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如果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真的率30萬國軍起義,會被授予什麽軍銜

2024-01-07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在前方誌願軍與美軍和韓軍激戰之時,曾有一位在解放戰爭中被俘,正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國軍高級將領,主動找了管理人員。並動員裏面的改造人員為誌願軍獻言獻策,甚至不顧自己胃痛的困擾,還組織他們開鍋炒面,支援前線。

這個國軍將領正是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俘虜的國軍中將:杜聿明。

被人民軍隊感化了2年的杜聿明,在抗美援朝期間展現了超高的政治覺悟,民族大義觀,讓人很難將其和在東北與華東,連戰我軍兩大戰神林總和粟裕的國軍,然後被俘之後一心求死的頑固分子聯系起來。

杜聿明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現可謂是浪子回頭,但同時回想起他的軍教生涯,也讓人惋惜,本該能在淮海戰場上起義的他,卻陰差陽錯成為我軍的俘虜。

那麽,我們假設歷史可以重來,如果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真的率部起義,他在1955年的首次大授銜中,會被授予什麽軍銜?

救火隊長,淮海戰役被俘

說起杜聿明,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是最為貼切的,那就是—— 「救火隊長」。

作為老蔣嫡系中少壯派裏面,少數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在解放戰爭期間,相對於滑頭的白崇禧,杜聿明更為聽話和忠誠,而比較劉峙,杜聿明的能力又甩了其兩個胡宗南。正是因為其一直兼具愚忠和能力兩個內容,因此,一直是老蔣使用的最為順手的將領。

1945年的時候,杜聿明在和黃埔老大哥關麟征的PK中勝出,成為了東北保安司令,並帶著自己小團體——第五軍系的一眾幹將鄭洞國、廖耀湘、鄭庭笈等人已經精銳的遠征軍,在東北和我軍戰神林總在東北鏖戰,甚至於在戰爭初期,還占據過上風、四平糊沙嶺戰役,我軍就吃過多次暗虧,甚至一度撤退到松花江以北。

但到了我軍在東北紮下根之後,不僅在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中,多次取得對杜聿明的會直接勝利,更將其趕下了東北保安司令的寶座。

總的來說,東北戰場的表現看,杜聿明雖然失敗,但並非庸將。

在東北戰場下來沒多久,老蔣又火速讓他火速前往華東救火。

當時適逢濟南戰役剛結束,杜聿明直接掛帥徐州副剿總和第2兵團司令官,準備率軍奪回濟南,並制定了最初的淮海戰役決戰計劃書,可就在杜聿明準備在華東大展拳腳的時候,遼沈戰役爆發,林總快速攻下錦州,東北國軍已成甕中之鱉,老蔣又將其直接從徐州叫了飛的去沈陽,以冀遼熱邊區指揮所司令官的名義指揮廖耀湘的部隊撤退,但奈何廖耀湘一路猶猶豫豫,被我軍直接堵掉去路,在遼西會戰中全軍覆沒,杜聿明只能在葫蘆島指揮剩余的國軍隊伍撤退。

可葫蘆島國軍還沒撤退完,救火隊長杜聿明又被老蔣點名出警華東,第二次以徐州剿總副總的身份,指揮淮海戰役。

而正是這一次戰役,直接讓杜聿明成為我軍俘虜。

在淮海戰役後期,老蔣再次讓杜聿明以低銜高階的形式,指揮在徐州的30萬國軍重兵集團,可在指揮過程中老蔣卻遠端遙控和微操起來,雖然杜聿明名義上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但有才能卻發揮不出來,最終帶著邱清泉、孫元良、李彌三個兵團被我軍圍在了陳官莊地區。在天寒地凍和缺乏補給的困境中,杜聿明兵敗被我軍俘虜。

其實這裏面有一個插曲,那就是杜聿明本有機會起義投誠的,但卻被邱清泉給攪黃了,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當時,被我軍圍困之後,很多國軍高級將領都知道已經回天乏力了,因此都在為自己的後路考慮。當年杜聿明被圍之後,粟裕和陳老總還聯名為其寫過勸降信,對他曉以大義,講明利害。確實在那個困境中,面對老蔣的微操和不懂軍事的亂指揮,杜聿明也動了戰場起義的念頭。

可現實情況是,杜聿明在徐州剿總副總的位置上,本質上是一個欽差大臣沒有自己的基本盤和嫡系部隊,孫元良是自己的老同學,資歷甚至還在他之上,李彌雖然是自己的小學弟(黃埔四期)但人家和胡宗南關系更近。自己最信任的也是最強的邱清泉兵團,倒算是他帶出來的(第2兵團是以杜聿明起家的第5軍為基幹組成)。

