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5年大渡河邊,一老秀才深夜見到毛澤東,留下1句話救了2萬紅軍

2023-12-29歷史

前言

激蕩的大渡河上,狂風怒吼,波濤洶湧,宛若天地間的悲壯之歌。

而毛澤東同誌則靜靜地坐在大渡河畔的巨石之上,嘴裏叼著一支香煙,眉頭深皺,仿佛陷入深深的沈思之中,甚至手中的煙已經完全燃盡,他也毫無所覺。

這一幕發生於1935年的5月25日,當時的毛澤東同誌帶領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部隊抵達了大渡河旁的安順場。

此時他們面前的大渡河水流湍急,背後的國民黨軍隊緊緊追擊,紅軍正面臨前後夾擊的困境,能否順利渡過大渡河,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難題。

然而,就在今晚,一切都出現了轉機。毛澤東同誌在夜色中偶遇了一位身著青灰色破舊布衣、滿面滄桑的老者。

「老人家,這麽晚了還出來散步嗎?」毛澤東同誌率先開口打破沈默,並向這位老者遞出一支煙。

老者將煙接過,點燃後與毛澤東同誌閑談起來。

二人雖然初次相識,但卻相談甚歡,交談過程中,這個老者竟然和毛澤東同誌有著莫名的緣分,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

離開之前,老者低聲對已經熟絡的毛澤東同誌說道一番話,正是這簡短的話語,挽救了兩萬多紅軍戰士的生命……

渡河困境

在1935年5月份的上旬,成功地跨越了金沙江的中國共產黨中央紅軍,正處於計劃沿著會理市和西昌市之間的道路繼續向北方挺進的過程當中,其最終的目的便是試圖透過大渡河,進而順利進入四川省的西部地帶,以期能夠與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實作勝利會師。

然而,他們所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便在於如何解決橫亙在眼前的大渡河問題。

大渡河自古以來都因其陡峭的地勢和洶湧的水流而被譽為「天險」,它的寬度超過了三百米,深度接近三十米,河流之中更是水流湍急且充滿力量,河水奔騰咆哮著,仿佛想要掙脫峽谷的束縛,於是便產生出了大量的旋渦,甚至就連那些擁有四十多年駕馭木船經驗的老手也無法自如地在這條河流下遊航行。

如果稍不留神,那麽連同船只和駕馭者都可能會因受到漩渦的強大吸附力而沈入深底。

就是在這樣一片環境危險的區域,成為了紅軍尋求突破被國民黨軍隊圍困的關鍵戰場所在。

在1935年5月21日的早晨,中華民國的最高領袖蔣介石早早地便向駐守在重慶市的賀國光遞交了具體的秘密指示。

他渴求實作的首要目標便是阻止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與紅四方面軍的成功會合,其次是防止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采取行動,進行以西康為目標的突圍。

此外,他還指令各部隊迅速按照他的意思行事:要求中國國民黨第2路軍隊的前方總指揮薛嶽將軍率領軍隊離開金沙江,向西昌方向進發,以便圍攏正在向這邊移動的中共中央紅軍;指示川軍第42軍的主力部隊在瀘定縣的富林鎮一帶大渡河的左岸設伏,狙擊中央紅軍;同時還命令第20軍以及第21軍向雅安市、富林鎮地區展開推進。

如此一來,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軍隊如同張開了一張巨大的羅網,意圖將毛澤東及其率領的中央紅軍阻擋在大渡河南邊。

局面變得愈發緊張,紅軍面臨的渡河壓力逐漸上升,迫使他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可是,究竟應該采取什麽樣的策略來盡可能快地駛過大渡河呢?

