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神劇的長期霸屏,也讓很多觀眾對戰爭年代英雄這個概念逐漸模糊,甚至產生不信任感,以至於很多觀眾認為,在我軍歷史中並不存在【戰狼】裏面,吳京式的兵王。
但事實卻卻相反,在那個戰爭年代,卻誕生了很多在我們現在常人角度難以思考,卻在真實世界裏面,突破人類極限和想象力的英雄人物,他們的經歷甚至比我們現在吐槽的神劇更誇張。
這些人有一個響亮的名號——
「共和國戰神」
對於我們來說,不要讓這些人為「抗日奇俠」背書,但同時他們的英雄事跡更不應該被遺忘。
因此,本次就隨雨田君走進——「共和國戰神」之一,在上甘嶺上被稱為 「美軍判官」 的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胡修道,一起細細研讀一下這位老人接地氣卻又無比高能的戰神往事。
共和國英雄胡修道
初上戰場,喋血五聖山
1931年,胡修道出生於現四川省金堂縣,1951年恰逢抗美援朝爆發,在保家衛國的號召下,20歲的胡修道加入駐紮在四川的12軍(原中野6縱,司令員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雄赳赳跨過鴨綠江奔赴可抗美援朝戰場。
剛上戰場的12軍,好巧不巧,正好遇上了入朝作戰以來,號稱「絞肉機」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在克拉克上將接任李奇微成為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後,為了加快戰爭的行程,同時也為了在談判桌上攫取更多的籌碼,決定在三八線的(突出部),既駐紮在上甘嶺地區的對我12和15軍,4個師防禦正面,發動全面攻勢。
上甘嶺戰役
為了確保勝利,前線總指揮的第8集團軍範弗利特司令官,指揮了2個美軍師,加上配屬的韓軍和聯合國部隊,合計 6萬多兵力,在300多門重炮、180輛坦克和3000多架次飛機的掩護下,對面積不足20平方公裏的這地展開猛烈的攻勢。
當時的上甘嶺戰役有多激烈?
我們可以從一組組震撼的數據來親身感受,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
敵人一共發射了190萬發的炮彈,平均每天超過4萬發,這個數量比三大戰役我軍發射的總炮彈量還多,炮火的密集程度甚至超過了蘇德戰場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還有5000多顆航空炸彈,敵人投射彈藥量,直接打出了一個戰爭史上的專有名詞 「範弗利特彈藥量」。
範弗利特彈藥量
炮彈造成的沖擊波和破壞效果,直接將我的主陣地整整削平了2米多,整個上甘嶺陣地找不到一顆活的樹木,戰後的上甘嶺陣地隨便捧起一把土,都能撿出30多塊彈片,誌願軍一個連隊的連旗上被打穿了380發的彈孔,有棵不到1米的殘樹幹上,竟然布滿了1000多發的子彈碎片。
場面之慘烈,簡直可以用「人間煉獄」來形容。
那這和胡修道有什麽關系?
