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盤點東西方歷史上那些消失的名著與典籍

2023-12-20歷史

它們是「已知的未知」,誕生在漫長的歲月裏,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散發出迷人的精神之光,供人們閱讀、吟誦、傳播,啟迪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先民,最終卻在歷史的長河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些失落的典籍和著作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至於它們消失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唐璜】(Don Juan)的作者,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巴朗男爵(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剛剛完成他的回憶錄,卻在即將出版前被密友杜文 · 摩爾「不慎」燒毀。

明眼人都知道,這並非因為摩爾先生笨手笨腳或者是個天生的縱火狂,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摩爾不希望這本書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毀傷巴朗的名譽。

火是書籍的天敵。另一位受害者,杜文 · 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他將【法國大革命史】(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第一卷交給好友 J · S · 密爾(J · S · Mill),請他提出修改意見,結果被密爾的女仆隨手扔進壁爐,成了引火之物。不過卡萊爾意誌堅強,承受住了這場無妄之災,用最短的時間瘋狂地重寫了整本書(據說更好)。

許多情況下,一本書的消失真的就是個迷,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好比莎士比亞(1564—1616),這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英國戲劇家、作家,其作品浩若煙海,廣受歡迎,卻也有一部劇作【卡登尼歐】失傳了。個中原因,有說劇情老套重復的,有說過於血腥的,有說太真實而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的......

省事的辦法是將一切歸罪於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事實大抵如此,越古老的作品越難以流傳至今。

在西方,第一位有完整作品傳世的當屬古羅馬喜劇作家普勞圖斯( Plautus,約前254~前184)是,雖然他一生總共寫出來130多部喜劇,流傳下來的只有21部。另一位喜劇家阿裏斯托芬(Aristophanes,前446-前385)有四十四部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十一部。

當代有些學者甚至提出來,荷馬的【伊利亞多 · 奧德賽】原始版本恐怕早已散佚,現行版本經過了後人的多次覆寫。考慮到這部作品在歐洲文學和史學的基石地位,這是一個頗為驚世駭俗的說法。

非虛構作品方面,古羅馬人留給我們的只有凱撒大帝關於征服高盧的記錄,除此之外,你再也找不到其它作品的蹤影,包括凱撒的繼任者,羅馬第一位也是最偉大的皇帝奧古斯都的自傳。又比如尼祿的母親,那位心如蛇蠍的小阿格裏皮娜皇後,關於她的故事由歷史學家蘇埃東尼烏斯寫進經典之作【名妓的生活】中,這本書也失傳了。

有趣的是,阿格裏皮娜的丈夫克勞迪亞斯——據說被她用毒蘑菇殺死——寫了二十卷伊特魯裏亞歷史,八卷迦太基故事,以及驚人的四十三卷羅馬歷史。為了收藏它們,亞歷山大圖書館專門新建了一座書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座偉大的圖書館徹底毀於那場戰爭中的一場大火。沒錯,又是火。

在古代歐洲科學和自然歷史方面,已知古希臘天才阿基米德有兩部作品散失,畢西亞斯關於英國和北極圈之旅的記錄也不見了,此外還有歐幾裏得的幾本書,都是只見其名,不見其文。

哲學方面,人們找不到蘇格拉底、恩培多克利斯、第歐根尼、德謨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克里托馬科斯、克里西普斯等人的作品,有的只是一些節錄、轉述或者重寫。

2008年,蘇格蘭學者史超活 · 凱利( Stuart Kelly)寫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叫做【失落的書】( The Book of Lost Books),詳細列舉了從荷馬到孔子,再到莫裏哀,歌德,福樓拜,海明威......一長串名字背後那些消失的著作或手稿。

誠如歷史學家安德魯 · 佩特格裏教授指出的那樣,進入16世紀以後,世界各地的書籍審查制度總體上趨於嚴厲,而出版的標準也越來越高,許多文稿要麽被判定為不適宜,要麽被挑剔的編輯拋棄,認為不值得印成鉛字。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份著作毀於戰亂。戰爭總是與典籍和著作為敵,無論進行中還是結束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就發生在一統天下之後),這似乎已經成為套在人類文明身上的魔咒。

最著名也最令人心痛的當屬【永樂大典】的悲慘遭遇。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朝永樂六年(1408),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宏大的類書。采錄經、史、子、集、釋、道、戲曲、平話、醫蔔、工技、農藝等各類著作八千余種,可謂無所不包,搜羅極豐。該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總計22900卷,裝訂成11095冊,約3億7千萬字。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關內外刀兵四起,【永樂大典】原本、副本俱毀,僅存正本一部抄本。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入侵北京,【永樂大典】殘卷叠遭兵禍、焚毀,至光緒年間僅剩64冊。後經多方搜求、各方捐贈、歸還,再加上復制本,共得730余卷,於1959年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僅為原書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