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9年鄧小平接見二野戰友,看到楊國宇楞了楞說:這不是楊大人嗎

2023-12-20歷史

89年鄧小平接見二野戰友,看到楊國宇楞了楞說:這不是楊大人嗎

1989年11月20日,鄧小平首次在自己自願隱退後現身參加活動,與曾一同經歷過戰火年代的老戰友們歡聚一堂。

秦基偉同誌,鄧小平的老部下,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秦基偉趁修訂【二野戰史】之機提議與昔日戰友相聚,曾擔任二野首長的鄧小平欣然答應。

鄧小平曾說:「盡管已經退休,但我仍希望有機會與老同誌們交流。」對於這一活動,中央也高度重視,還專門通知新華社進行報道。

當天上午,北京初冬,天氣異常暖和。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彌漫著愉悅的氣氛。昔日為國南征北戰的老同誌們神采飛揚,談笑風生,期待著與鄧小平的相聚。

鄧小平身穿中山裝於大約10點左右亮相,親切地與在場的每個人握手並致以問候。與宋任窮、杜義德、陳再道、劉誌堅、聶真等人握手時,鄧小平認真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

面對昔日的戰友,鄧小平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年代。他激動地表示:「過去太忙,很難與大家見面。如今已經退休了,也有這個條件了。」

看到原海軍副司令員楊國宇時,鄧小平略感楞住,然後幽默地說:「楊國宇,這不是曾經二野部隊著名的楊大人嗎。」

鄧小平口中的「楊大人」是誰,他的經歷究竟有何不同尋常呢?

楊國宇與「楊大人」

1948年9月25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起草了一份電報,指出舉行淮海戰役是必要的。三天後,即28日的電報再次提到:

「對全軍作戰所需包括全部後勤工作在內,有充分之準備,方能開始行動......必須準備兩個月至兩個半月糧秣用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任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軍政處長的楊國宇受命組織後勤供應運輸工作。

楊國宇於1914年9月18日出生於四川儀隴縣順義場的一個佃農家庭,與朱德司令是同鄉。成年後,他進入當地私塾學習,隨後前往學堂深造。在學堂學習期間,他初次接觸了進步思想,並於1930年加入了進步學生組織。

1933年,紅四方面軍抵達儀隴。在革命思想的引領下,楊國宇投身紅軍,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宣傳員。

憑借出色表現,楊國宇被調到紅31軍91師274團1連1排,先後擔任班長、排長等職務。1935年12月,他接受命令學習譯電,學成後擔任紅31軍譯電員。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楊國宇參與了川陜蘇區的反「圍剿」行動以及田水堡戰鬥。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他還積極參與了著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楊國宇歷任譯電組長、科長等職務,參與了馬山村、神頭嶺、七亙村、響堂鋪、香固城、破襲平漢鐵路、百團大戰等多次戰鬥。

抗日戰爭勝利後,楊國宇參與過侯馬、蒙城、晉南、新絳、晉南、大別山進軍、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擔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處長、運輸司令部副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司令部交通處長、軍參謀長等要職。

在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征程中,楊國宇一直是劉鄧大軍中一位得力的助手。他的軍教生涯塑造了他寬廣的胸襟和堅毅的性格。

楊國宇身材不高,鄧小平卻親切地稱他為「楊大人」。這個稱號並非因他的身份地位,而是因為他充滿生氣,性格活潑,常常表現得像個孩子一樣。劉伯承和鄧小平兩位幽默的領導人也加入了這個稱呼的行列,於是楊國宇便成了「楊大人」。

楊國宇也毫不遜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濃縮即精華。看看小平個子雖不高,卻偉大非凡!」於是,在二野指揮部,出現了兩位「大人」:一個是「楊大人」,另一個是「鄧大人」。

談及面對新任務,楊國宇深知戰爭勝負並非僅僅取決於兵力對比。鄧小平糊劉伯承一向註重軍隊後勤供應保障,特別是在我軍千裏躍進大別山的厲害轉戰中,供給補給顯得尤為關鍵,亟需中原地區的支援。

楊國宇仍然記得,自湯陰戰役之後,他曾與參謀長李達一同款待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孫殿英。這位以「中原地頭蛇」孫麻子著稱的將領對中原地區情況了如指掌。

在宴會上,李達向孫殿英虛心請教,詳細了解了中原地區的各種情況。孫殿英則憑借記憶清晰地描述了淮河河南全省每年征兵的人數、從山區運到漢口的生豬數量,甚至還能詳細說出許昌歷年來的煙葉稅收等。

酒過三巡,孫殿英感慨地說:「中原中原,蔣介石的糧源、兵源、餉源。」如今,中原已經回到我軍掌控之中,成功歸還人民手中,蔣家王朝的生命線也已被我軍把握,為取得勝利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如今,淮海戰役在即,戰場蔓延在徐州、蚌埠之間,數百裏縱橫交錯。我軍數百萬的戰士和民工正參與其中,而黨中央和軍委則再三強調要全面統籌後勤支援。

