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範漢傑20萬大軍猛撲膠東,粟裕忙致電中央:讓許世友去應付這一戰

2024-01-18歷史

1947年8月,為了遵照中央將戰爭引向蔣管區的方案,華東野戰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陳毅、粟裕率領,執行外線進攻作戰任務,一路由許世友、譚震林率領,負責執行內線作戰,保衛膠東解放區。

為何要執行外線作戰這一策略,事實上根據當時山東解放區的情況,要養活華東野戰軍數十萬的人馬已經相當的不容易,特別是在國民黨軍大舉進攻的前提下,根據地不斷的縮小,況且自內戰爆發以來,華東解放區始終處於不斷的戰爭中,給根據地的百姓帶來了很深重的壓力。

跳轉外線作戰以後,情況會有不一樣的變化,一方面吸引國民黨軍主力,減輕根據地壓力,二方面,在運動戰中尋求戰機殲敵。

然而跳轉外線作戰以後,根據地的壓力就真的能減輕嗎?恐怕並不是那麽簡單。

自內戰爆發以來,蔣介石對眼皮子底下的華東解放區十分關註,華東解放區毗鄰南京,威脅國民黨軍的通知中心,在蔣介石看來,華東解放區與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陜甘寧邊區同等重要,所以蔣介石不惜代價囤積重兵,哪怕付出更多的代價,也要啃下華東解放區。

即便是後來蔣介石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後,華東解放區與陜甘寧邊區依然是蔣介石重點關註的戰場。

之前我們提到過,華東解放區在國民黨軍大兵壓境之下,遺失了很多地方,盡管華野屢次在戰役中獲勝,先後殲滅國民黨軍數股精銳部隊,但並未打破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態勢。

蔣介石把目光關註到了一個地方——膠東解放區。

1947年8月,蔣介石飛赴青島,親自部署大軍進攻膠東解放區,總計6個整編師20多萬兵馬,並委任陸軍副總司令範漢傑指揮,對膠東解放區,蔣介石勢在必得。

之所以如此急迫,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全國戰局,華野西線兵團進軍魯西南,跳轉外線作戰後,策應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與此同時,陳謝兵團進軍豫陜鄂,中原地區的形勢一下子對國民黨軍很不利,為了應對這一局面,蔣介石急於解決山東戰事,並抽調在山東的兵力進軍中原。

當然對於我軍而言,膠東解放區同等重要。

膠東解放區,是在國民黨軍進攻之下,山東唯一保存還算完整的根據地,不僅僅是因為他保持完整,而是因為在人力物力上,膠東解放區是華野能持續不斷獲得補充的重要源泉,早在抗戰時期,膠東解放區就是八路軍重要的後勤以及兵員供給基地,在山東解放區,膠東是僅次於魯中的存在,畢竟魯中是我軍開辟最早,最穩固的根據地。

華野兵分兩路後,一路跳轉外線作戰,另外一路留在膠東保衛根據地。

陳毅、粟裕跳轉外線,當然是帶走了大部份的精銳主力,其中包括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縱隊及特種兵縱隊。

當然,考慮到即使是跳轉外線作戰,根據地的老底子自然也要保護好,所以本身出身於膠東地區的華野9縱沒動,另外9縱之前在南麻、臨朐戰役損失也比較大,所以留在內線根據地做一下調整,另外膠東地區還新成立了周誌堅的十三縱,等於說膠東地區留下了兩個縱隊。

另外在南麻、臨朐戰役損失比較大的還有二縱、七縱。也被粟裕留在了根據地。

不過即便是這樣,面對國民黨軍優勢的兵力,膠東地區雖然有十幾萬部隊,但整體上依然存在劣勢。

範漢傑不僅在兵力裝備上占有優勢,在整體的戰略布局中也頗費了一番功夫。

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國民黨軍沿濰縣至青島一線,采取密集靠攏的方式,逐步向膠東解放區內地推進,打算將我軍壓縮在膠東半島的「牛角尖」內加以消滅,範漢傑一開始確實在取得了很大的優勢,並連續奪取了膠東地區15城。

