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操孫權袁紹劉備都不清楚:被趙雲槍挑的三位大將,有一個失蹤了

2023-12-30歷史

曹操孫權袁紹劉備都不清楚:被趙雲槍挑的三位大將,有一個失蹤了

蜀漢五位英勇將領中,關羽的戰功最為輝煌。他曾溫酒斬殺華雄,連斬顏良與文醜,更是連續過五關斬六將,捉拿於禁並斬龐德。至於在青龍偃月刀之下,賞賜他二千石的高官至少有十位。相對而言,落在張飛與馬超兵刃下的將領顯得稍遜一籌。

黃忠在一場與大將夏侯淵的對決中聲名鵲起,因此被封為關內侯,與關羽齊名。與此同時,趙子龍在當陽與長阪的激戰中,一天內擊敗了曹營中的五十多位名將。蜀漢的四大將與趙雲相加,也難以與其斬將的數量相匹敵。

趙雲在長阪坡上的斬將之戰中,真正被列名的僅有淳於導、夏侯恩、晏明、鐘晉與鐘紳等數位將領。而被擊退或投降的袁紹部下如馬延、張顗、焦觸、張南等,因其地位較低而並未詳細描述。

此刻的問題頗為棘手:那些在趙雲長槍和青釭劍下倒下的曹營所謂的「名將」,究竟是真有名望還是只是些普通將領呢?

熟悉三國正史的人都了解,號稱曹營兩大悍將之一的典韋,即便在戰死之際也只是個都尉、校尉,毫無資格被尊稱為將軍——他既非四方將軍、四征四鎮等重要職位,也不屬於蕩寇將軍、折沖將軍等各種雜號將軍,甚至連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這類次要職務都不曾擔任。那麽,被趙雲在長阪坡擊敗的這些「曹將」,是不是僅僅是些小連長和小排長呢?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斬殺的最為引人註目的幾位將領,卻在正史中頗受記載。首先是袁紹的盟友及部將,先登死士的統帥麹義;其次是與張郃一同歸降曹操的偏將軍、東萊侯高覽;最後還有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朱然。

在當陽一戰中,趙雲嶄露頭角,而與之相比,朱然卻僅獲封為當陽縣侯。這一狀況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實際上,對比三國史料與小說,不少情節顯得頗為牽強。舉例而言,若袁紹得知「趙雲槍挑麹義」這一情節,或許會哭笑不得:畢竟麹義是被趙雲所擊斃的,那麽是不是說我擊斃的是麹義的替身?

在演義小說中,描繪趙雲輕松愉快地挑戰麹義,然而實際上,麹義的戰功卓著,甚至連白馬將軍公孫瓚都曾在他手下吃過大虧。

據【後漢書】、【三國誌】和【漢末英雄記】的記載,當時公孫瓚率領主力步兵達兩萬余人,構築了一個龐大的方陣,左右兩翼各有五千名騎兵,而中堅力量則包括數十名的白馬義從。

在那個時候,麹義作為袁紹的盟友,指揮著八百兵作為先登部隊,裝備有千張強弩。麹義曾在涼州駐守良久,熟悉羌族戰風,帶領的兵力皆為勇猛之卒。

在歷史的長河中,步兵找到了不少克制騎兵的策略。以宋朝對抗西夏、遼、金的戰爭為例,缺乏足夠的戰馬並不是其失敗的唯一原因。實際上,步兵利用長矛、大棒、陌刀、絆馬釘、長柯斧等武器成功擊退了騎兵的情況屢見不鮮。而麹義打破騎兵的關鍵武器便是其強大的弓箭:「公孫瓚看到麹義的兵力較少,便誤以為可以輕易沖鋒。但麹義的兵士們隱藏在盾牌後不動,當敵人接近數十步時,突然齊聲高呼,驟然發起沖擊,強大的弓箭如同暴雨般射出,每一箭都命中要害,導致瓚軍中的冀州刺史嚴綱及其千名士兵紛紛陣亡。」

公孫瓚的軍隊在這場亂箭攻擊下節節敗退,但麹義並未放過這個機會,持續追擊。公孫瓚雖試圖抵抗,但他的大本營最終也遭到了攻破:「公孫瓚試圖在橋上抵擋麹義的沖擊,但再次被打敗。麹義的軍隊成功進入瓚的營地,攻破了營門,使得瓚的剩余軍隊潰不成軍。」