在此過程中,就不得不提及之前中國共產黨中央紅軍在巧渡金沙江戰役中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和勇氣。

當時,紅軍精心策劃,共募集到七輛木船,呼叫了包括36位元富有經驗的舵手在內的作戰人員,花費了整整七個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全心全力地保障約兩萬名的紅軍誌願者安全渡過大渡河,成功抵達對岸。

然而,蔣介石深信自己已經掌握住了勝利的籌碼,在僅僅幾個小時之後,他再次下達了一道緊急秘密指令:首先,要將大渡河南岸的所有船只及船只建造材料全部撤離至大渡河北岸,未能撤離或不能帶走的則應予以原地淪陷。

其次,立即征調南岸居住民的糧食儲備,以避免紅軍以此進行持久戰消耗;最後,要將南岸視線範圍內的所有遮蔽體物件統統燒毀,徹底切斷紅軍透過這些遮蔽提供隱蔽陣地進而實施戰略反擊的可能性。

更為惡劣的是,國民黨軍隊還在河岸部署了整整兩個營的士兵,蓄勢待發,準備將我軍一舉殲滅。

蔣介石甚至援引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在安順場兵敗的歷史事件作為素材,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番言論,鉆牛角尖般地堅信共產黨中央紅軍必將步其後塵,重蹈覆轍。

在1935年5月24日這一天,中共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終於趕抵了位於安順場的渡口附近,僅需經歷極小的犧牲,便能輕松勝過大渡河國民黨部隊中的兩營兵力,取得首次勝利。

還有一項意想不到的驚喜便是紅一軍團的一營長孫繼先在戰鬥中意外發現了一輛造型獨特的船只——船的兩端鋒利尖銳,應當是當地某個封建地主所隱藏的私家財產。

在隨後的日子裏,劉伯承司令員下令,我們要開始穿越敵人的防線,發起強行攻占!

紅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鼓起勇氣,選派了由17名勇敢無畏,身經百戰的士兵組建出一支英勇的突擊隊伍,迎面沖向激烈的槍火,躍身越過大渡河,成功地攻占了大渡河北岸的渡口。

此時,官兵們發現北岸的河流水流更為湍急,橫跨兩岸的橋梁幾乎無法搭建。

戰士們竭盡全力方才將四艘小木船帶回岸邊。

光憑著這僅有的四艘船,試圖將擁有三萬多兵力的主力完整地透過江流,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即使已經擁有了這些船只,但渡江的過程依然是相當艱難的一項任務。

然而,時間緊迫,國民黨的追剿部隊若拖延數天,就有可能抵達大渡河。

在5月26日早上的時光裏,黨中央戰場指揮中心的同誌們無一例外地面部陰沈,在思索著如何找到渡河的有效方法,仿佛整個紅一軍團都籠罩在一片暗淡憂傷的氛圍中。

就在這個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政治部代理主任李富春面帶喜色地走進了毛澤東主席的辦公室,向他傳達有關於一名長者能夠為紅軍提供戰略建議的資訊。

老人夜訪·山人自有妙路

深夜造訪的這位老人名叫宋大順,他自稱曾經是清朝末期的一位優秀書生,在晚年選擇居住在附近的山林之間。

不僅僅如此,他還向毛澤東講述了自己在青年時期的經歷,那時他曾在大渡河畔親歷了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那裏從籌劃渡河到最終兵敗身亡的整個歷程。

毛澤東留意到這名老者頭發斑白,身形瘦弱,估計至少已經有90歲以上的高齡。

對於他這樣的年紀來說,即便是見證了洪秀全與石達開的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其實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讓毛澤東頗為不解的是,石達開與紅軍之間明顯沒有任何關聯,於是他趕緊向宋大順詢問有關渡河的事宜。

除了談論渡河問題之外,毛澤東還將紅軍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前方堵截,後方追兵不斷,事態緊急的情況都告訴了宋大順。

宋大順聽聞之後,雖然並未立即回答,反而先問毛澤東北方的大渡河具體地形以及水文特征等詳細資訊,對此,毛澤東表示他並不是本地居民,自然無法了解相關家鄉資訊。

然後,宋大順伸出了三根手指,向毛澤東解釋道,「大渡河寬度達300余米,深度接近於10丈(相當於30米),水流湍急,暗礁眾多且密集。

即便你們僅有四五艘小船,只要稍有閃失就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和船只破裂,在敵人追趕過來之前你們能夠完成渡河幾乎是癡人說夢。」

談到此處時,毛澤東黝黑的面龐上露出了緊張不安的神色,「難道我們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在經歷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及成功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之後,中國革命原本似乎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然而,此刻卻突然遭遇了這300余米寬大渡河的阻礙。