上甘嶺陣地的關鍵主要是——五聖山的兩座制高點山峰,一個是579高地,一個是537高地。
胡修道把守的597高地
上甘嶺的作戰就是對這兩座高地的爭奪,而受限於地形,雖然雙方直接陳兵合計10萬人,但采取的是「小兵群」輪戰的形式——防守的誌願軍以連排為單位守衛陣地。
這樣戰術雖然能有效的減少部隊的傷亡,保存有生力量,但意味著在陣地上的誌願軍戰士們要在大部份時間裏以寡敵眾。
事實上此戰誌願軍一線有16個基層連隊直接打光重建,連排幹部傷亡率超過60%,一線班長的傷亡率也超過了100%。
誌願軍一線戰鬥員傷亡很大
1952年11月4日,我們的主角——胡修道登場了。
作為新兵12軍的31師91團的一名普通戰士,胡修道跟隨所在的連隊跟往常一樣,前往597高地,換崗兄弟連隊。但此時正巧是上甘嶺戰役打的最焦灼的時候,一上戰場,炮彈爆炸所延展的氣浪,就在連隊中蔓延開來,陣地上到處是被的炮彈掀翻的工事,深秋的高地,土方卻被炮火炙烤的發燙。
當時的597高地,被我軍設定成反斜面陣地,平時陣地上人不多,整個防禦體系被分為10個點位,胡修道和班長李峰、戰友滕土生被布置在居中的3號陣地。
第3-9-10都是胡修道一人在守
11月5日拂曉,聯合國軍司令官為了慶祝老長官艾森豪威爾當選總統,決定調集所有的重炮,誓要拿下597高地為其慶功,而這一天也是上甘嶺阻擊戰最艱難的幾天之一。
在一陣急促的炮擊之後,敵人步兵也開始摸上了597高地,而在他們的前面,胡修道和兩位戰友早已嚴陣以待,等待敵人進入射程之內, 3號陣地上的衝鋒槍和手榴彈聲一起響起,被打的措手不及的敵人只能狼狽的逃回陣地下方。
就這樣,在最開始的三小時作戰中,胡修道在班長的帶領下連續打退了敵人10余次的進攻。
陣地上機槍組
而第一次實戰的胡修道,首秀也堪稱完美。
作為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的入韓練習生,剛開始作戰的時候,胡修道還是挺緊張的,在聽到班長喊出「開火」之後,緊張的胡修道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抄著旁邊的手榴彈、爆破筒拼命地往陣地下方扔,看到胡修道緊張的老兵班長李峰,也急忙來幫忙,從容在旁邊指揮胡修道如何機動作戰(長期間在一個散兵坑會被敵人狙擊手盯上)。
而在這三個小時的作戰中,胡修道也從剛開始緊張的氛圍中走來。
要不說,戰場是新兵最好的老師呢,有的時候從新兵變成老兵就是這麽迅速,在面對潮水般的敵人進攻下,胡修道經過短暫的緊張後,已經慢慢可以跟上班長的指揮節奏,甚至還在某一次進攻中操作機槍打退敵人的一次進攻。
胡修道和戰友們
在不到幾個小時的時間裏,胡修道和戰友滕土生已經成長成一名老兵。
在陣地上三人緊密配合,班長李峰負責正面的防守,而胡修道則作為機動兵,負責打擊從兩側迂回過來的敵人,戰士滕土生則是負責運送和裝填彈藥,就是靠著三人的團隊協作,3號陣地暫時壓制住了敵人的10次沖鋒。
可就在胡修道,想著再跟班長擊退敵人進攻的時候,10號陣地傳來噩耗,那裏的戰友已經全部犧牲,上峰決定讓班長李峰去加強10號陣地(前幾天黃繼光就在這裏堵搶眼犧牲的)
這也意味著在換防部隊,明天上來之前,也就只有胡修道和戰友滕土生,兩人守衛這個高地。
3號陣地的守護神,滕土生和胡修道
獨守陣地,美軍判官
對於初上戰場的兩人來說,沒有班長帶領,獨自防守陣地,身上的擔子也異常的沈重……
有的時候,兵王之所以是兵王,定有常人所不能忍受,或者在他的身上,你會發現常人所不能擁有的細節和心態。
看到班長匍匐離去的背影,胡修道也知道他要擔起守衛陣地的擔子。
班長離開後,胡修道和戰友滕土生說道
「你負責繼續給我裝填和運送彈藥,我負責在坑道來回拿手榴彈和衝鋒槍打擊敵人……」
實際上此時,胡修道承擔的是之前兩人的活。
在作戰中受到嘉獎的胡修道
