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剩余兵力曝光,令人難以置信

2024-04-06歷史

蔣介石對於四川有著難以理解的自信。自抗戰時期遷都重慶並最終堅持到抗戰勝利,他就一直將四川視為他政治生涯的最後一站,解放戰爭末期也不例外。

當新中國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他已明白無法扭轉局勢,就在六天後飛到了成都,準備利用蜀地的天然屏障做最後的抵抗。

而解放軍的攻勢勢不可擋,再加上蔣介石失去了人心,將帥離心,四川的情況變得危急。

此時的蔣介石已經走投無路,兩個月後,他乘坐飛機逃離成都,灰溜溜地逃到了台灣。

他表面上狼狽不堪,實際上深思熟慮。

早在兩年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將巨額財產從大陸轉移到台灣,同時將大量殘兵敗將撤至台灣。

那麽,他究竟轉移了多少財產和兵力到台灣呢?他的撤退到台灣僅僅是為了保命嗎?

01

蔣介石是一個非常懂得政治策略的人,否則他無法在三次被迫下野,又三次重新執掌國民政府。

他離開大陸時,其實已經是被下野的狀態,不再是國民黨政府的總統了。

國民黨新政府無法執行國家職責,一切仍受他控制。

戰後,美國因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而與他漸行漸遠,尋找新的國民黨代理人。

蔣介石手腕高超,國民黨內部無人能與之匹敵。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蔣介石卻至死不悟。

他擁有400萬兵力和全副美械裝備,卻悍然發動內戰,不顧天下大義。

他因言行不端,引起公憤,最後被解放軍以微不足道的百萬之眾,憑借簡陋的武器裝備,趕出了大陸。

他唯一能夠感到慶幸的是,當時的解放軍尚未建立起強大的空軍和海軍,所以寬闊的海峽暫時阻擋了解放軍的進攻,讓他得以茍延殘喘。

美國有自己的考量,他們需要一個傀儡,因此必須在殘存的國民黨政府中,找到新的代理人。

盡管蔣介石親美,但他過於固執,必須被替換。

在台灣軍界,美國佬尋找到的一顆璀璨明星就是孫立人。

孫立人出自清華大學,畢業後投身軍教,進入了美國維珍尼亞軍事學院步兵分校。

與蔣介石的黃埔系毫無瓜葛,這也使得他在學成歸國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只能在同樣畢業於美國的宋子文手下任職稅警團長,甚至無法成為正規軍的一員。

直到抗戰爆發,孫立人主動請纓參加緬甸遠征軍,他的軍事才能才逐漸被人們所認可。

尤其是在美國軍方享有極高的聲譽,與馬歇爾、麥克阿瑟等人的關系非同一般。

蔣介石的用人原則是"任人唯親",只要有忠誠和聽話,能力並不重要。

孫立人並非他的親信,因此在抗戰結束後被貶到台灣,擔任陸軍部訓練司令,地位高但權力小。

盡管蔣介石對於親信的重視,但他為了獲取美國的物資和軍事援助,還是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

這個決定既可以安撫美國人,又避免了被指責為"任人唯親"。

孫立人的任命是一石二鳥之計。

但孫立人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多久,五年後,坐穩台灣的蔣介石便開始拆孫立人的台,以"密謀犯上"的罪名將他軟禁起來。

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讓美國人不得不暫時向蔣介石低頭,他們以中國參戰為借口,煽動蔣介石獨立。

但蔣介石與美國人的想法卻大相徑庭。

他並非真的想分裂國家,而是另有目的。

他雖然想當皇帝,但他想要的不是局限於台灣的土皇帝,而是整個中國的皇帝。

因此,他的野心勃勃,想借韓戰的機會,利用美國的援助,反攻大陸。

02

台灣是一個地狹人少的島嶼,自然資源有限,支撐起反攻大陸的軍事力量面臨重重困難。

尤其是美國的軍事科技發展迅速,購買其武器裝備的成本極高。

既然蔣介石企圖消滅擁有近500萬兵力的共產黨,那麽他必然有其他依靠。

他的底氣來源於什麽?

就是他轉移到台灣的財富和海陸空三軍的實力。

在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國民黨內部就出現了嚴重分歧。

以李宗仁為代表的在野黨認為蔣介石的能力無法扭轉當前頹勢。

蔣介石深知問題所在,那就是國民黨內部黨派林立,各自為戰,為保存實力互相牽制,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給解放軍送去隊友人頭,這就是所謂的「大義之舉」。

比如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被圍殲,而他的老上級李天霞的整編師距離他僅僅一天的路程,但是李天霞卻沒有動半步去救援他。

蔣介石在遼沈會戰失利後,立即找來陳誠,並建議他去台灣養病,因為那裏優美的日月潭環境對他的健康大有好處。

雖然大陸也有很多適合養病的地方,但由於戰局的需要,台灣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於是,蔣介石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以備不時之需。

在此之前,台灣省主席一直是魏道明,他在過去的幾年裏把台灣經營得非常出色。

那麽,為什麽蔣介石要更換陳誠呢?

