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恩溥、周恩壽:周總理血脈相親的兩兄弟,他們的後代生活如何?

2024-02-04歷史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無數偉人帶領著中華兒女在歷史中前進,近代以來,仍舊是人才輩出,而在眾多無法逾越的偉人中,一定有他的名字,那就是周總理,人們常常把他稱作人民的好總理,不僅是贊揚他為中華兒女做出的貢獻,同樣也贊美了他的品格。

周總理

這樣偉大的領袖,一生沒有兒女,自己的一生也全數奉獻給了革命,他的革命伴侶鄧穎超同誌同樣也是堅定地走在革命道路上的革命者,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那他們會給自己的後代謀取福利嗎?

答案是否定的,周恩來同誌與鄧穎超同誌並沒有子女,周總理曾經有兩個親兄弟,那會不會是給他們謀取過福利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相反,他們不僅沒有身居高位,過揮霍的生活,反而是過著普通的生活,勤勤懇懇,用自己的雙手給自己謀生,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貢獻。

踐行家風

周總理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周恩溥,一個叫周恩壽,他們與周總理不同的是,有幾個子女,大弟周恩溥沒有參加革命,為了謀生,他跟著周家的伯父去到東北謀生,國民黨知道他和周總理的關系,就將他抓了起來,想要從他口中逼問出周總理的下落。

他堅持原則,任何事情都不交代,國民黨政府惱羞成怒,就將它殘忍殺害了,犧牲時年僅45歲。所幸他留下了一個兒子,叫做周榮慶,由妻子王蘭芳獨自撫養,王蘭芳曾經在戰爭中受了傷,建國後找到了一份工作,1950年時,還調到了北京。

周家全家福

多年以來,戰爭留下了傷痛反復折磨著王蘭芳,周總理就建議他提前退休,畢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但這樣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提前退休是不能夠領取正常的退休金,她還要撫養兒子,一家人的開銷也會成為她沈重的負擔,沒辦法,周總理就從自己的薪金裏拿出來了50元幫助王蘭芳一家人生活,一直到王蘭芳1975年去世。

這50元雖然是全家人的支出,但周總理交代了周榮慶,這份錢是補貼家用的,不是自己的零花錢,如果自己缺錢,就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賺,周榮慶也將大伯的話記在心裏,十分努力,艱苦學習,進入了北京誌願軍醫院,成為了醫院的一名宣傳文化幹事。

有時候成為領袖的後代,帶來的不是更加優渥的條件,更加便捷的特權,反而是更加嚴格的標準,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這在周榮慶的身上就特別明顯。

1953年,國家號召幹部去到基層工作,周總理也是希望侄子周榮慶能夠做出表率,周榮慶也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期望,主動申請,幾年後就去到了河南的汲縣,在那裏的一個基層衛生學校工作,王蘭芳也和兒子一同定居在了河南。

後來周榮慶調到了焦作鋼鐵廠,在這裏,周榮慶邂逅了自己的伴侶,晉菊清,但在兩人戀情初始之時,周榮慶並沒有告訴晉菊清自己是周總理侄子的事情,這倒不是他刻意隱瞞,而是他自己打心眼裏也覺得這並不是什麽特殊的身份。

周恩溥

直到兩個人交往半年以後,晉菊清還是從別人那裏知道了這件事,知道此事的晉菊清有些生氣,還去問了周榮慶為什麽不告訴自己這件事,還說自己都高攀不起了,周榮慶趕忙安慰她,周總理是周總理,他是他,他們是親人,但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晉菊清也沒有再說什麽,兩人的戀情也是和和美美,這份在外人看來家世懸殊的戀情,事實上只是兩個自由靈魂的結合,繼續過著平靜的生活,兩人養育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這就是和平常人家沒有區別的生活。

在晉菊清的人生中,有幾次見周總理的經歷,她與王蘭芳一同坐火車去北京,長途跋涉之後,終於趕到了北京的中南海,遠遠看過去,鄧穎超就在中南海的大門迎接他們,晉菊清的心裏有些緊張,畢竟是國家領導人。

但鄧穎超一見到她就十分熱情,這位伯母誇她的小兒子可愛,這樣的熱情很快就讓晉菊清平靜了下來,交到周總理時同樣也是這樣,在他的想象中,周總理應該是十分威嚴又嚴肅的,但是真正見到時,周總理就想自己的親伯伯一樣沒有半點嚴厲。

周總理還建議她和周榮慶三個孩子將名字改一改,兩個兒子分別叫做誌勇和誌軍,女兒就叫做誌虹,她和王蘭芝都覺得周總理起的名字不錯,回去之後就把名字改了。

鄧穎超與晉菊清的合影

1975年12月,王蘭芳去世,鄧穎超知道訊息後交代他們一切葬禮都從簡,此時的周總理身體情況也十分不好,沒過多久,周總理也與世長辭,周榮慶與晉菊清兩個人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連續遭到了兩次打擊,兩人都十分難過,但那個時候的情況比較緊張,他們本想去北京看望周總理,但在鄧穎超的建議下,就取消了行程,這也是兩個人心裏深藏的遺憾。

