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恩來去太原參加宴會,看見張慕陶後大怒:你給我滾出去

2023-12-24歷史

周恩來去太原參加宴會,看見張慕陶後大怒:你給我滾出去

在太和嶺的閻錫山軍營,一場緊張的談話正在進行。

閻錫山神情冷漠,言辭堅定:「我期望八路軍能夠選擇正面作戰,相信你們的戰鬥力足以將日本侵略者制服。」

周總理坐在閻錫山對面,面容沈著,斷然回絕:「我們八路軍堅持遊擊戰,這是我們堅守的原則,不會有絲毫動搖。」

在他們激烈辯論的時候,一位人影突然走了進來。這個人低聲對閻錫山說了幾句話,引起了周總理的註意。他仔細一看,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周總理突然怒斥道:「你給我滾出去!」平時溫文爾雅的總理此刻憤怒異常,在場眾人都為之側目。

被怒罵的人,名叫張慕陶,此刻臉色蒼白,但無言以對。閻錫山也感到好奇,不明白周總理為何對這位張慕陶如此發火。

沒錯,這正是張慕陶。那麽,他和周總理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張慕陶在那個時代,又是一個何等身份的人物呢?

湧動的革命星光

在革命的浪潮中,崛起了無數的英雄,亦埋藏了許多的叛徒。而張慕陶,恰如其分地融合了這兩者,初期,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充滿潛力的革命新星。

他的 本名 是張金印,誕生於1902年。與許多同齡人不同的是,他的家庭條件十分優越,從小就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

天資聰穎的他在讀書方面遊刃有余,最終以出色的成績進入了陜西省立中學。而在這所學府,他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魏野疇。

魏野疇是中共黨員,擔任陜西省立中學的教導主任。在課堂上,他不斷傳播先進和革命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們,其中就包括了張慕陶。

接下來,張慕陶自發地閱讀了大量革命書刊,如【新青年】【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進一步完成了思想的洗禮。

魏野疇也很快發現了張慕陶,多次交流後,對這位21歲的年輕人印象深刻。他的智慧、思想和能力讓魏野疇堅信,張慕陶將成為未來革命的中堅力量。

1924年,在魏野疇的推薦下,張慕陶成功加入中國共青團,成為一名光榮的無產階級戰士。

張慕陶沒有辜負導師的期望。他很快與其他誌同道合者共同創辦了【陜西青年】期刊,透過這一媒介向當地 jaun乃至全國的青年傳播新文化思想。

迅速地,張慕陶贏得了大量的影響力。不僅在期刊上獲得巨大成功,而且領導了學生運動。僅用一年的時間,他就成功轉正,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此後,張慕陶一直致力於陜西省的宣傳工作和黨內事務。他的不懈努力很快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在中共六大召開時,作為陜西唯一的代表,張慕陶奔赴莫斯科參加會議。

回國後,張慕陶開始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用。他先後被派往江西指導黨組織工作,隨後調往天津擔任省常委,最終成為了順直省委的組織部長。

所謂的順直省,實際上指的是河北、北京和天津一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區,黨中央在這裏的工作也勢必至關重要。

此外,組織部長一職通常負責黨的宣傳和領導工作,通常需要黨員具備豐富的閱歷和出色的能力。張慕陶當時年僅二十六歲,年輕而背負重任,實屬罕見。

在黨內,有不少人對張慕陶擔任組織部長提出異議。然而,在周總理等人的強烈勸說下,反對者最終改變了立場。

周總理是那些看好張慕陶前途的人之一,他深受張慕陶工作能力的印象,然而未來竟然成為了周總理最不喜歡的人之一。

張慕陶在順直省委的工作中,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之前對他的質疑和反對的人的看法。

順直省委的工作異常困難,一方面要面對國民黨的阻撓,另一方面黨內時常有人背叛革命,導致順直省委蒙受巨大損失。然而,得益於張慕陶的全力挽回,順直省委成功渡過了難關。

不久後,張慕陶被派往武漢,擔任長江局書記。武漢的革命局勢比順直省更為嚴峻,蔣介石主導的白色恐怖正在長江地區蔓延。

在外界環境極為艱難的情況下,黨內的路線也出現了錯誤。

當時黨內權力主導者是李立三,由於思想誤導,他頒布的「立三路線」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具體情況,過於激進,導致許多革命地區受到了嚴重打擊。