在作戰中的胡修左手拿著手榴彈,右手拿著爆破筒,從一個彈坑滾到另一彈坑,然後在朝敵人扔去後,又匍匐回來,就是靠著這個戰術,他們打退了敵人幾次對3號陣地的迂回進攻。
此刻的胡修道更像是一個體力怪,吃了幾口炒面又繼續重復動作,抄起輕機槍對敵人射擊。
此刻的他就更像是一個人形兵器,堪稱一個戰神的存在。
胡修道在作戰中不僅奮勇爭先,打仗更是善於動腦子。
在看到蜂蛹過來的美軍之後,為了防止敵人靠著人海戰術突破防線,他和滕土生更是商量,將爆破筒用繩子吊在巖石上,然後再進行爆破,利用碎石滾落下去阻織敵人的進攻,阻斷他們的集團沖鋒。
在觀察陣地的誌願軍
可就在兩人打的興起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隔壁的10號陣地上卻突然安靜了起來,引起了兩人的懷疑,可當胡修道匍匐爬到10號陣地的時候,卻發現此時陣地上的戰友已經犧牲。
要知道10個陣地之間是相通的,只要有一個失守就意味著很可能會成為敵人的突破口,於是兩人就主動在10號和3號陣地之間來回奔波阻擊,這中間排長郭三旦也上來支援10號陣地,卻貓耳洞躲避敵人炮彈時候被直接命中,胸口被炸開一個口子,犧牲在了陣地上。
可兩人還沒來得及抹上眼淚,敵人又都上來了,兩人又投身到阻擊中。
戰鬥進行到下午,3號和10號陣地更雪上加霜,到連部匯報戰況的滕土生在歸來的時候,被敵人炮彈炸成重傷。
滕土生在3號陣地作戰中受到重傷
這就意味著—— 他要靠著自己一個人,擋住正面美軍一個連,甚至是一個營的集體沖鋒。
一個人打一個連、甚至一個營,哪怕是燕雙鷹和冷峰,都不敢這麽拍。
可胡修道卻真的做到了,一個人分守兩個陣地,而且都守住了。
那麽胡修道究竟經歷了什麽?
每當老人的孩子問他的時候,他總是輕描淡寫的說— —戰場需要。
而這種淡定和從容背後,卻是一個人獨守三個陣地(9號陣地也被他接管)的勇氣和大無畏精神。
胡修道劇照
我們可以想象:
他一個人手拿這手榴彈和爆破筒,在各個陣地中傳穿梭,從一個彈坑像穿山甲一樣爬到另一個彈坑,猛跑猛沖,帶著為戰友復仇和守住陣地的決心,
在戰鬥的間歇,他將大量手雷、手榴彈及機槍彈匣放在預設的位置,整個下午,胡修道都在來回穿插作戰,給敵人造成了陣地上我軍人數不詳的錯覺。在597高地每天消耗都是要一個連以上規模的作戰中,胡修道卻靠著機警的走位和敢打必勝額決心,楞是抵抗了敵人1天,在戰鬥中他甚至都沒得及喝水。
很多人都看過,【英雄兒女】中的王成,背著步話機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但胡修道卻比他更加傳奇。
英雄兒女的個人王-王成
胡修道從陣地上下來的時候,他也從一個新兵成長為一名英雄。
而在他的身後,是一個人獨守陣地1天,打退美軍41次進攻,殲敵240人的戰果。
楊朔先生名篇【金星英雄】是這麽形容這位戰鬥功臣的
「這個19歲(實際上是21歲)的青年活生生的說明了敵人為什麽在北韓控的頭破血流,敵人攻不動上甘嶺,攻不動北韓,因為在上甘嶺上每條戰線上,我們到處都有無數像胡修道這樣的人物。」
金星英雄
戰後的胡修道不僅獲得了,40萬誌願軍一線將士中最高的——
一級戰鬥英雄
(一共50名)。更成獲得人民軍頒發的 「人民軍金星英雄」稱號(最高榮譽勛章之一),而除了他之外,在上甘嶺還有3人也獲得了該勛章,分別是長眠在那裏的——黃繼光、邱少雲和孫占元。
在這場戰役之後,胡修道跟著12軍到了後方休整,隨後駐紮在東海岸,防止美軍登陸。回國後胡修道成長為軍某軍的副參謀長,並於2003年去世於南京。
但胡老的一生的傳奇卻未終結。
老年的胡修道
在此雨田君不得不說,我們天天拍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抗日神劇,但這樣一個神奇遠遠超這些抗日爽劇的「共和國英雄」,他們值得一部電影和電視劇去訴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