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歲小兵當眾批評軍長指揮有誤,3句話說完連升3級,40歲授銜上將

2024-04-09歷史

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集結百萬軍隊,采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戰略方針,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當時,紅四方面軍主力早已撤離鄂豫皖蘇區,只留下紅25軍苦苦堅守。由於糧食短缺、彈藥不足等問題,紅25軍只能潛入大山遊擊作戰。隨著時間的推移,軍隊人數從1.2萬人驟減到3000多人,可謂是元氣大傷。

蔣介石誌得意滿直接命令張學良在三個月內全殲紅25軍。本以為這是場壓倒性的戰爭,但誰料徐海東軍長用兵如神,透過遊擊、埋伏、圍點打援等戰術,紅25軍不僅屢次突破包圍圈,還取得了一場全面勝利。

1934年5月6日,紅25軍主動出擊,在皖西羅田縣大獲全勝。據統計,此戰共殲敵一部,繳獲上百條槍數萬發子彈,銀元7000塊。當天夜晚,全軍將士們圍坐一團,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勝利喜悅。

就在這時,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兵站了出來,他大聲喊道:「這場仗打得有問題,戰術漏洞很多。」話音剛落,全軍將士的目光匯集一處,就連軍長徐海東都打趣地問道:「能否解釋一下問題在哪……」

這究竟是一會什麽事?這場仗打得真有問題嗎?這個小兵是何方神聖?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探尋一下這段「開國上將」。

鮮花怒馬少年時

小兵名叫劉震,1915年3月3日出生於湖北孝感孝昌縣。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過著面朝土,背朝天的生活。由於家境貧寒,劉震早早就來到鎮上當木匠學徒。木匠學徒並不輕松,開料、選料、開榫做卯以及組裝都是他每天比做的功課。按正常軌跡劉震會成為木匠。但當時中國社會動蕩不安,官員腐敗、軍閥割據、列強襲擾頻繁。

在「小家」和大「家面」前,滿腔熱血的劉震果斷選擇後者。1930年,劉震加入赤衛軍,後加入共產黨員,成為紅25軍的一份子。

1931年9月,劉震立下人生第一次戰功。在行動中,他不僅擊斃一名敵人,還在沖鋒中虜獲兩名俘虜。正因他出色的表現,他很快就到湖北省東北道特務大隊,成為1小隊的一名戰士。

後來,這支隊伍改編為紅25軍手槍團,劉震自然而然成為一名副班長。一直以來,劉震默默無聞,恪盡職守,嚴格完成上級指令。但1934年反圍剿戰役首勝那次,劉震卻語出驚人,讓全軍記住了他的名字。

面對徐海東的詢問,劉震大聲回應道:「主要有三個問題,第一,交戰初期,我軍沒有占據最佳地形,機槍和火力沒有發揮足夠作用,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第二,撤離期間,我軍命令不統一,導致部份部隊失聯,死亡人數攀升。第三,戰利品搬用不及時,應該早做規劃,不僅能降低傷亡,還能收獲更多。我認為,部隊需加強戰術素養,提高協同作戰能力。」

第三,望著劉震,徐海東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連忙拍手叫好,並說道:「劉震同誌敢想敢說,眼光獨到,目光長遠,我認為可以直接當連指導員。」本以為是一場玩笑,但第二天,劉震真的經省委224團1連指導員,連升三級。

後來第五輪反圍剿失利,紅軍踏上長征路。軍至河南獨樹鎮時,國民黨部隊追了上來。為掩護大部隊撤離,劉震帶領1連搶占高地,用身體鑄成墻壁抵抗敵軍的沖擊。三輪沖擊國後,臉上不幸犧牲。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震含著淚鼓舞士氣,帶領剩余戰士頑強抵抗,堅守陣地。

臨近任務結束時間,劉震沒有拋下任何一個傷員,他肩扛傷員,手扶擔架,在戰士們心中樹立堅毅高大的形象。長征期間,正因有劉震一眾將士的存在,紅25軍一路連克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部隊越打越多,裝備越來越精良。抵達陜北後,紅25軍的綜合實力超過了紅主力三軍,成為黨的王牌。

復我河山,蕩平倭寇

1935年9月,劉震被提拔為225團政委,第二年他又被提拔為75師政委,要知道,當時他才21歲。七七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踏向中華土地。此時此刻,劉震內心激動不已,他心想「終於要和侵略者真刀真槍的對決」。

