定是退守湖南汝城,以待時機。可以說,直到此時仍沒有上井岡山的打算。

那麽又是什麽事情促成上井岡山?從外部原因來講有兩點。一是9月底,宋任窮帶給毛澤東江西省委的一封密信。在信中,時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的汪澤楷透露,寧岡地區有黨組織和武裝力量,群眾基礎好,讓革命隊伍可以前往。

二是10月初,在南下過程中,毛澤東所領導的武裝起義部隊得到訊息,南昌起義的葉挺、賀龍已經在潮汕失敗。在當初決定南下時,有很大一部份人是有和葉挺、賀龍部隊接應的打算的。此時,形勢已經急劇變化。如果仍然沿襲占城的做法,最終只能招致滅亡。

最後,毛澤東力排眾議,他展現出異乎尋常的軍事戰略才能,把目光落定在:井岡山。

為什麽說上井岡山充分體現毛澤東獨特的戰略眼光?

毛澤東決定「上山」,實際當時受到很大阻力。他曾和前委剩下的幾個委員商量。但是大家都不同意。最後,毛澤東用決斷的口氣說:「目前敵強我弱的形勢,需要我們退到井岡山這樣的地方去。這件事,我負責,我會向湖南省委報告的」。足見當時他決心的堅定。

井岡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優勢,首先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人即使圍攻,也很難攜帶重型武器,而地遠貧瘠,敵人又不可能在這裏久留。

其次是地處湘贛交界,在當時的情況下,這裏就是兩省軍閥爭奪的「中間地帶」,不論是湖南軍閥還是江西軍閥,想要進攻革命根據地,難免損兵折將,而又不一定能夠拿得下,無論怎麽講,這都是意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事實也證明如此,1928年,剛剛在井岡山站穩腳跟,蔣介石即嚴令江西軍閥朱培德進剿,當時朱培德僅僅派出一個營的兵力,完全就是應付的架勢。

此外,就是群眾基礎好,毛澤東在上山前,在寧岡古城召開擴大會議,深入了解當地情況,正如1928年,毛澤東寫給中央【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仍強調:「整個的羅霄山脈我們都走遍了。各部份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最利於我們的軍事割據。」選擇井岡山,並不是毛澤東一時的想法,相反是經過很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反復思考。

最後就是爭取到了王佐、袁文才領導的農民武裝力量,使得當地的農民武裝願意和工農革命軍相結合,由此工農革命軍得以進駐茅坪,得到休養,同時也壯大了武裝力量。

為什麽說毛澤東選擇「上山」是無比英明的決策?

同樣是起義,也同樣發生在一個時期,但是選擇的道路不同,結果就完全不一樣。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州,在潮汕被徹底打垮,只有朱德、陳毅率領不到千人的殘部,最後到達湘南,後又上了井岡山,才逐步恢復生機。

廣州起義,由張太雷和蘇聯顧問親自領導,骨幹還是號稱1300人的黃埔軍校學生,起義後和堅守城市的強軍對壘,最後不到三天就失敗,幾乎耗盡了這些寶貴的軍事人才。

只有毛澤東超出常人的軍事眼光和戰略判斷,毅然選擇「上山」,深深根植於群眾,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最後在重重圍剿和封鎖中,依然保存了革命火種,並最後建立了紅色政權。

彭德懷後來也回憶說:「我當時就感覺,對天上有飛機,陸上有火車、汽車……且有電訊、電話等現代交通運輸和通訊聯絡的敵軍作戰,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對毛潤之的敬仰」。

毛澤東「上山」的道路,其中原因固然是形勢所迫,但更大的原因是毛澤東心中根植於人民、人民戰爭想法的必然選擇。

自1928年10月開始到1929年1月離開井岡山,毛澤東在井岡山領導工農武裝鬥爭的時間不長,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這在毛澤東幾十年的征戰生涯中,算得上是「彈指一揮間」。但是,這次「上山」的選擇,是他把筆桿子、槍桿子、馬克思主義的完美結合,他一直反對教條主義,一直強調要結合中國國情,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只有在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革命的火種才能保存下來;只有深深依靠人民,革命的這團火才能越燃越旺。

這一次在井岡山積累的經驗,深深影響著他以後「人民戰爭」的軍事戰略思想,開啟了獨具特色的軍事鬥爭道路,從此起步,經過曲折漫長的革命鬥爭,僅僅依靠人民,最終成就了一名偉大的軍事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