黨內局勢當時內憂外患,張慕陶在武漢地區的革命行動也難以取得進展。在長江局機關被國民黨特務破壞時,張慕陶為了脫險跳樓,腿部受到了嚴重傷害。

順利逃到上海的張慕陶沒有得到黨中央的慰問,反而受到了李立三的責備,指責他臨陣脫逃。當時張慕陶心懷不滿,開始對中央表達不滿之情。

二十幾歲的張慕陶,在革命中表現出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他對中央表現出一些不滿,為自己未來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一次偶然的事件改變了他的命運。那是在1937年,中共與閻錫山合作抗日,周總理受邀親自前往太原參加會議,共商抗日大計。會上,張慕陶突然出現在閻錫山身邊,引起了周總理的憤怒。他怒斥張慕陶是托派分子、投降主義者,堅決要求他離開會議。閻錫山為化解尷尬,勸解道:「恩來啊,張慕陶以前畢竟是中共成員,大家不要傷了和氣。」

周總理不為所動,堅持讓張慕陶離開。閻錫山只得調離了張慕陶,才平息了周總理的怒火。

然而,為何曾經備受看好的張慕陶,如今卻遭到如此大的轉變呢?

故事追溯到1930年,張慕陶逃回上海,卻因遭到中央領導人的責備而心生不滿。年輕氣盛、信念動搖,或者是權力欲望膨脹,張慕陶決定反對中央,組建了一個新的省委組織。

此舉使得張慕陶目中無人,頻繁擅自組織密會。盡管中央的決策或許存在問題,但張慕陶的行為已經被視為對黨中央的分裂,影響極為惡劣。

最終,張慕陶被黨中央宣布革除黨籍,並被捕入獄。在獄中,他表現得誠惶誠恐,仿佛真心反省。黨組織看在眼裏,認為他表現不錯,決定恢復他的黨籍,並讓他出獄,前往朝陽大學執教。

顯而易見,張慕陶的思想曾經出現了疑慮。然而,在他被關押的那段時間裏,張慕陶的表現 卻使黨 中央相信他已經糾正了自己的錯誤。

特別是周總理,一直以來對張慕陶都給予極大信任。

1933年,周總理派遣張慕陶前往張家口,與馮玉祥聯合組建一支抗日同盟軍。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張家口地區的一項重要抗日計劃,周總理對張慕陶的信任可見一斑。

實際證明,張慕陶的能力確實值得周總理的信任。

一到達目的地,張慕陶首先與馮玉祥進行了會晤。

在贏得他的信任後,張慕陶被任命為這支數萬人部隊的政治部主任,開始組織訓練。

張慕陶的卓越才能迅速凝聚了這支部隊,並與馮玉祥共同制定了部隊綱領,吸收了當時許多派系的抗日力量。

正當抗日部隊逐漸壯大之際,當時河北的黨領導人柯慶施卻提出:應該公開承認這支部隊由中共領導,並直接在華北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

這一計劃遭到了張慕陶的強烈反對。他認為,這支部隊的目標是抗日,若改變方向攻擊國民黨政府,不僅國軍戰力強大,而且部隊內部也可能動搖。

柯慶施因此痛斥張慕陶為投降主義者,因為他沒有領導部隊奮鬥在黨的旗幟下。由此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最終,在柯慶施的主張下,他和吉鴻昌公開承認中共是這支部隊的領導者,隨後吉鴻昌率領部隊南下攻擊蔣,結果被國民黨中央軍包圍,導致整支部隊潰敗。

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失敗時,柯慶施卻為逃避責任,選擇將責任推卸到張慕陶身上,並選擇開除張慕陶的黨籍。

盡管有很多人反對,但張慕陶最終無情地被開除。

整個事件的綜合分析表明,柯慶施在決策上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並非因為他的激進立場,否則抗日同盟軍不會迅速失敗。然而,我們是否能斷言張慕陶是完全無辜的呢?

在張慕陶任職期間,他成功地推動了抗日同盟軍的發展,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

然而,在這段時間內,他多次無視黨中央的命令,導致柯慶施對他失去了信任,破壞了黨的團結。這無疑是張慕陶的一個重大錯誤。

其次,雖然當時的馮玉祥願意與中共合作抗日,但他畢竟是國民黨軍閥出身。與此同時,張慕陶與馮玉祥的關系日益密切,許多決策也未及時報告中央,這表明他對黨的不信任,是張慕陶犯下的第二個錯誤。

這兩個錯誤的存在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張慕陶對黨中央並沒有絕對的忠誠。

對於一個黨派而言,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盡管張慕陶具有卓越的能力,但最終被開除黨籍,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作為一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革命幹將,張慕陶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

在被開除黨籍後,張慕陶的野心和性格得以徹底暴露。

他首先拜訪了馮玉祥,與其見面時明確表示中共領導存在問題,要組織其他團體與中共進行鬥爭。

當時,馮玉祥的副官張公幹是中共黨員,他勸告張慕陶說:你被開除黨籍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你分裂黨、反對黨的行為一定是錯誤的。

