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長城抗戰後,第29軍收編10萬同盟軍,還接收東北軍3萬人裝備

2024-04-08歷史

引言

每次聽到由音樂家麥新在七七事變後創作的【大刀進行曲】就感到熱血沸騰,說起二十九軍在喜峰口夜襲日軍的故事也可謂膾炙人口。

二十九軍敢死隊不計得失,不畏生死,以500人手持大刀夜襲日軍駐地,以極大的犧牲重創敵軍。

不僅為振奮了的迷茫中的抗戰軍民,鼓舞了低迷的抗日局勢,宣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帝國主義的決心。

用慘痛的犧牲喚醒沈睡國人,用鮮血與生命的代價展示了中國人民不屈氣節,為中國抗日戰爭輝煌戰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9軍大刀隊)

一、喜峰口上的酣暢淋漓,民族存亡時的浴血奮戰

二十九軍的前身是西北軍,中原大戰後,馮玉祥戰敗,手下的軍隊四分五裂,宋哲元帶著殘余部隊投靠了張學良的東北軍,日子過得可謂拮據,作為外來戶自然不受少帥重視。

少帥將宋哲元的部下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宋哲元擔任軍長,下轄2個師,即37師和38師,人員定額只有2.5萬人。

要知道中原大戰後宋哲元雖然帶著殘部,但是手下仍有5到6萬人的軍隊。

由於經費嚴重不足,不得已宋哲元只得裁撤老弱病殘,選拔優質士兵,精兵簡政。好在千兵易得,一將難求,西北軍出身共患難的弟兄都緊緊團結在身邊,也算是最大的欣慰了。

(二十九軍部份官兵舊照)

九一八事變後宋哲元極力主張槍口一致向外,不打內戰,得到了國內外上下一片好評。

少帥更是力薦他去主持察哈爾省政務,好不容易得到一塊棲身之地,宋哲元也是抓緊招兵買馬,二十九軍迎來第一次擴張。

1933年日寇大舉進攻關內,第二十九軍奉命在北平東面喜峰口、冷口一帶布防,參與作戰人數在一萬人左右。

喜峰口位於北平與熱河的咽喉位置,易守難攻,戰前軍長宋哲元喊出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口號鼓舞全軍。

當29軍先頭部隊抵達布防點時,日寇的先頭騎兵已經抵近長城腳下,29軍將士奮起抵抗,喜峰口戰役中趙登禹組織的大刀隊多次夜襲敵營,打的敵人聞風喪膽,共殲敵5000,取得的傲人的戰績。

(行軍中的日軍)

而後日軍驅使蒙古、北韓等偽軍四面反撲,均被打退。面對著如此強敵,日軍感嘆到「喜峰口是日軍的墳墓,宋哲元是日軍的克星」

二十九軍的戰報傳回國內,極大了鼓舞了當時全國人民的士氣,威武雄壯、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也是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傳唱海內外。

二十九軍名聲大盛,很多人慕名加入,同時積極收編各路抗日武裝,二十九軍迎來第二次擴軍。

馮玉祥在察哈爾組織的民眾抗日同盟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日軍打散繼而二十九軍吸收。

二十九軍擴編為四個師,新增一四三師,師長劉汝明,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

此外因為東北軍湯玉麟部面對日寇進攻不戰而退,遭到全國人民聲討,不得已選擇將下屬部位全部交由二十九軍接管。

宋哲元將其隊伍大力精簡後編入二十九軍,東北這三萬余人精良的裝備也同時被接受,不僅有大批戰馬和輕重機槍,更有三十幾門山炮。

至此,二十九軍人數達到六萬余,裝備精良,兵強馬壯,實力大漲,成為遠近聞名的抗日強軍。

(東北軍舊照)

二、宛平城下的英勇反擊,盧溝橋上的嘶聲怒吼

中日談判期間,平津地區出現了難得了權利真空期,宋哲元抓住時機,以剿匪備戰為名入駐平津地區。

(現在的宛平城)

平津地區人口稠密,物資充沛,物力財力豐富,宋哲元知道這是難得的時機。

日寇已經在虎視眈眈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只知道消極避戰,日寇一旦觸及,真正受傷害的還是困苦的中國百姓。

為了接下來的大戰,二十九軍必須抗起民族國家交付於自己的重任,保家衛國才是軍人的天職,更是擺在二十九軍面前的頭等大事。

(民眾支持29軍)

利用好平津的資源,二十九軍迎來第三次擴軍,人數也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但是編制仍為一個軍。

七七事變中,二十九軍奉命駐守宛平城,此時的北平城日寇三面環繞,盧溝橋成為對外的唯一通道。

(盧溝橋舊照)

日寇武器精良,訓練有素,且為占據華北已謀劃多時,面對日寇的無理挑釁,二十九軍軍官據城死守,多次打退敵人進攻。

時任團長的吉星文,抗日英雄吉鴻昌的侄子更是帶領所部突擊隊乘夜用繩索攀巖城墻而下,用大刀突擊敵人陣地,幾乎全殲一個日軍中隊。隨後再組織敢死隊,再次英勇沖鋒,直到搶回全部橋頭陣地,其身先士卒,無畏拼殺的勇氣大大振奮了前線的將士。

戰鬥中,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迎著炮火與飛機狂轟亂炸,英勇指揮反擊,最終在撤退途中遭遇日軍埋伏,不幸中彈犧牲,是第一位殉國的師長。

(趙登禹舊照)

副軍長佟麟閣更是在戰鬥中被機槍打傷,因失血過多重傷不治而亡。

雖浴血殺敵,怎奈勢單力薄,無力回天,北平淪陷,二十九軍撤走。

面對焦土,二十九官兵是何等的不甘,面對戰果,彼時的人民群眾又是何等的憤怒。

二十九軍以其慘烈的犧牲付出,喚起無數中華兒女潛藏在血脈中的勇氣,也是在這種氣氛下,蔣介石釋出廬山講話,全面抗戰的序幕正式被拉開。

(蔣介石舊照)

日本人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了七年了,是可忍熟不可惹,是時候絕地反擊了。

北平遺失後,二十九軍退守保定,面對全國人民抗戰不力的問責,不是蔣介石嫡系的軍長宋哲元清楚,二十九軍的路是算走到頭了。

不久之後,二十九軍再次改編,自此結束歷史舞台,此後再組建的新二十九軍已經和這只支老部隊沒有任何關系了。

(何基灃將軍舊照)

結語

二十九的路是走到頭了,二十九軍的編號雖然取消了,但是其氣節仍在。

其骨幹將領仍在堅持抗戰,他們帶著部下頑強抗戰,不屈不撓的英雄事跡同樣可歌可泣,張自忠將軍更是以身殉國。

好在解放戰爭中故二十九軍的張克俠、何基灃兩位將軍率余部起義,擁抱黨和人民,也算為這只部隊迎來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