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指點蔣介石退守台灣的高人和讓毛主席奪台灣的人分別是誰?

2024-04-08歷史

究竟是哪些人指導了蔣介石撤回台灣,又是哪些人允許毛主席奪取台灣?

蔣介石經過慎重考慮,於一九四九年年初作出一個重要的決策,他把台灣海峽當作將來對抗中國人民軍隊的根據地。在內戰中,蔣氏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抉擇,特別是在喪失了解放戰爭的主動地位之後,更是備受矚目。

對於國民黨今後的走向,各派領袖意見不一,一種是主張退而求其次,集中於川渝一帶,以地勢險絕,便於防守。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名黨員堅決要求撤回台灣,這和很多人的看法不一致。

在這段時間裏,蔣介石決心把戰場轉移到台灣,毛澤東還接到一份秘密信件,要求人民軍隊先行占領台灣,切斷蔣介石的退路。此人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個謎,在網上引發了大量的註意與猜想。

對蔣介石來說,遷往台灣,就是在台海另一端尋求新的生活空間,也是一次反擊的良機。盡管海南島也可能是一個撤離的好地方,但是與此相反,資源豐富、地形險要的台灣,則更具吸重力,特別是目前的局勢,很可能會是國民黨日後「最後的一片樂土」。

台灣的撤退和西南的撤退,是目前在國民黨中占主導地位的兩個方面。

蔣介石本人是贊成到台灣群島去的。

黨內有許多親西南的成員,使他覺得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太方便。

危急關頭,參謀張其昀協助老蔣作出「東進」台灣的決策。

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教育家張其昀,在當時的國民政府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張其昀在陳布雷的介紹下,成了蔣介石的心腹。

張其昀堅決主張台灣「東進」,並以此為上策。

他表示,台灣島嶼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能夠很好地阻止人民軍隊的攻擊。

再加上台灣的天然資源,以及日本遺留下來的產業,都是國民黨發展所必需的。

此外,台灣所處的重要戰略地位,能與美國密切配合,保證島內的治安。

所以張其昀把國民黨轉移到台灣,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決定,這將會為將來的反擊打下良好的根基。

同一時間,毛主席還接到楊傑的一份機密信函,敦促人民軍隊盡早占領台灣島,避免釀成無法彌補的災難。

楊傑是一位曾經在國民黨中身居高位的將領,他看清了台灣的局勢,並意識到了人民軍隊的重要性。

所以他建議毛主席攻克台灣,以求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後,楊傑回到祖國,投身於祖國的政治生活。

他經常將抗戰的方案呈交給黨中央,但是因為不同意蔣介石的意見,而陷入困境。

楊傑在短短的幾年裏連升數級,引發了國民黨內的權利之爭,又因其性格耿直,不肯逢迎而遭誣蔑。

楊傑逐漸從蔣介石的統治中脫離出來。

楊傑郁悶之下,便將註意力轉移到了防禦理論的研究上。

他始終是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聯合和建設抗戰統一戰線的倡導者。

楊傑的觀點得到了一些有正義感的人的支持,一些愛國將領常常帶著他去他家,談論當時的形勢,批判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以及國民黨的貪汙。

其間,楊傑又和中共南方局取得了聯系。

由於得到周恩來的大力擁護,孫中山等人發起了為全國抗日而發起的"三民主義同誌聯盟"。

楊傑是一名將軍,曾經在國民黨中身居要職,所以他的話在軍政兩個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影響。

這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大的反感,並逐步地對他懷有戒心、敵視之心。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特工人員加強了對楊傑的監控。

在這樣的形勢下,楊傑沒有辦法進行抗戰,只好返回家鄉昆明休養。

楊傑對於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取得成功後發起的國內戰爭非常生氣。

楊傑看清了蔣介石的本質後,便為制止國內戰爭和蔣介石作了不懈的鬥爭。

他不知不覺地倒向了共產黨人。

三大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楊傑受到極大的激勵。

他經常發表演說,攻擊蔣介石政府的貪汙。

而楊傑則和中共保持著日益緊密的關系,他把事先占領台灣,削弱蔣介石力量的意見轉達給毛主席。

眼見蔣氏政府危在旦夕,楊傑身為戰略家,對國民黨撤退的可能走向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他認為台灣是最有希望撤離的地方。

雖然楊傑的提議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但是由於人民軍隊海空實力的限制,這個目的目前還做不到。

不過,楊傑的提議還是被列入了保密檔案。

總之,蔣介石在台灣短暫地保全了自己,而楊傑在他的分析與建言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才幹與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可惜,楊傑沒能目睹新中國的成立,當他去北平參加國家建設的時候,被蔣介石的特工伏擊,死於暗殺。

然而,人們將會一直懷念楊傑將軍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