在戰爭爆發前,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於10月14日發出電報,強調對後勤工作(包括糧食、彈藥等)和政治準備的完備周到。

在延安西柏坡,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主持了關於淮海戰役後勤業務的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派楊立三同誌負責後勤工作,與華東野戰軍後勤部長劉瑞龍、中原野戰軍劉岱峰共同協調後勤保障。

隨後,中原局成立了豫皖蘇後勤司令部,各級黨委、分局以及專區、縣、區、村紛紛成立相應的支前組織。中央局大力宣傳:全區黨政軍民,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勝利!

面對淮海戰役後勤支援的重大難題,楊國宇深知如何及時將物資送到前線,尤其是許多人沒有經歷過如此規模的戰爭。中原野戰軍的彈藥和軍用物資儲存在豫西後方,而交通運輸線距離戰場300公裏的洛陽一線。如何部署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

考慮到加強運輸工作的必要性,中原野戰軍決定組建運輸司令部,並委任楊國宇為政委。不久後,參謀長李達指示他將洛陽的支前物資分別透過水陸兩路東運。

楊國宇了解到鐵路修復需要5天時間,而從鞏縣到蒙陰的公路段也需要修復。因此,他決定首先透過水路從洛陽順流東下運送到黑石關,然後再轉鐵路分別運送。

戰局發展迅速,陳毅和鄧小平率領中原野戰軍主力成功攻占了京漢、隴海鐵路交叉的鄭州。隨著敵軍北逃,我軍將其殲滅在鄭州以北黃河南岸。位於鄭州東面七十多公裏的敵軍也棄城東逃,我軍解放了開封、洛陽、鄭州,控制了這一戰略交通要道。

得知這一好訊息後,楊國宇迅速趕到鄭州,並在黃河橋頭高聲歡呼。然而,他隨後面對的現實仍然是殘酷的,由於戰爭的原因,開封以東的鐵路仍無法通行。

面對這一情況,李達作出指示:繼續組織水路運輸,將彈藥運送到阜陽的前線縱隊。如果有可能,盡量利用數量大、速度快的火車進行運輸,這將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楊國宇在後勤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隨著鄭州解放不久,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在徐州以東迅速展開,迫近徐州。由於緊急情況和連續的陰雨天氣,我軍彈藥被滯留在後方,運輸面臨巨大困難。

在11月14日深夜23時,毛澤東和中央車委發來電報,指示此次戰役為南線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戰役,時間可能長達兩個月,傷員可能達到十萬以上,彈藥和民工需求極大,要求華東局全力組織支援工作。

楊國宇深刻記住這份電報,內心充滿了各種思考。

往年的作戰中,我們依賴解放區和老根據地的人民,透過肩扛、手推,借助牛車和馬車,將大量彈藥和糧食送往前線。但現在情況不同,我們需要供應的不再是一個縱隊,甚至不只是一個方面軍,而是中原、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涉及上百萬的軍隊和民工。

面對龐大的對手,雖然已陷入絕境,但仍是一個擁有美式精良裝備的百萬人軍事集團。要消滅這樣的對手,必須有充足和及時的物資供應。

與長江相比,古老的黃河無法提供同樣的便利,只能依賴小木駁船進行運輸。而橫臥在平原上的隴海鐵路雖然一度中斷,但具備巨大的潛力,能夠迅速將大量物資運送到前線。

楊國宇回想起李達參謀長的願望,更想起多年來在首腦機關工作的經驗,見證首長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果斷處理,他們從不墨守陳規的工作方式。

尤其是劉伯承同誌常常強調,為了取得成功,前線指揮員必須善於隨機應變,勇於靈活機動,趨利避害。在某些情況下,上級的意圖只需要透過訓令傳達,明確指示目標,而不是規定具體手段。

想到這一點,楊國宇豁然開朗。隨著鄭州和開封的解放,華北的彈藥可以直接運往鄭州,無需經過洛陽中轉。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城市的控制權,就要充分利用城市和鐵路交通的便利,不僅要依賴廣大農民,還要依靠城市工人,依靠各方力量,全力以赴進行戰勤運輸。

楊國宇急匆匆地找到派往鄭州鐵路管理局擔任局長的田裕民同誌,激勵道:「你現在是鐵路管理局長,必須確保鐵路暢通!我們要打仗,彈藥、被服、給養都需要火車和鐵路,水路也要考慮,但主要還是靠鐵路。你覺得可行嗎?」