想想看,公孫瓚統領的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還有那些白馬義從,

公孫瓚未能戰勝麹義,並非因為他無能,而是因為麹義實在太過強大。公孫瓚在對抗烏丸和鮮卑的戰鬥中表現得遊刃有余,盡管親衛隊規模不大,卻足以在北方疆域威懾四方。【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中明確記載:「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然而,麹義並非袁紹的完全的部將,也並非被趙雲所刺殺。麹義的生命最終是在袁紹手中失去的,這一事件在【後漢書】中有明確的記載。袁紹明了此事,曹操和孫權同樣了解,但關於高覽的死因,袁紹並不清楚,曹操和孫權、劉備也未能搞清楚:麹義投降後既未與劉備交戰,也未對東吳發動過進攻,他究竟是如何在戰局中消失的呢?

【三國演義】中描述趙雲一瞥之間就刺死高覽,顯然是違背常理的。高覽與顏良、文醜、張郃並列為河北四庭柱,其武功顯然不遜於許褚和張郃,而趙雲在小說中即便是與許褚和張郃交手三十回合都難以取勝,更別提擊敗高覽了。

然而,高覽的下落卻成為歷史謎團。在袁紹、曹操、孫權的相關史料中,我們找不到高覽在何年、何地戰死的確切記載。與之相反,張郃在曹魏時期官至左將軍、右將軍、征西車騎將軍、特進、鄚縣侯,而他的搭檔高覽在投降曹操後似乎就消失了,這個歷史謎團如果不依賴於【三國演義】的描述,實際上是無法解開的。

高覽的失蹤並非奇異之事。在三國時期,戰亂不斷,史官們繁忙記錄,而這些記錄可能早已失傳,我們甚至對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的出生年月、去世年齡都了解甚少,更何況高覽的去向呢?

對於袁紹、曹操、孫權、劉備都未知曉的事情,我們也無需深究。在被趙雲所「刺殺」的最高級武將中,東吳的朱然朱義封成為例外:「當先主被困之際,雲奮勇前來解圍。陸遜一得知是趙雲,即刻命令軍隊撤退。趙雲正奮勇沖殺之際,突然遭遇到朱然,二人立刻交鋒。未過一合,趙雲一槍刺中朱然的馬下,打散吳軍,成功解救出先主,一路沖向白帝城。」

高覽是否死於趙雲長槍之下或許存在疑問,但關於朱然卻可以查證:「在先主失利於秭歸後,趙雲率軍進至永安,吳軍已經撤退。」

在「倒在趙雲槍下」的三位大將中,朱然的歷史記載是最為詳實的。在朱然的墓葬中,甚至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名片」。

朱然一直活到吳國大帝孫權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三月,而「被趙雲刺死」的傳言中,趙雲已於季漢後主劉禪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去世,這意味著朱然比趙雲多活了整整二十年。

依照【三國誌】的記載和度量衡的換算,朱然的身材並不高大,估計只有一米六左右(因為「然長不盈七尺」中的尺以漢尺計算,為二十三厘米)。如果真要與曾擔任牙門將軍(近衛軍司令或保鏢頭頭)的趙雲交手,朱然可能連一個回合都難以支撐。

朱然生前比趙雲晚去世整整二十年,並且在官職上也遠超趙雲:「黃龍元年,朱然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右護軍,並兼任兗州牧;到了嘉禾三年,他與全琮同被賦予斧鉞的職責,擔任左右督;再到赤烏九年,朱然晉升為左大司馬、右軍師。在陸遜去世後,名存實歸的功臣和名將中,只有朱然最為顯赫,無人能與之媲美。」

在考察「被趙雲刺殺」的三位大將後,我們面臨兩大懸念:第一,以麹義和高覽的歷史成就來看,趙雲若與他們正面對決,是否有能力將他們擊敗?第二,鑒於趙雲當時的地位和統帥能力,他是否有資格與麹義、高覽和朱然等名將交戰?

最後,有一個至今無解的謎團,連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歷史上的大人物也無法給出答案:高覽在歸順曹操後的下落成為一個未解之謎。如果他並非被趙雲所擊殺,那麽他是如何走向不歸之路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文案僅供參考,無不良影響!!!#百家幫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