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8年粟裕接受采訪,主動談及淮海戰役主帥時,秘書扯了扯他衣服

2024-03-03歷史

1948年9月24日淩晨,粟裕向中央發出了一封密電,很快這份電文就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仔細看後,同意了粟裕在電文中的想法。

次日下午,毛主席的電文送到粟裕的手中,得知毛主席的意見後,粟裕心中十分激動。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那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淮海戰役,被提上了日程。

其實粟裕很早就有與國民黨主力決戰的想法,只是過去部隊的力量有限,粟裕就一直等待時機,終於等來了機會。

隨著解放軍相繼取得遼沈、濟南戰役的勝利,淮海戰役的契機已經到來。

然而國民黨雖然在其他戰場連續失敗,可蔣介石手裏仍然有強大的主力軍,粟裕在提出淮海戰役設想的時候,就十分清楚這場戰役的難度。

10月31日,粟裕在給中央的電報中,提出了一條建議:他希望能請陳老總與鄧小平統一指揮此戰。此番建議,正式確定了兩個野戰軍協同指揮的事宜。

毛主席與中央商討過後,決定了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譚震林與粟裕組成淮海總前委。至此,淮海戰役的指揮機構正式確立。

就這樣,粟裕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場戰役,到1949年1月6日,隨著解放軍對困守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淮海戰役進入到最後階段。

數天的戰鬥後,杜聿明集團被徹底擊潰,淮海戰役取得了巨大成功,解放軍前後消滅國民黨主力軍將近56萬人。

蔣介石辛苦積攢下來的家底被徹底打光,除了少數國軍將領逃脫外,像杜聿明、黃維等主要將領或是被俘或是被解放軍擊斃。淮海戰役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算宣告了國民黨的死刑,作為此戰的主要指揮者,粟裕一舉成名。

顯然,淮海戰役令國內外都感到大吃一驚,毛主席對此戰的結果十分滿意,他還將淮海戰役的首功給了粟裕。蘇聯方面也沒想到解放軍能取得這樣的勝利,史太林得知淮海戰役結果後,連著寫下了奇跡幾個字。

後來,蘇聯等國家還主動希望中國能介紹淮海戰役的情況與經驗。這場經典的戰役,被載入了世界軍事史,粟裕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軍神。

然而,粟裕取得這般成就後,他本人卻有著不一樣的態度,粟裕始終保持著低調的風格。

淮海戰役後,粟裕依舊活躍在一線戰場上,繼續指揮著解放戰爭,可淮海戰役給粟裕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損耗。

指揮戰鬥的時候,粟裕經常整晚整晚不睡覺,每日的飲食也十分簡略,直到戰役取得勝利,他長期緊繃的弦才終於松了下來。

可這次的消耗,卻給粟裕留下了後遺癥,使得他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建國後,由於身體等因素,粟裕錯過了抗美援朝等重要的戰事,沒能繼續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風采。

後來由於工作變動,粟裕也離開了一線部隊,可他並沒有放棄軍事愛好。

粟裕始終致力於軍事領域的研究,還經常根據自己過去的戰役,總結出諸多的戰鬥方法,這些都成為解放軍培養軍事人才的重要資源。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粟裕在建國後幾乎很少會提起淮海戰役,無論是訪談還是回憶,粟裕總是有意無意避開這個話題。

晚年的粟裕也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他將自己一生的主要戰役都寫了進去,唯獨沒有提起淮海戰役,這讓人感到十分不解。

粟裕曾對自己的妻子楚青表示:淮海戰役的文章他不寫,淮海戰役的書他不讀,淮海戰役的電影他不看。其實粟裕堅持這樣,也是能讓人理解的。

淮海戰役的另一位主要指揮者,那就是劉伯承,他在晚年也與粟裕一樣,采取沈默。

對於諸多往事,劉伯承也選擇閉口不談,兩位軍神都默契選擇這種做法,必然是因為他們一貫低調,加上特殊時期的影響。

當然,閉口不談並不代表他們心裏真的不在乎這場大戰,實際上粟裕本人一直都忘不了淮海戰役。比如在軍事科學院講課的時候,粟裕時不時會用淮海戰役中的例子,給學員們上課。

他清楚記得當年每一場戰鬥,也一直都在總結著淮海戰役中的各種教訓與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粟裕對於淮海戰役的沈默態度,也有了較大的轉變。

國內一直都很重視三大戰役的宣傳,建國後就有許多專業人士開始以三大戰役為原型進行文藝創作,後來在中央的支持下,相關部門也開始進行電影拍攝。

1978年夏,著名編導石征先為了淮海戰役題材的創作,主動上門請求采訪粟裕。

令人驚訝的是,粟裕沒有拒絕這個請求,盡管當時他的身體已經不是非常好,醫生都要求他不要過度勞累,但粟裕還是打起精神接受采訪。

開始采訪本來只有20分鐘,但後續粟裕卻來了一些興致,並且改變之前態度,整個采訪持續4個小時,粟裕開始談論起淮海戰役中發生的一些事情。

當時社會上對於淮海戰役,一直都有著各種討論,其中自然會產生各類流言——比如淮海戰役的指揮者究竟是誰,這個話題就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石征先在采訪的過程中,也談到了這個話題,原本這在當事人面前,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沒想到粟裕還是回答了,他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指出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

粟裕的答復,讓一旁的秘書 朱楹 感到有些緊張,他還特意扯了扯粟裕的衣袖,意思是希望老領導能不要再談這樣的話題。

因為這類的話題,之前就曾有不少當事人談論過。雖然這樣的話題容易引起誤會,但好在這次采訪進行得十分順利,石征先也根據這些訪談資料,創作出了不少巨著,成為了戰史的經典。

其實無論是粟裕,還是其他答復,本質上都沒有問題,淮海戰役從來都不是某一個人指揮的大戰。整場大戰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兩大野戰軍協同的思路,總前委的5人安排就是最好的證明。

整場戰役總前委也不是包攬一切,中央以及後方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可以說,淮海戰役是整體努力合作的結果,總前委的五人都是主要指揮者。

不過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這場戰役中粟裕無疑是首功之人。

資料來源:「我只想完成粟裕將軍的遺願」:【淮海戰役】為何遭重拍—— 石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