陳誠和蔣介石是誌同道合的朋友,兩人一路走來,情同手足。

兩人都來自浙江,而老蔣特別信任同鄉,這一點為人所共知。

陳誠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雖然不是黃埔系,但他在追隨孫中山北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埔軍校建立後,蔣介石擔任校長,而陳誠則擔任教育副官,後又擔任炮兵教官,他們是同事也是上下級關系。

在蔣介石主政後,陳誠始終如一地追隨他,參加了中原大戰和與桂系軍閥的戰鬥,表現出無比的忠誠。

他忠誠地為蔣介石賣命,參加了三次對紅軍根據地的圍剿。

他一直是蔣介石的核心團隊成員,被譽為蔣介石集團的「二號人物」。

因此,台灣省主席的更叠就預示著蔣介石已經做好了撤離的準備。

隨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連續進行,解放軍勢如破竹,國民黨軍損失超過200萬正規部隊。

當看到大勢已去,蔣介石急忙命令所有部隊撤退到四川,準備卷土重來。

解放軍的進攻如同狂潮,胡宗南在西北的40萬軍隊只剩下了6萬人逃到了四川西昌,而他本人則選擇前往海南島,不顧老蔣的生死。

宋希濂的20萬部隊在川湘鄂地區被解放軍一路追擊,最終潰不成軍,剩下的只有一些散兵遊勇,無法形成有效的軍隊。

宋希濂本人也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

此外,四川人民對蔣介石並沒有好感,他們抗日時齊心協力,盡管川軍犧牲了很多,但他們並沒有怨言。

蔣介石曾試圖奪取地盤,但解放軍的反抗使他不得不逃往台灣。

接著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潰逃,甚至連給他撐腰的美國都顧不上。

青島的國民黨軍在接到撤離命令時,老蔣已經慌到無法顧及他人的安危。

台灣,在1949年6月之前,曾經聚集了大量軍事人員、各類專家和學者。

他們從青島逃亡而來,其中包括從北平被迫離開的9千多人。

直到1950年4月中旬,又有一批約5萬的國民黨兵力從海南島撤離,來到了台灣。

此外,從上海一帶逃出來的國民黨殘余,還有一部份逃到了舟山群島和沿海島嶼,總共約有16萬人撤到了台灣。

其中,由胡璉和劉安琪率領的部隊約有10萬人。

雖然他們聲稱有16個軍39個師撤到了台灣,但實際上真正成建制地到達台灣的只有52軍、54軍、75軍和87軍,總共只有6、7萬人。

國民黨在台灣撤退時,陸軍兵力約45萬人,加上征召壯丁,總兵力約60萬人。

此外,還擁有3萬5千人的海軍和8萬余人的空軍,以及400多架作戰飛機。

據蔣經國的自傳描述,這些軍隊雖然人多,但卻缺乏有效的指揮,官僚主義嚴重,很多部隊甚至只有官沒有兵。

蔣介石隨後對軍隊進行了整編,空軍被裁減至3千人,海軍被裁減至1萬余人。

除了前文提到的孫立人,其余將領全部來自黃埔軍校,這使得蔣介石對軍隊的控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03

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擁有420萬的兵力,相比之下,僅60萬人的部隊在他們眼中宛如草芥。

但對於台灣這個小島而言,這樣的兵力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那麽,蔣介石政府是如何維持這樣一個相對龐大的軍隊的呢?

作為一代梟雄,蔣介石早已對自身的命運做好了詳盡的安排。

自1948年底他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後,大陸和台灣的軍政大權均落在他的掌控之中。

從那時起,蔣介石便暗中向台灣輸送黃金、美鈔和外匯,以及古玩珍寶字畫等硬通貨。

桂永清受蔣介石之命,不遺余力地用軍艦護航,280萬兩黃金、1500萬枚銀元以及大量珠寶、外匯債券等財寶被日夜運往台灣。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清點國庫時,只有大約6000兩黃金,這正是由於蔣介石將國庫全部轉移到了台灣。

此外,蔣介石還派人將各地博物館的古籍、古畫和書法作品等強行運至台灣。

無論是護送財物還是兵力,桂永清都為蔣介石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個人是實實在在的腐敗分子,利用黃埔系的聲望,一路攀升至國民黨海軍總司令的高位。

在他的貪婪統治下,國民黨海軍的艦船保養嚴重滯後,士兵的軍餉也常常無法得到保障。

這些直接導致了將近4000名國民黨海軍士兵和近半數的艦船起義,其中包括當時最先進的「重慶號」戰艦。

這樣一來,國民黨的海軍實力大為削弱,這也是蔣介石無法反攻大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盡管桂永清已經在台灣得到了重用,但在野黨的逼迫下,蔣經國被迫下台,李宗仁成為代總統。

但他發現國庫已經空空如也,無法組織防線來抵抗長江北岸的百萬解放軍。

雖然錢在台灣,兵權在蔣介石手中,李宗仁能調動的部隊只有桂系的30萬人馬,這與解放軍四野百萬大軍相比,實在相差懸殊。

而且,還有二野和陳賡兵團在側翼包抄。李宗仁曾試圖向陳誠要錢,但陳誠只聽從蔣介石,根本無視李宗仁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麽蔣介石堅決讓陳誠做台灣省主席的原因。

「德鄰公,您對我這個台灣省主席的贊譽過高了。我沒有權力調撥國庫,您需要去找財政部。」

李宗仁看到他把問題推給了蔣介石的親信宋子文,這個人物也不是好對付的,只好放棄。

國民黨新政府已經名存實亡,李宗仁無處可去,最終選擇流亡海外。

而那些黃金和物資,卻在短時間內幫助蔣介石撐起了巨大的軍費開支,他的60萬軍隊,加上絕對優勢的海軍和空軍,實力不容小覷。

他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民意」。

古語有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民心難測,惟有恩澤可得」。

人民的觀察力是敏銳的,他們只會敬仰那些為民眾著想的領袖。

同樣的,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這個千古不變的真理一直被人們所銘記。

國民黨在執政期間,過分專註於黨派鬥爭,導致經濟危機爆發,物價飆升,民眾生活困苦不堪,這表明它無法持久統治。

而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祖國的統一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