眼前似乎陷入了絕境,如同之前的石達開一樣,前不能進,後不能退,這無疑令毛澤東感到萬分沮喪。

他真的願意像蔣介石那樣把自己變成下一個石達開嗎?這種挫敗感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看著主席面色陰沈的模樣,老秀才心中暗自贊許,他沒看錯,這位年輕人雖然閱歷尚淺,但他才華橫溢,意誌堅定,面對困境依然保持冷靜果敢。

想到這些,老秀才這才緩緩開口,他說:「事實上並非完全沒有解決之道...」聽到這句話,毛澤東滿臉期待地望著對方,「先生……」他甚至還以老師之禮向對方致敬。

但是,老秀才卻搖了搖頭,只是嚴肅認真地註視著毛澤東的雙眼,聲音洪亮地道:「在大渡河的上遊有一座鐵索橋,它始建於康熙年間,全名為瀘定橋。

透過該橋或許會為你們提供一線生機。」 此時此刻,毛澤東的臉上又重新煥發出希望的光芒,太好了,終於有了新的機會!

然而,毛澤東馬上警覺到一個至關重要的難題,他壓低聲音問道:「先生,那座瀘定橋離我們這裏究竟有多遠呢?」

老秀才再度伸手指畫道:「大約有三百公裏。」

「三百公裏?!」毛澤東的眉頭微微一緊,他立刻拿起一張軍事地圖,確定了老秀才指出的地點位置,認真比對後,不禁心中一震,再仔細觀察行進路線上的地形地貌,他的心情愈發沈重起來。

盡管這段路程並不算太遙遠,然而根據後面薛嶽軍隊的行軍速度推斷,留給紅軍的時間非常緊迫。

隊伍從離開遵義以來,始終處於急行軍狀態,士兵們持續多日的艱苦戰鬥和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甚至包括毛澤東本人在內,赤足上都已磨出了血泡和腫脹,走路十分困難。

同時時刻還要提防敵方的飛機,白晝無法出行,只能選擇夜間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部隊一路在夜間緊急行軍,所經過的區域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陡崖,實在是難上加難。

目睹毛澤東再次猶豫不決的神情,老秀才奇怪地詢問:「年輕人,你可曾了解那位翼王兵敗的原因?」

對於石達開兵敗的原因,毛澤東自然銘記於心,但他並未直接回應,反而目光投向宋大順,他深知這位老先生深夜造訪,絕非想同他談天說地那麽簡單。

他提及這個話題,無非是別有所圖罷了。

老秀才慢慢地伸出三只手指,緩緩說道:「第一,石達開曾因小妾產子而擺設盛宴三日,如此便耽誤了渡江時機。

其次,由於性格多疑,擔心部下會擁兵自重,自立為王,於是將已經先行渡江的一萬余名士兵撤回,手中牢牢掌握軍隊力量,表面上看似乎保障了己方的實力量,實際上卻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最後,他們進入川中的時候正好碰上天災暴雨,江水平緩上升,渡江變得更加困難,這一點並不能歸咎於石達開本身,只能說是天命所致!」

講完這番話,老先生無聲地嘆息,顯然覺得石達開率領的四五萬大軍壯誌淩雲地挺進四川省原有的廣闊區域,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本應大展宏圖有所作為,可惜最終卻因各種客觀所限兵敗如山倒,實在是令人扼腕。

老先生註視著眼前的毛澤東,眼神閃爍,似乎隱藏著深意。

他常年隱居深山之中不問國家大事,雖然並不清楚共產黨的具體含義,但他能明顯感受到紅軍內部有很多出身貧寒的年輕戰士,也能清晰察覺到紅軍的精神面貌與石達開遺留下來的那部份軍隊截然不同,尤其在他眼中,盡管毛澤東相貌平平,但無疑是胸懷大誌之人,跟石達開會大不相同。

在如此思緒澎湃之際,他不禁向毛澤東靠近,「翼王蕭朝貴之指揮失誤,導致軍隊在大渡河畔遭受挫敗,無外乎是由於他過度的懷疑和推遲行動,使整個隊伍陷入拖延僵局,即使過了兩三天都未能有顯著進展!」

