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另起爐竈」,「三三制」周恩來與新中國的外交幹部制度

2024-03-04歷史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資訊猶如洪流一般洶湧而來,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尋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成為了許多人需要面對的挑戰。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外交隊伍的建立是按照「另起爐竈」的方針進行的,周恩來總理對此給予了高度關註。

他強調,建立外交隊伍要明確方向和原則,建立一支真正為國家利益服務、立場堅定、紀律嚴明、富有戰鬥力的隊伍。

他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與舊中國外交截然不同,因此,新中國決不能依靠國民黨舊外交部的一套人馬辦外交,必須「另起爐竈」,按照無產階級的思想原則建立一支全新的具有獨立自主風格的人民的外交隊伍。

周恩來把這支外交隊伍形象地比喻成一支「文裝的解放軍」,即不穿軍裝的解放軍。這支隊伍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外交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新中國的外交幹部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部隊中的將軍和師團級幹部;二是建國前就從事外事工作及在各大城市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統戰工作的幹部;三是從大學裏挑選的優秀畢業生。

他們政治素質較好,懂外語,並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在選拔方面,周恩來提出了‘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的十六字方針,成為全體外交人員身體力行的基本準則和座右銘。

這一方針的貫徹實施,為外交隊伍的發展壯大和優良作風的形成發揮了重大作用。」

外交工作需熟練掌握政策,嚴格按政策行事。早在新中國外交部成立大會上,周恩來就對外交人員說:「外交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難,不能冒昧、輕敵、無紀律亂出馬。」

周恩來還反復強調掌握對外方針政策和國內政策的重要性。外交工作是一門涉及業務知識領域十分廣泛的科學和藝術,外交人員需要應對各種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因此要求外交人員具有廣博的知識和紮實的專業素質。

外交人員要像軍隊一樣,需要假想一些問題,進行政策教育,熟悉業務知識,掌握專門的外交業務和國際知識,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的通才。

此外,還要有紮實的語言文化功底。為此,周恩來向外交幹部提出要做到「五勤」「四多」「一化」。

「三三制」原則的成功實施為外交隊伍建設註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透過國內外幹部的輪換和儲備培訓制度,使外交幹部既熟悉國內事務,又有國外工作經驗,為外交事業的發展儲備了高素質的人才。

在提出「三三制」原則後,周恩來還建立健全了具體的外交幹部管理制度,如人事工作、幹部管理等規定。這些規章制度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和長久的生命力。

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與我建交國家的增加,對外交幹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此,周恩來指示外交部制定培養外交幹部的長遠規劃和措施。

其指導原則是: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培養目標,在提高全體幹部素質的同時,重點培養新人,尤其是年輕幹部和女幹部。

根據這些原則,外交部制定了一系列培養外交幹部的規劃和措施,包括【培養外交幹部十二年規劃】、【培養外交幹部七年規劃】等。

同時,還透過建立外交學院等培養基地,為外交隊伍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為滿足外交工作的知識補缺與更新需求,從年輕有前途的在職幹部中選拔高政治、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培養具有寫作和調研能力的外交專業人才。

自1953年起,外交部與高教部合作,每年選拔在職外交幹部出國學習、進修和深造,提高專業和外語水平。

為準備出國的外交人員提供短期培訓,讓他們學習外交方針政策和基本業務,提高業務水平,更好地適應駐外工作。

設立外交部機關業余學校,舉辦各種業余學習班和在職外交人員專業課程普及班,幫助他們根據實際需要提高業務素質、專業和外語水平。

綜上所述,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實作了長期與短期、脫產與在職、派出去與請進來的結合,有效提高了外交隊伍的素質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