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整編74師滅亡:2萬頑固戰俘改造持續三年,為何因一道菜集體痛哭

2024-01-24歷史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對待我軍俘虜是汙言穢語、嚴刑拷打,而我軍對待國軍俘虜卻是和和氣氣、頓頓有肉?

冤冤相報幾時休,戰場大捷有時並不能讓敵人服氣,反倒是戰後的俘虜管理方顯格局,更容易觸動人心。

而這,就需要從國軍整編74師2萬名戰俘的故事講起了。

被吃掉的整編第74師

1947年,中國歷史行程進入到了關鍵的轉折點,這一年,國共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在軍事上進行了多次重要較量。

其中,孟良崮戰役無疑是1947年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會戰。

整編第74師可以說是國民黨軍中的王牌部隊,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卓著的戰功,是國軍主力部隊中的佼佼者。

他們不僅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政治思想也經過反共洗禮,對我軍充滿強烈的敵視。

戰後,蔣介石為了扭轉國共戰爭的局面,專門抽調了包括74師在內的5個整編師南下,準備對我軍陣地展開猛攻。

在此背景下,孟良崮戰役打響了。

這場戰役發生在山東蒼山之南,地勢復雜。

我軍華東野戰軍以6個縱隊共10萬人兵力,執行了典型的分割包圍戰術,5月13日黎明,華東野戰軍按計劃開始行動。

以陳毅、粟裕為總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行軍間隙急速集結,6個縱隊秘密行軍,迅速向孟良崮地域匯聚,準備以迅雷之勢圍攻整編74師。

粟裕緊盯地圖,時刻關註各路人馬的進展。

「再快些,再快些!」他催促參謀加緊步伐。

此次行動必須隱蔽迅速,否則就難免敗露目標,引起敵軍警覺。

5月15日破曉,部隊抵達既定作戰區域。

大家不約而同地露出笑容,此時此刻,勝利已近在咫尺!

「同誌們,攻擊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為新中國而戰!」粟裕振臂高呼,聲音穿雲裂石。

全軍將士頓時熱血沸騰,爭先恐後,一個個都渴望立刻加入戰鬥。

隨後,猛烈的炮火打響,整編74師陷入重圍,挨了劈頭蓋臉的一頓打。

部隊在密集的火網中沖鋒,機槍手火舌不斷,奮力掩護。

「為了新中國!」這是每個戰士心中的吶喊。

由於整編74師奮力抵抗,使得這場戰鬥異常激烈,孟良崮山麓彌漫著硝煙,到處都是慘烈的畫面。

敵我雙方都付出了巨大傷亡,屍骨堆積如山。

不要命的烏鴉與禿鷹在槍林彈雨中盤旋,爭相啄食烈士的血肉。

「同誌們,勝利就在前方,一鼓作氣,消滅他們!」 粟裕命令道。

隨著一聲令下,戰士們全力輸出火力,向國軍防線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密集的子彈仿佛暴雨傾盆,戰士們的刺刀如同驚濤駭浪,一波高過一波地打擊著敵人的防線。

在連續4天的血與火的較量後,我軍終於擊潰了整編74師的最後一道防線。

整編74師,這支國軍「王牌部隊」損失慘重,陷入絕望,共有2萬多人舉手投降。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對國共軍力對比產生了重大影響。

之後,戰俘的管理和改造工作隨即展開,但過程十分艱難。

困難重重的戰俘管理

一方面,俘虜人數眾多,高達兩萬多人;另一方面,74師官兵的政治思想極其頑固,多持敵視態度。

這批戰俘一開始就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為了防備復仇,多數軍官謊報了身份,假稱自己是文書之類的小角色。