闡述完觀點之後,他開始註視著毛澤東,以更加嚴肅的口吻說道,「雖然我學識不豐、技能有限,但曾經涉獵過部份軍事書籍,年輕人,你需要明白的是擔任將領的職責,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和優柔寡斷,否則便會使軍隊處於危險的境地!」

「猶豫不定乃是領兵傣族大忌!」這番話語如同一記警鐘敲響在毛澤東心中,讓他頓時感到無比明晰,終於作出了堅決的決策。

察覺到毛澤東神色的轉變,老人輕輕一笑,然後緩慢地站立起來,再次低聲提醒道,「年輕人,在未來的道路上,切勿停下腳步!」

毛澤東目光堅定地回應道,「非常感謝您的寶貴忠告!您確實拯救了我們工農紅軍數萬將士的性命,更是挽救了全體中華兒女的革命事業!」

當老者離開時,毛澤東緊咬牙關,發出命令道,「召集所有支隊領導,命部隊立刻整裝出發!」

「大渡橋橫鐵索寒」

1935年5月26日晚上,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返回其位於指揮所的居住地,再次與周恩來、朱德等人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

他們深刻認識到石達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教訓,決定立刻啟程,絲毫不能有拖延。

經過全面而詳盡的研究和分析,毛澤東同誌對蔣介石及川軍的軍事動態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將全軍分為兩部份,一支隊伍跟隨劉伯承和聶榮臻,利用船只快速過河;另一支隊伍則沿著河流西岸向北前進,由林彪帶領的部隊「以急行軍的速度占領大渡河上遊的另一處渡口-瀘定橋」。

接到這項艱巨任務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團,終於在1935年5月29日之際,先於川軍的增援抵達了瀘定橋。

然而,此時的瀘定橋橋面的木板已經被川軍的先行部隊取走,只剩下一百余米的鐵索橋橫跨滔滔江水。

連續一晝一夜的急行軍,讓許多戰士疲憊不堪,但是他們憑借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決心仍繼續前進。然而此刻,已無余暇休息,他們需要盡快制定過橋計劃。

因瀘定橋是連線南北兩岸的唯一交通要道,劉文輝為了避免完全摧毀橋梁,因而只是撤去了橋面。

瀘定橋所在之處是高峻的貢嘎山和陡峭的二郎山之間的峽谷地帶,大渡河在此百折千回,激流洶湧。

整整十三根鐵鎖在狂風呼嘯中碰撞出刺耳的聲音,對岸的川軍士兵得意忘形地叫喊著:「你們敢不敢跳過來?」,語氣充滿嘲諷與挑釁。

他們堅信,即使紅軍擁有翅膀,也無法跨越這個險惡的鐵索橋。

然而,具有鋼鐵般的意誌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團,並未滿足敵人的期待。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再次震撼了對岸的川軍,證明了他們的狂妄無知。

團長王開湘親內建領隊伍實地考察並全面掌握了地形之後,制定了全面的「飛奪瀘定橋」戰略規劃:在河流邊緣部署兩個主力營部隊,以強大的火力覆蓋充當開路先鋒的先頭部隊過河,同時嚴密搜尋兩岸可能出現的敵軍增援;其余的部隊則迅速分為三個梯隊,依次以突擊隊的方式,搭建橋梁,透過河流。

紅四團經過仔細挑選,任命廖大珠作為領頭人,率領22位傑出戰士組成第一梯隊,匍匐透過鐵索橋,拉開戰鬥序幕;而第二梯隊則采納當地百姓提供的木板,在行進中同時進行橋梁的搭建工作;第三梯隊也要保持火力優勢,為前方部隊提供有效保護。

在下午4時零分,紅軍方陣準時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伴隨著嘹亮的軍號聲,整個河岸如同建設起一條火墻防線,敵對勢力瞬間喪失了大半士氣。