鑒於這種情況,粟裕立即向中央請示,任命許世友為東線兵團司令,集中膠東地區四個縱隊的兵力對付範漢傑,中央立即回電同意。

應該說在當時情況來看,也唯有許世友能撐住這個危局。

這樣的話,許世友反倒成為華東野戰軍縱隊司令中,第一個當上兵團司令的。

得到中央同意後,陳毅、粟裕立即聯名致電許世友,一定要集中在膠東地區四個縱隊的兵力,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只有徹底打痛了範漢傑,才有可能緩解膠東地區危亡的態勢。

然而當時東線兵團,卻又發生了一個意外的情況——譚震林不同意集中兵力。

華野東線兵團主要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許世友率領的9縱、13縱,兩支部隊都是膠東人民子弟的老底子,而譚震林率領的是2縱、7縱的部隊。無論是從職務上,還是革命資歷上,都要比許世友高,更為關鍵的是,譚震林在當時提出了一種方案,也很有道理。

譚震林認定中央軍委在戰略上的分兵策略,堅持這個總路線不動搖,他認為,就算集中兵力在膠東地區,也很難對付範漢傑指揮的6個整編師,不如他率領2縱、7縱南下魯中,打那裏的國民黨軍主力,吸引膠東地區的敵人來援。

乍一看,譚震林所提出的方案確實符合我軍一貫的戰略戰術,本該沒有什麽問題才對,可許世友一聽,一下子就察覺出了不對勁兒。國民黨軍本身在膠東地區就占有兵力上的優勢,而且膠東已經被敵人蠶食了一大半,敵人會放棄已經快要到手的桃子,轉而舍近求遠,去打魯中嗎?許世友覺得不大現實。

然而譚震林吃準了中央的這個決策,堅持要南下魯中去,許世友沒辦法,只好急電華東局書記饒漱石,但依然勸不動,饒漱石、許世友將這一情況告訴陳毅、粟裕,兩人趕緊致電譚震林,闡述分兵沒有任何好處。

盡管如此,譚震林依然一意孤行,堅持要南下魯中。

1947年9月,譚震林率領2縱、7縱南下魯中,聯合地方武裝一起,發起了諸城戰役。

諸城守敵時國民黨軍整編64師157旅,是屬於粵系部隊,本身不屬於嫡系,戰鬥力也不高,譚震林選擇諸城一戰,確實是花費了一番功夫,然而戰鬥自一開始,雙方便陷入膠著狀態。盡管在後來連續兩天的作戰中,我軍已經占領了諸城大半並逼近157旅旅部,但整編64師另外兩個旅在師長黃國梁的率領下,向諸城開來。

譚震林考慮,覺得再打下去形勢會對我軍不利,無奈只能下令撤軍。

諸城一戰,譚震林率領2縱、7縱,連敵人一個整編旅都吃不下,一方面是因為2縱、7縱之前作戰中便有很大的 損失,至膠東保衛戰期間尚未完全恢復,另外一個方面是,2縱、7縱在諸城戰役中也缺乏堅持,特別是自南麻、臨朐戰役失利以後,2縱、7縱整體鬥誌並不高昂。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諸城一戰也並沒有起到調動敵人的目的,整個戰役總共殲敵1600余人,範漢傑一看損失不大,繼續向膠東地區腹地推進。

譚震林這時才意識到,分兵不如集中,連忙率軍北上與許世友會合。

盡管膠東解放區整體上確實面臨頹勢,但從許世友、譚震林合兵一處以後,局面開始逐步朝著我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更為關鍵的是,華野西線兵團與劉鄧大軍挺進中原以後,蔣介石驚慌失措,下令抽調進攻膠東解放區的整編25師馳援。

範漢傑在膠東地區發起的猛烈攻勢,最終卻與我軍打成了膠著戰。不得不狼狽撤退,這時蔣介石的目光已經註意到了中原戰場的變化,不得不丟開膠東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