我軍承擔改造任務的政治部門進行了逐層分析,終於從眾多假冒身份的人中揪出了這批隱藏的軍官。

陳毅明確指示政治部門必須秉持黨的方針,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動用酷刑。

一名叫戴以道的國軍少將主動站出來,在大會上勸說俘虜們坦白真實身份。

「大家不要再隱瞞了,坦白從寬,否則只會自找苦吃。」

他的話顯然對其他軍官產生了很大影響,最終,在這位少將的勸說下,眾多謊報身份的軍官紛紛舉手承認。

辨識身份只是第一步,更艱巨的任務是改造這批頑固的戰俘。

俘虜們被分批調撥到各個部隊進行思想教育與軍事訓練,準備重新充實到我軍建制內。

但是,這些戰俘的思想改造並不容易。

在生活上,這些戰俘仍然趾高氣昂,時常對我軍的作風和生活方式表示不屑。

「哼,共產黨的夥食真簡陋,和我們差遠了。」有人這樣評論道。

更讓我軍頭疼的是,他們對我軍的戰術指揮極為鄙視,總認為我軍「只會亂沖,不懂正規戰」。

為了打破這種傲慢式的敵視態度,我軍采取了「戰友式改造」的方針。

一方面加強同這些戰俘的交流,另一方面組織了多場我軍成功戰例的宣傳,讓他們正面看到人民軍隊的威力。

還請來剛戰敗的國軍師長進行現身說法,使這些戰俘從國軍高官的角度反思失敗原因。

在我軍戰士和幹部的悉心關懷下,這些戰俘由最初的抵觸和批評,逐步轉變為佩服和認同。

「原來解放軍不僅會戰鬥,還很會關心人啊。」有戰俘感慨道。

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和真誠的感化,終於開啟了這批頑固戰俘的心扉。

一道過節菜,令眾人淚水奔流

更讓戰俘感動的是我軍的人道政策。

根據中央指示,戰俘都得到中竈夥食,而我軍官兵只吃大竈。

中竈夥食質素遠高於大竈,有足夠的肉類、蛋類、蔬菜,也更加精細營養。

這樣的差別對待,一開始讓許多戰俘感到不解和惶恐。

「我們是俘虜,理應比你們過得差一些,為什麽反而享受著更好的待遇?」 一名國軍少將找上了我軍幹部,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我軍幹部耐心地解釋道:「這是黨中央的政策,我們不能違背上級指示啊。再說了,你們剛來到這裏,生活還不習慣,給你們更好的夥食也是人之常情。」

「不行,這樣我們良心上很過意不去,我們哪裏有這個資格?」那名少將堅持說,「我們必須和解放軍吃一樣的夥食,都吃大竈,這樣才公平。」

陳毅得知此事後,特意找來這名少將進行了長談。

他微笑著說:「我理解你的顧慮,但黨的政策必須執行,給你們提供好一些的生活,也是我們對敵人的寬容,也是對朋友的尊重。」

陳毅將軍的開明態度和仁厚舉動,讓這些戰俘對我軍刮目相看。

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們逐漸認識到共產黨和解放軍與宣傳中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真實形象,每個人心中的那塊堅冰開始融化。

1950年中秋節前夕,我軍如往常一樣為這批國民黨的戰俘加了一道節日菜肴。

這是我軍的一貫做法,每逢節日都要特意為戰俘們準備一些好吃的,讓他們感受到節日的熱鬧和溫暖。

當一道熱氣騰騰的紅燒肉端上桌時,戰俘們都驚訝地合不攏嘴,因為這道看似簡單的菜肴,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一塊香噴噴的五花肉下肚,不僅溫暖了他們的胃,更溫暖了他們的心。

一位頭發有些斑白的老戰俘突然流下了熱淚,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過節了,一直漂泊沙場,處在敵我矛盾風暴之中。

此時此刻,一道家常菜勾起了他的鄉愁,也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早已身在新的大家庭之中。

「老哥,想家了吧?放心,我們都是你的親人,大家團圓在一起就是家的感覺。」一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拍著他的肩膀安慰道。

「沒想到你們共產黨人是這樣有人情味的,沒想到,真的謝謝你們……」老戰俘擦著眼淚,感慨道。

這樣如今看來再普通不過的一道菜,卻感染了老戰俘,也讓其他人紅了眼圈。

透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黨和人民軍隊的真情早已消弭了他們內心的敵意,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個大家庭的歸屬感。

這道菜,成了雙方情誼的縮影,也預示著改造工作的成功。

一場血與火的戰爭,終將過去;曾經的敵人,也終將化敵為友。

因為人性的本質,是向善而非惡。

歷史永遠站在人民這一邊,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從孟良崮戰俘的改造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原因,絕不僅在於武力,而在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正是這個理念感化著敵人,爭取著民心,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