22名率先沖鋒的士兵,手中緊握衝鋒槍,另一只手則緊握用於抵抗攻擊的破舊鐵皮,肩負一把銳利的馬刀,勇敢地向前挺進。

這些用來抵禦進攻的防護裝備雖然簡陋,卻是從當地百姓處籌集而來的,它們成為了這些戰士們唯一的武裝。

他們深知此役的嚴峻性和生死攸關,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然而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踏足鐵索橋,以自身肉體為戰友們開辟前進道路。

對於對岸的川軍來說,他們從未預料到我會軍會選擇如此孤註一擲的做法,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

為了確保22位勇士能夠安全地抵達彼岸,團長王開湘命令所有火力全開,他堅定地說道:「這場戰鬥,我們必須展現出無比的氣勢。」

川軍三十八團的團長顯然被這股幾乎無法阻擋的攻勢嚇得不知所措,緊急向上級劉文輝請求援助,但得到的回復是他們現在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支撐下去。

不僅沒有援軍幫助他們,而且他們後方——瀘定縣城南部地區,也已經遭到了我紅軍的嚴重威脅。

就在不久前,成功強渡大渡河之後,紅一團也在河岸對岸跟進,對川軍的後防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現如今他們已經打破了川軍設定的三層防線。

此時,對岸的急迫狀況,也讓我部隊的突擊小分隊頂著敵軍火力不斷推進,炮彈耗盡後,他們便用手榴彈猛烈攻擊對手的陣地。

這時候,第二梯隊緊緊跟隨,冒著敵人方陣的猛烈火力,沿著鐵鎖鋪設橋梁木板,一步步向前推進。

眼見著我方部隊即將跨越橋面,敵軍因為我方士兵無懼生死的精神嚇得手足無措,開始陷入混亂狀態。

在極端的情況下,驚慌失措的川軍士兵們已經喪失了迎戰的鬥誌和勇氣,他們毫無策略地將所有撤離的木質構建物和稻草全部點燃,企圖用此方式延緩我軍戰士的前進速度,而後紛紛選擇逃離防禦工事,四處分散突圍。

然而,盡管面臨熊熊烈火的威脅,我軍的戰士們毫不退縮,猶如孤勇者般毫不猶豫地沖向火焰之中。

最終經過殊死搏鬥,透過長時間的激戰,沖鋒隊伍以付出三位英雄生命的巨大犧牲為代價,成功突破敵軍封鎖,引領著紅四團全體將士安全渡過大渡河。

緊接著,後方的支援部隊迅速發起追擊,僅短短兩小時內,便將余下的敵方部隊徹底消滅幹凈,成功奪取瀘定橋,實作了我軍與從城南攻入的紅一團的大會師。

至此,我軍掌控了瀘定城的主動權,並完成了對這座城市的全面占領。

經歷了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之後,紅軍的後續主力部隊都能夠從瀘定橋上順利渡河,整支大軍也因此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長征之路。

在這場戰鬥勝利的鼓舞之下,中共中央核心層領導人毛澤東也如釋重負,他坦言道:

「我們的實際行動已經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並非像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那樣失敗,我本人以及朱德元帥也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石達開’。

蔣介石先生的計劃再次落空,他打錯了如意算盤!」

結語

經歷了艱難困苦的飛奪瀘定橋戰役之後,中央紅軍成功地開辟了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也由此擺脫了蔣介石的重重圍剿,使得我們如今過上了安穩幸福的生活。

這場被譽為傳奇般的戰鬥中,紅軍戰士們所展現出的無畏勇氣、堅韌毅力以及無窮智慧無疑是卓越非凡的,它已經深深鐫刻進中國革命鬥爭史上的豐碑之中,成為長征路上最為璀璨的一筆。

那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無疑是一名值得人們仰慕的勇士,他以其英勇無畏與智慧決勝千裏之外,成功地拯救了兩萬多人的生命,這段感人至深的壯麗篇章也因此而流傳至今。

在瀘定橋遭遇意外事故之時,中央紅軍迎來了難以逾越的難關。但那名有著超凡膽略和智謀的老秀才,卻並未選擇坐視不理,而是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

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老秀才巧妙地運用自身的才智,成功地破解了紅軍渡河的困境,因此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乃至整個歷史長河對他的敬仰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