可他早已脫離第五軍崗位多年,而且因為性格原因,杜聿明並不喜歡集權和搞嫡系那一套(這也是老蔣重用他的原因)因此對於部下的約束力很弱。而邱清泉本人,雖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做過他的手下,但此人異常的狂妄,依仗老蔣的寵信,誰也不放在眼裏。

因此當杜聿明拿著我軍勸降信,詢問過其他幾位的兵團司令官的意見之後,孫元良和李彌默默不說話,實際上是預設杜聿明想要投誠的做法,而一旁的邱清泉卻一把搶過信,罵了一句然後將其燒掉表明了自己要和我軍頑抗到底的決心。而看到自己手下如此的杜聿明,也不說再說什麽了。因為他知道,邱清泉瘋起來連老蔣都敢打,而此時在陳官莊又以第2兵團最強,如果他現在宣布起義,不僅會被邱瘋子刁難,甚至可能會招毒手,而另外兩位兵團司令自己又不熟,也是墻頭草類別,不可能支持自己。

思來想去,杜聿明只能硬著頭皮的和我軍作戰,最終兵敗被俘。

那麽,如果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成功起義的話,1955年的時候他會被授予什麽軍銜呢?

上將起步,也可能不授銜

對於杜聿明真的起義成功,的雨田君給其在1955年授銜的猜測是:

上將起步,也可能不參加授銜。

首先,杜聿明大概率是上將,這一點毋庸置疑。

杜聿明在國軍陣營時的最終軍銜是陸軍中將,他是1945年8月才正式從被任命為中將,到1949年被俘不過3年多時間,可以說在他的這個資歷在黃埔一期中的晉升速度算慢的(抗戰前杜聿明一直是黃埔系邊緣人物)。

不過杜聿明比黃埔一期很多人強在一點,那就是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始終都在指揮大兵團級別作戰,到解放戰爭中更是戰區級別長官,以他擔任的東北保安司令為例,在熊式輝不管軍事的情況下,他的職權相當於國軍上將級別的戰區司令官。這一點和我軍的額粟裕大將比較類似,都是以副職指揮戰略方面軍。

其在軍中的地位,等同於我軍兵團司令之上,大軍區(野戰軍)正職以下。

因此雖然資歷不算高,但確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兵團作戰專家,這是一個評銜的重要門檻,杜聿明在很多戰役中,都指揮1-2個以上兵團作戰,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的的話,相當於我軍上將或大將級別(陳賡、許光達和肖勁光三位大將,都是我軍兵團級別司令)。

因此從能力上來說,杜聿明是上將級別的。

而且,對標同樣起義過來被評為上將的三位軍官——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來看,杜聿明在戰功等方面是要超越他們的,陳明仁資歷比杜聿明還不如,在解放戰爭的東北戰場上,陳明仁的71軍就隸屬於杜聿明指揮,兩人確切來說是上下級關系。而董其武則是綏遠主席兼任晉陜綏邊區副總司令,這個職務同樣是剿總副職,而且董其武也是兵團司令級別,陶峙嶽掛了省主席的招牌,但其實也是兵團司令左右,此三人皆被授予上將,因此杜聿明上將這個軍銜是沒跑的了。

相較於陳明仁在長沙起義、董其武在綏遠的義舉,杜聿明如果真的在陳官莊率領30萬國軍投誠,其功勞也將比這兩位要大的多。

綜上所述,如果杜聿明真的起義成功,上將是沒跑的了。

那麽上將以上軍銜,杜聿明能否夠的上?

答案也是否定的。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軍一共才20名大將及以上軍銜,這並非是一個前期和我軍為敵,最後才被迫棄暗投明的人所能匹配的。

強如前期一直和我軍關系很好李濟深、程潛兩位老革命前輩也沒能參加授銜,原因無他,沒有合適的軍銜安排他們。

再舉一個例子,同樣是國軍悍將出身的傅作義,同樣也是帶領北平25萬國軍接受改編(這比起義要高級的多),而到了戰後也沒有位置安排他,給他授上將,人家1935年就是上將,抗戰時期就是戰區司令長官,甚至對比於副剿總(東北和徐州)的杜聿明,傅作義可是正牌的上將剿總司令官,而且能力還在杜聿明之上,此人都只能專任地方擔任水利部長,杜聿明提大將以上軍銜,壓根就說不過去。

雨田君說

杜聿明作為國軍中的高級將領,能力是有的,但他也是愚忠和頑固的,在陳官莊之戰中,如果果斷選擇起義加入到人民的懷抱中,其人生也將少走一段彎路,甚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和曾澤生那樣加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並非不可能,甚至大概率還能成為我軍上將。可歷史並沒有假設,假如他真的起義了,自己可能遭到邱清泉的背刺,或者在後方的母親和妻兒老小會被老蔣清算也說不定。

只能說造化弄人,好在看到誌願軍在抗美援朝的表現後,杜聿明還是加入到了人民的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