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諸葛亮那封信救了馬超性命,關羽為何很高興?李博士的解釋很精辟

2023-12-22歷史

馬超在葭萌關跟張飛單挑,實際是滿盤皆輸:第一天交手,馬超自知不能取勝,而率先使用銅錘偷襲,偷襲未果就罷兵休戰;第二天張飛鬥誌昂揚要求再戰而被劉備諸葛亮阻止,馬超無人阻攔卻偃旗息鼓。

明知道「三弟翼德」在葭萌關之戰中占了上風,關羽還表示要入川與馬超比試,這不符合關羽的性格:「馬超連我兄弟都打不過,何勞關某出手?」

如果是關羽認為三弟吃了虧,他必須前去找場子,這也不合常理:張飛之勇,尚在自己之上,這是關羽在斬顏良之後親口對曹操說的,既然張飛都打不過馬超,關羽怎肯以身涉險?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和小說,再結合明代李博士的分析,就會知道諸葛亮那封信,實際是救了馬超性命,關羽之所以很高興,也不是壓了馬超一頭,而是覺得「孔明深知我心」!

關羽在呂布掛掉之後,看誰都像插標賣首者,他幾不會忌憚馬超,也不會掃張飛的面子,他要跟馬超單挑,肯定大有深意——讀者諸君都知道關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喜歡讀【春秋】,能引經據典朗誦或背誦)」,這樣一個深明大義的名將,不可能專門跟降將馬超過不去。

關羽為什麽要跟馬超單挑,有人跟明代思想家、文學家、王陽明心學泰州學派宗師、國子監博士、姚安知府李卓吾先生探討過,李博士的回答很有深度: 「淺者不知,幾以先生得勝孟起一籌也,夫先生豈喜勝孟起一籌者耶?」

李博士很尊敬關羽,在點評【三國演義】的時候稱關羽為「先生」而不直呼姓名,他這句話的意思是關羽根本就不會因為自己勝過馬超一籌而高興,他把諸葛亮的信展示給大家看,並不是因為諸葛亮對自己的評價高於馬超,而是因為諸葛亮理解了自己的意圖並進行了密切配合。

熟讀【三國誌】和【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關羽向馬超提出挑戰後,諸葛亮給關羽寫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大意是馬超可以跟張飛並驅爭先,但是跟美髯公關羽相比,還差著一大截呢。

諸葛亮那封信,在史料中也是有記載的: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關羽向馬超挑戰是公開的,諸葛亮的回信也被關羽弄成了公開信,有人說關羽為了諸葛亮一句表揚而十分歡喜,顯然是不了解關羽和諸葛亮誰的地位高:關羽為漢壽亭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董督荊州事的時候,諸葛亮是無爵位的軍師中郎將;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的時候,諸葛亮雖已晉升為軍師將軍,但跟趙雲一樣,還是個雜號將軍。

不管諸葛亮怎麽誇關羽,都不會令關羽自豪,於是關羽的「大悅」,就必然另有深意了:「我和軍師(中郎將、將軍)心有靈犀,一向膽小且比較驕傲的馬超,應該害怕並有所收斂了吧?這就叫下馬威、殺威棒!」

馬超十分勇悍,但有時候的膽子卻不大,在潼關渭水之戰中,一開始是被許褚一瞪眼一聲吼嚇退,第二天鏖戰又被撅斷了槍桿,那就是他沒有有我無敵的勇氣——如果他不是心慌手軟,當胸一槍刺向曹操,許褚還真來不及營救。

馬超擔心的是自己刺殺曹操後激發許褚的兇性,這件事不但在【三國演義】中有精彩描述,【三國誌】中也有記載,而且是記載了兩次:一次是在卷十八,一次是在卷三十六,大意都是馬超想偷襲曹操,但是懷疑曹操身後的「左右將」、「從騎」是許褚而開口詢問,許褚一盻(怒視),馬超便退。

據說馬超在投降劉備之後,是很傲慢的: 「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

為了震懾馬超,關羽和張飛還特意在開大會的時候,拿著兵器恭恭敬敬地站在劉備身後,就像他們在涿郡涿縣時那樣,這可把馬超嚇壞了: 「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

有馬超的粉絲說【山陽公載記】這段記載根本就不靠譜:「自從荊州分兵後,關羽就沒再見過劉備,又怎麽能站在劉備身後舞刀動杖嚇唬馬超?」

持這種說法的人,顯然是沒看過真正的三國史料,事實是馬超在劉備建安十九年拿下成都之前就主動投降了,而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後,還親率大軍回荊州馳援被呂蒙偷襲的關羽: 「建安二十年,孫權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公安就是劉備拿下荊州後建立的「治所(首府)」,劉備帶領五萬大軍回到荊州大本營,怎麽可能不跟關羽見面?劉備當時要跟孫權開戰,怎麽可能放心把馬超留在成都?

我們稍微想一想就會明白:劉備回援荊州,可能不帶趙雲,也不可能不帶馬超——馬超到了荊州,就是孤家寡人(他的大部份兵馬,都是劉備給的),在荊州這樣一個跟西涼隔絕的地方,馬超只能替劉備出力而起不了異心,也沒能力有異動。

把所有的史料綜合起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馬超剛投降的時候,還是比較囂張,似乎還是以一方諸侯的身價,跟劉備肩膀頭齊論弟兄,這樣的部下,不敲打一下顯然是不行的。

李卓吾博士一眼就看出了關羽挑戰的深意: 「此則先生更有深意,不可與淺者道也。孟起來降,其心未測,不先有以彈壓之,反復未可知也。惟孔明深諒先生之心,乃答書曰……得此,則孟起野心自化,毋復他慮。故先生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關羽和諸葛亮一唱一和,讓馬超認清了自己的地位,也知道自己再有二心,可能就會身首異處。

事實證明,馬超在劉備集團的日子過得並不順心,他舉報彭羕有悖逆之言,也是為了自保: 「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馬超舉報彭羕跟他的悄悄話,確實十分不地道,但是他在別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能出賣「朋友」彭羕以保全自己,再加上一父二弟都因為自己而死(羅貫中顛倒了馬超起兵和馬騰被滅三族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心氣郁結的馬超,在四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了——在蜀漢五將中,他的壽命是最短的。

看到這裏,讀者諸君想必已經明白了關羽的良苦用心,也知道關羽根本就不屑真跟馬超單挑,他敲山震虎的目的,在諸葛亮的配合下已經達到,所以他才十分高興:馬超是一員猛將,只要別再起二心,還是可以當做一把利刃使用的。

李博士把關羽挑戰馬超的前因後果剖析得十分精到,筆者多說,在讀者諸君面前就屬於班門弄斧,所以最後只有一個問題要請教大家:如果諸葛亮不寫公開信,馬超還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這二人真的展開了生死決戰,按照【三國演義】對關羽馬超武功戰績的描述,最終的獲勝者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