然而,張慕陶似乎已經聽不進張公幹的忠告。他隨後前往閻錫山處,擔任高級參議,並且大力支持當時紅軍的路線。

隨後,張慕陶在獲得閻錫山支持的情況下,進駐太原,懷揣著建立自己領導的政權的雄心壯誌。

在這一過程中,張慕陶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然而,太原地下黨員王定南及時獲悉了張慕陶的企圖,並秘密采取措施阻止,從而讓張慕陶的野心未能得逞。

西安事變爆發不久後,楊虎城和張學良發起了各方勢力商議的號召,作為閻錫山方面的代表,張慕陶前往西安。

當時,為了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黨中央傾向於將蔣介石送回南京,共同建立抗日戰線。

黨中央派出周總理作為代表,多日之後,周總理與張慕陶再度相見,但此時已經不屬於同一黨派。周總理對張慕陶的才能贊賞有加,因此邀請他進行談話。

在西安事變的背景下,張慕陶提出了回歸黨內的條件:首先,要求黨中央承認柯慶施的錯誤,宣稱自己是無辜的;其次,要求黨中央支持殺蔣。

第一個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黨中央接受,因為中共作為一個不斷進步的黨派,過去的領導人確實犯過錯誤,這是可以被認可的。

然而,第二個條件顯然是不妥的。如果殺害蔣介石,國民黨必然陷入混亂,難以實作團結抗日的大局。

中共對張慕陶的提議提出批評,張慕陶心懷怨恨,最終與中共斷交。他私下會見了楊虎城,鼓動他不要讓虎放歸山,而是應該將蔣介石除掉。

然而,最終是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案更為顧及整體大局。楊虎城最終決定讓蔣介石回南京,而張學良更親自護送,最終卻陷入了被囚禁的境地。

張慕陶依舊心懷不甘,借助張學良親信的勢力,積極在東北軍內挑撥離間,試圖加劇其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他明確表態認為,唯有推翻蔣介石,才能解救被扣押的張漢卿。

值得註意的是,當時正值國家危難存亡之際,面對日寇的入侵,團結一致、共同抗擊外敵應是當務之急。然而,張慕陶卻選擇在內部制造紛爭,這確實令人懷疑他的動機和居心。

曾經與張學良關系密切的孫銘九,在張慕陶的煽動下,掀起了一場內亂,導致幾名軍長遭到襲擊。幸運的是,最終這場事件被平息。

中共對此高度重視,明確認為是張慕陶在背後搞鬼。因此,中共公開批評張慕陶,全國各界也紛紛對他進行指責。顯然,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刻,破壞內部團結的行為讓張慕陶備受指責,也是罪有應得的。

1937年,張慕陶回到閻錫山身邊,依然受到高度信任,直到周總理到來才揭示了他在閻錫山身邊的職務,引起了周總理的不滿。

中共向閻錫山發出警告,面對壓力,閻錫山只得罷免了張慕陶的要職,以防止他濫用職權,制造黨派分歧,破壞抗日戰線的團結。

失去職權後,張慕陶將責任歸咎於中共,繼續公開反對中共和蔣介石,懷揣著建立自己政權的幻想。

1938年二月,張慕陶前往臨汾國民大學演講,卻遭到學生圍攻,一直追至其家中將其拘押。

黨中央迫於昔日關系和局勢原因,一直未對張慕陶實施抓捕。然而,意外的是,張慕陶最終被一群學生抓獲,這足以說明他當時的聲望有多麽糟糕。

張慕陶被捕後,在閻錫山的秘密幫助下成功逃脫監禁。他再次高舉旗幟,宣稱共產黨無望,國民黨早已腐敗,他要走第三條路。

期間,國民黨的蔣鼎文曾邀請他加入,但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張慕陶痛斥蔣鼎文為「無恥徒」。蔣鼎文憤怒之下將其逮捕,最終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張慕陶被槍殺,年僅三十六歲。

一個曾在三四十年代聲名顯赫的政治人物,最終在三十六歲的年紀就走向了生命的終結,人們對他是應該感到惋惜呢,還是應該對他的下場深感唏噓呢。

結論:

張慕陶曾是一位備受期待的政治新星,他在順直省和抗日同盟軍中展現出卓越的才幹,彰顯了他的卓越能力。然而,遺憾的是,最終他沈溺於個人欲望和自私心理,導致了他的政治生涯的走向歧途。

在脫離中共黨派後,他多次采取不負責任、不顧後果的行動,破壞了國內抗日戰線的團結,甚至被當時的學生們譴責為「奸細」。雖然他拒絕了蔣鼎文的招募,顯示了他的堅持原則和骨氣,但是他的行為卻反映出他更註重個人私利而非大局。

最終,內心深處的欲望和野心使得這位曾經聲名顯赫的政治人物走上了覆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