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瀘州明清城垣,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瀘州一筆寶貴的人文財富

2024-03-04歷史

在城市的行程下,老的總是要被替換掉,然而你不得不說,有一些無論經歷歲月的更叠還是戰火的洗禮,又或者人為的破壞,總會頑強的保留一部份。雖然實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卻成為了中國一座座古老城市的根和魂。

我的家鄉瀘州,也有這樣的殘跡,我們習慣叫它們明清城垣或者老城墻。

它所在的位置主要集中在瀘州的北城大河街一帶,當然西門還有一部份。至於南城那邊基本上除了凝光門的東門城垣地帶,其余大部份沒有了或者深埋了。

也就是說,現存城垣由東城垣、北城垣、西城垣三部份構成,其中:東城垣包括凝光門、仁和城垣、會津城垣三段,北城垣包括三聖城垣、大北街城垣兩段,原有小北街城垣在近年的城市建設中被拆除,西城垣包括枇杷溝城垣和新發現的得勝街城垣。現存城垣總長1248.3米,主要為明代所建,以青砂條石壘砌為主,保存基本完整。

所謂城垣就是指的城池的墻垣,當然城之高墻和矮墻。泛指城墻。中國很多歷史古城幾千年來,都經歷不少變遷,能有保存宋代的城垣已經不容易,更早的基本上就只有考古挖掘了。

像我們瀘州這樣的城市,宋城的模樣只能在歷史的文字裏想見,反而是在彌陀對岸的神臂城,還保留著南宋末年抵抗元軍的石頭城遺址,不過嚴格來說,那個歷史意義大於它的城市意義。

也就是說神臂城更像是瀘州為了抵抗侵略所修建的一座堡壘之城,跟長時間人類聚居繁衍生息的城市而言還是有所區別的。

瀘州城堡的建築,早在巴蜀時期的「雒江亭」和「瀘江亭」就已開始。當時,瀘州雖然還未正式建縣,但「亭」即有以後清代時期「廳」的行政建制規模和級別,它的治所,為了便於適應當時巴蜀奴隸主階級的統治,這裏必然也會以巴蜀首都的城池建築為借鑒,修築泥石城墻。這為西漢初期的「江陽侯國」首都,和以後縣、郡、州、府司、道的設定,奠下了基礎。

根據歷史的一些考證瀘州漢代開始建設城寨,那還不是石頭堆砌,到了宋代才更有了城市的規模,可惜宋末戰亂,瀘州宋城沒有幸免,直到明代的時候,瀘州城才有了更堅實的模樣。

對於當今社會來說,明清的城垣實際上早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現實意義,因為城市的發展到了今天,它肯定是與時俱進成為今天的模樣。但是那些得以保存下來的遺址,卻是一座城市寶貴的歷史見證。也是對古代民風民俗研究的一條重要線索。

其實今天為什麽城市不再修城墻了呢?這跟時代變遷是有密不可分的原因的。比如,在古代城墻主要的作用還是以軍事防禦為主,由墻體和其它輔助軍事設施構成的軍事防線。城墻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中外皆是如此。但中國古代城墻的廣泛套用與豐富內涵,則是世界其他各國與民族所遠莫能及的。

就套用而言,除了上至帝都下及郡縣的內城外郭的城墻外,若幹屬於王室建築的壇廟、陵寢、苑囿和廟宇,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這種圍護構築物,而此種情形在其他國度是十分罕見的。

古城瀘州的風貌,我們已經無法看到了,但是它殘存的城垣卻如同一部活歷史繼續見證今天瀘州發展同時,也給大家記錄了它曾經的風霜,不知道未來瀘州城市改造,大河街的重新規劃,城垣又會煥發怎樣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