同年8月,國共兩黨摒棄前嫌,組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紅軍更名為八路軍。當時八路軍戰士們需要脫下五星帽,帶上「青天白日」帽。很多戰士因為「圍剿」戰心有抵觸,他們紛紛唾罵道:「抗日可以,但我們絕不帶這種帽子。」

劉震明白戰士們心中所想,他大喊一聲讓周圍人註意過來,然後緩緩帶上「青天白日」帽。他說道:「我們是改編隊伍,達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記住,民族大義前任何事情都可以拋在腦後,我們是為人民而戰。」 他的一番話引發全團將士共鳴,很快將士們紛紛帶上帽子,穿上新衣服。

1938年年中,劉震率領600多人道中條山配合國民黨軍阻擊日本部隊。戰鬥過程中,劉震積極發展當地村民,擴充隊伍,短短半年600人的隊伍就擴充到上千人。同年年末,這支隊伍改編為344獨立團,劉震任團長。自此,劉震從一名思想工作幹部轉型為指揮員,他的軍事才能得以體現。抗日戰爭中,劉震走南闖北,四處征戰,屢建奇功。

1941年9月,為擴張我軍建設,新四軍政委劉少奇提出「化」的概念。時任10旅旅長的劉震心有不願,他提出異議。對此,劉少奇解釋道:「我們要擴張軍隊,就要發展人民力量,把軍隊化下去,一個旅就能成為兩個旅,要從長遠角度看問題。」聽完這句話後,劉震慚愧難當。

事後,他積極落實「化」政策,1945年,他所在10旅的兵力達到原有數量的兩倍。後來,劉震自己做出改變,他將一個旅的兵力分為四部份,由各團團長組織領導,自己則帶領一支精銳部隊。他們有時分散,有時聚集,短時間內,日寇被折磨得疲憊不堪,各據點相繼淪陷。

有天,行軍途中劉震撿到一本炮兵知識手冊。得到這本書後,劉震自學成才並開戰教學,靠著繳獲的迫擊炮和重炮他組建起10旅首支炮兵團。有炮兵團,10旅作戰能力幾何倍提升。短短數月內,10旅連續端掉日偽軍140個據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落下帷幕。

開國上將,翺翔長空

解放戰爭中,劉震所率部隊改編為東北聯隊二縱。遼沈戰役結束,二縱更名為39軍,劉震任軍長。縱覽整個解放戰役,劉震所帶領的39軍多次以下克上,創下豐功偉績,共作戰434次,殲敵20余萬。劉震也因常勝,被眾人成為「四野虎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劉震成為開國上將,同時被任命為中南軍區空軍司令。聽到這個命令後,劉震沒有猶豫,他向首長表示「服從命令,一定幹好!」本以為祖國空軍力量還需建立,自己有時間學習,但韓戰打響改變了原有的一切。

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中國誌願軍不遠萬裏奔赴北韓作戰。然而誌願軍剛一到,美軍便下來了個下馬威,他們動用空軍力量炸毀了我軍援朝一半汽車。此事一經發生,中央領導便下令派遣空中力量掩護作戰。當時中國只有200架戰鬥機,空軍練習時長不足20小時,空軍司令劉震更是連飛機都沒做過。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震臨危受命,他雖然有所擔憂,但必須捍衛中國尊嚴。

劉震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因此他並沒有著急上戰場,而是組織大型的空軍軍演,磨練士兵作戰能力和應變能力。短短兩個月內,誌願空軍進步神速。萬事俱備,只欠實戰磨練。就這樣,劉震帶領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入朝,與美國在萬裏高空博弈。

1951年9月,中國數百家戰機與美軍進行大規模作戰,雖說付出不小的代價,但仍創下擊潰26架美軍機的輝煌戰績,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空軍力量。不得不說,劉震十分狡詐,他將伏擊戰術運用在空中作戰,屢屢挫敗美空軍行動。抗美援朝結束後,劉震凱旋而歸,並於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八一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成為開國上將那天他才40歲。

經歷抗美援朝,劉震深知中美空軍差距,為彌補這份差距,他組織建立空軍學院,為我空軍事業輸送大量人才。1988年7月,劉震被授予一級紅星勛章。1992年8月20日,劉震因病逝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