1992年,周榮慶與鄧穎超相繼辭世,此時的局勢已經好了很多,周總理夫妻兩人都沒有子女,晉菊清就去到了北京幫助處理後事,鄧穎超同誌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夠撒入海河,這件事就交給了晉菊清完成,她帶著孩子們完成了長輩的最後一個心願,返回焦作時,她整理了九件周總理的遺物,自己留下了一件藍色大衣,其余的全部捐給了周總理故居。

周總理故居

周榮慶和晉菊清的兩個兒子,一個在較多擔任城管隊長,一個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女兒周誌虹也是打工謀生,他們的子女也都是靠著自己的雙手謀生活,只有一個人是在政府裏工作,周恩溥這一脈的11個後人,都將周總理的教誨埋在心裏。

周總理的小弟家裏情況也差不多,周恩壽年輕時候加入了共青團,成為了一名地下的宣傳員,還去到了黃埔軍校學習,是第四期的學員,與林帥是同學,從黃埔軍校畢業以後,周恩壽選擇了繼續深造,讀了幾年書就去到了天津做了個生意,但做生意也只是表面,實際上這裏是共產黨的革命據點。

後來周恩壽去到了華北革命大學深造,建國後在北京鋼鐵局工作,但周恩壽胃病一直以來都有,治療遲遲不好,不斷加重,後來也是在周總理的建議下提前退休了,和二嫂王蘭芳一樣,由周總理負責他們的生活開銷,只是周恩壽的家裏孩子比較多,比著王蘭芳,周總理又多給了50元的生活費。

周恩壽

100元的生活費對於一家人來說也是捉襟見肘,但周恩壽也不想讓大哥有太大的負擔,就沒有再說什麽,周總理也清楚,就把周恩壽的大女兒周秉德接到了中南海親自照顧。

周秉德和周總理夫妻兩人感情十分深厚,和周總理朝夕相處了很長時間,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常常詢問她周總理的往事。但周總理侄女的身份並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任何的不同,她就是在北京的普通小區生活。

周恩壽除了周秉德還有幾個孩子,他們都十分聽從周總理的教誨,用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業。

周恩壽的大兒子周秉鈞是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1961年入伍後,還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後來就定居在了廣州,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老三是周秉宜,他和大姐周秉德一同在周總理身邊住過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的經歷讓她受到了很多周總理的影響,長大以後的他也成為了研究周總理思想的研究員。

老四叫做周秉華,他也申請入了伍,在部隊中成為了一名通訊兵,還在基層當過工人,直到2006年才退伍,不過在退休之際被單位留任,繼續奮鬥在工作崗位上。

周恩壽最小的孩子叫周秉建,年紀小的孩子常常能得到更多的關註,周恩壽就是這樣,周總理十分關心她,她16歲那年就成為了一名知青,去到了內蒙古工作,後來還考上了內蒙古大學,開始學習蒙古語,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內蒙古當地的政府工作。

周秉建

二弟周恩溥的家庭過得較為清貧,一大家中只有一個人是在政府工作,周恩壽的子女們過的生活就稍微好了一些,但基本也是普通人家的生活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給自己創造了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將周總理曾經的教誨放在心頭。

周總理的親人中還有幾位受到了關註,一位是周總理的堂弟的兒子叫周爾均,1946年高中畢業後去投靠了周總理,周總理建議他參加人民解放軍,他接受了周總理的建議,在劉鄧大軍中,與戰友們一起留在了西南地區的後勤部。

他與夫人的戀情同樣也是在不知道和周總理的關系下進行的,即便後來知道,兩個人也是堅持不摻雜與周總理的特殊關系,能解決的事情都自己解決,對於他們來說,周總理是長輩,是人民的好總理,而不是他們謀取利益的方法。

周爾均與夫人

另一個和周總理比較親近的就是周曉芳,周總理的伯父是她的曾祖父,1963年出生的她對周總理也有印象,父親告訴她,她出生的時候,是周總理給他包了40塊的紅包,童年時期,她偶爾就能見到周總理,但對於外邊的人,她從來沒有說明過自己和周總理的關系。

周曉芳的故事十分勵誌,她在酒店裏從底層員工幹起,一步一步成為了酒店裏的銷售總監,30多歲時,她抓住機會去到美國深造,半工半讀,還在那裏邂逅了自己的伴侶。

在國外學習期間,她還有了意外收獲,她發現周總理在國外享有很高的贊譽,此時的周曉芳還從事著中美文化交流的工作,她和丈夫一同在成立了周總理和平研究院,很多海外的敬仰周總理的人常常會去那裏看看,了解周總理的生平。

周曉芳與家人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文字書卷傳達著這些曾經令無數人感動的情感,但更能打動人的,是這些後人們的踐行,這樣的美好品德,不僅值得他的後人學習,更值得每個人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