得到對方的支持後,楊國宇乘坐火車前往開封。在開封警備司令部的協助下,他直接找到開封火車站原來的站長,請求能否將火車開到商丘,並盡可能接近徐州。

到了11月19日的清晨,列車成功抵達商丘,整個火車站迅速展開了一場「緊急搶修、支援前線」的熱潮。工人們紛紛捐出他們儲藏的物資,甚至有一個當地老板將自己的5噸燃煤借給車站用作燃料。火車站開始正常運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兵站工作迅速準備就緒。楊國宇迅速架設起電台,向前線的劉伯承、陳毅司令員以及鄧小平政委報告:「第一列火車已經順利從開封抵達商丘車站,並在此建立了兵站。」

同時,他也向後方負責工作的鄧子恢、李達同誌發去了報告。然而,他們對兵站能夠如此迅速抵達商丘表示懷疑,發電報詢問是否屬實。

樂呵呵地向大家報告:「11月19日,火車已經到達商丘,搭載了50輛汽車的彈藥,並設立了兵站,招牌也已掛起。」

劉、陳、鄧首長非常歡欣,透過電報發來指示:商丘兵站不僅要接收來自中原的支援物資,還包括華北楊恬、冀魯豫段君毅、華東、晉察冀等地的支援,無論是軍隊還是地方提供的,不僅涉及槍支彈藥,還包括糧食、生活用品,都需運送至商丘進行轉運。

隨著1月中旬的到來,政委鄧小平、司令員劉伯承與其他首長一同搭乘六號包車,從徐州來到商丘。鄧小平特地視察了兵站的工作,詳細了解了彈藥準備情況後,對楊國宇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新中國成立後,楊國宇被任命為海軍青島基地司令部參謀長。1950年,他成為海軍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黨委常委,並於1956年前往南京軍事學院深造。

學成歸來後,楊國宇相繼擔任海軍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基地黨委常委、參謀長。1967年5月,他轉至七機械工業部,擔任軍管會副主任及第一副主任。

1969年8月9日,在國務院會議廳召開的國際尖端科學會議上,周恩來宣布「由錢學森掛帥,楊國宇同誌擔任政委。」周恩來還對楊國宇說:「錢學森等其他專家可能被抓走,我要唯你是問。」

1961年,楊國宇獲得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八一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並先後擔任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0年,楊國宇擔任第七機械部工業部核心小組組長,領導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和戰略導彈研制試驗工作。在周恩來和楊國宇的領導下,科研生產工作安全進行。

1975年初,楊國宇率領軍事顧問團在柬埔寨紮營,回國後成為海軍黨委常委。1978年,楊國宇出任海軍副司令兼參謀長,組織領導了北礁和西沙群島燈塔的建設工作。

1980年5月,作為副總指揮,楊國宇率領中國艦船編隊執行南太平洋洲際導彈撈回任務。

1984年11月21日,中國派遣海軍J121進行南極考察任務,共591人從上海啟程,於12月29日成功到達南極洲。

中國南極長城站在歷經24天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後,於2月15日正式建成,標誌著中國在南極洲擁有了自己的科學考察基地。五星紅旗在南極洲迎風飄揚,為中國科研事業增添了新的輝煌篇章。

在建成之際,楊國宇將軍身為副領隊,在2月20日冒著風雪登上南極,參加了長城站的落成典禮。雖然已到古稀之年,有人關切地問他:「您吃得消嗎?」然而,楊國宇將軍堅定地回應道:「我們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科學考察站,這是為了我們的後代,也是為了爭取中國在南極洲的國際地位。至於我的身體,完全沒有問題,甚至還去了企鵝島玩了一趟呢。」

1987年,楊國宇將軍正式從職務上退休。有人好奇地詢問他的年齡,他卻只是微笑著說:「不大不大,楊老不老。讀盡詩書五十石,老來僅得一青衫。同誌問我年何許?五十年前二十三。」

即便是退休後,楊國宇仍然充滿活力,經常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同時擔任中國幹部教育協會副主席一職。

楊國宇性格幽默開朗,走路時一搖一晃,嘴裏時常哼唱著【小螺號】等革命小調。雖然因為過去的軍教生涯,性格有些急躁,但每次遇到紅燈或交通堵塞時,他總是在後面喊著「沖啊」。在人們的疑惑目光中,他只是回頭笑笑,並說:「要是在戰場上,我早就沖了,但在這裏還是要遵紀守法。」

1992年,楊國宇將軍依然住在集體宿舍,薪金有限,生活仍然樸素。盡管飯食不富裕,體重曾一度只有86斤,但他從不抱怨,展現出老一輩革命家的堅韌風範。

此外,楊國宇對於不公正的現象極為痛恨。一次看到報紙上有關領導任人唯親、壓榨下屬的報道,他憤怒之下寫下了一首【打醋詩】:

壇中酸溜溜非酒,為人何必酸溜溜。妒才妒能妒富貴,妒美妒富妒不休。不如換醋為杜康,自飲自醉解煩憂。

2004年4月27日,楊國宇將軍在北京逝世,結束了自己充實而堅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