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長征時12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誰的軍銜最高?

2024-01-22歷史

1934年,在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下,紅軍不得不踏上長征的征途。

瀕臨如此絕境,紅軍戰士們並沒有懼怕遠征的艱難。

他們跨越過崇山峻嶺,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走完了兩萬五千裏的路程。

從瑞金,趕到了陜北。

巍峨的雪山,無法阻攔十二個師的將士們前進的腳步,寒冷的草地也沒能阻攔25萬將士們向前的決心。

他們是革命,最為艱苦的時期的星星之火。

到達陜北的紅軍僅三萬人左右,巨大的犧牲造就了人類史上的這場奇跡。

那麽,在長征這場奇跡裏,軍隊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

建國以後,他們當中誰的軍銜又是最高?

01

赤心赴長路

長征一踏,山河寂寥,寰宇郁邑。

1933年,蔣介石根據國民黨方面,對比紅軍方面的根據地駐地情況,以及軍隊人數。

發動了第五次「圍剿」。

在當時的情景下,國民黨雖調動各地軍閥。

有50萬兵力,但兵力分散,各自為戰。

各地軍閥彼此防備,各懷鬼胎。

共產黨軍隊則上下一心,士氣高漲。

而且,共產黨聯合當時的蘇聯培訓了一部份電報人才,在情報上多次截獲國民黨方面的重要情報。

在軍隊指揮上,共產黨更是擁有眾多揮斥方遒的軍事天才。

事實證明,在長征途中,幾乎打的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同等兵力的情況下,國民黨根本無法抗衡共產黨的軍隊。

但國民黨占據地利以及補給的優勢。

面對敵人的虎踞龍盤,中國共產黨無法在敵人擅長的陣地戰、堡壘戰中同裝備優良的國民黨打出優勢。

因此,唯有軍隊進行大面積的戰略轉移,才能逃脫國民黨的包圍圈,保存革命的火種。

1934年10月,紅軍的主力離開了江西根據地瑞金。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突破了國民黨的第一道防線——信豐縣。

經過近兩個月的長途跋涉,紅軍已經走到了烏江邊界。

並在此經歷了最為慘痛的戰鬥:強渡湘江。

紅一方面軍,在湘江之戰中元氣大傷。

在蔣介石一聲令下,新的包圍圈也初見雛形。

紅軍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生死存亡的關頭。

然而紅一方面軍憑借高超的電報攔截技術,以及領導人們果斷智慧的抉擇。

二奪遵義,拿下天塹婁山關。

利用國民黨將領王家烈等人的內部份歧,將敵人耍的團團轉。

在第四次度過赤水河之後,紅軍甚至巧妙地與國民黨軍隊擦肩而過。

全軍南下,直取蔣介石當時所在的貴陽。

而當蔣介石下令軍隊回防的時候,共產黨又將兵法中的虛虛實實發揮到了極致。

紅軍避開了所有增援,以及回防的國民黨軍隊。

反而去了雲南,從金沙江一路北上,逃出生天。

紅一方面軍在渡過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之後。

於1935年到達陜北吳起。

次年10月,紅軍勝利會師,長征結束。

紅一方面軍這12個師的師長,個個都是聲振寰宇的英雄豪傑。

他們大多出身貧寒,身經百戰。

紅1師的師長李聚奎、紅3師師長羅炳輝、紅5師師長李天佑、紅13師師長陳伯鈞、紅23師師長孫超群,都是久經沙場的共產主義老戰士。

他們的一生參與了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役。

其中,紅3師師長羅炳輝是師長裏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將領。

而紅4師師長洪超、紅6師師長曹德清、紅34師師長陳樹湘三位同誌,死於長征的路途上。

其中,紅4師師長洪超同誌犧牲於紅軍長征第一場戰役當中,也是第一個犧牲的師長。

既是「小將」,也是「大將」。

犧牲時年僅25歲。

紅2師師長陳光、紅15師師長彭紹輝、紅21師師長周昆、紅22師師長周子昆皆死於解放戰爭過程當中。
從江西瑞金到甘肅會寧,二萬五千裏的漫長,留下了他們傳奇的篇章。

饑餓壓不垮他們的信念,寒冷涼不透他們的熱血。

02

碧血染征途

長征途中,30萬紅軍走到甘肅僅剩3萬精兵,犧牲慘重。

紅4師師長洪超,在突破國民黨第一層包圍圈的過程當中,在信豐縣犧牲。

當軍隊走至第二個重要節點湘江的時候,各個軍團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中,紅1師是長征中絕對的先鋒軍隊,師長李聚奎也就擔負起為全軍開路的重任。

紅5師師長李天佑,在掩護紅軍軍團渡過湘江時,以兩個團的兵力抗衡國民黨兩師一團。

紅6師師長曹德清,也是湘江之戰的大功勛,負責右翼的防守。

紅21師師長周昆,主要負責軍隊中的運動防禦。

其中,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湘江之戰中,不幸被國民黨俘虜。

在押送的途中自殺,壯烈犧牲。

當軍隊進行到烏江、進而攻取遵義的時候,紅6師師長曹德清多次帶傷在前線指揮戰鬥,最終不幸在長征途中病逝。

以上幾位將軍在北方戰區大展身手。

紅3師師長羅炳輝,則是負責在西南戰區的戰事。

羅炳輝同誌在軍隊挺近雲南後,與滇軍休整合並,軍民一心。

紅2師也是不亞於紅1師的軍隊主力。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過後,正是師長陳光,率領軍隊創造了四天進軍120公裏的行軍神話。

成就了典故「飛奪瀘定橋」。

陳伯鈞率領的紅13師、彭紹輝率領紅15師、周子昆率領的紅22師,主要負責後方掩護軍隊行軍,以抵擋住國民黨的追擊。

這十二位師長當中,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李聚奎、李天佑、陳伯鈞、彭紹輝四位同誌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

紅23師師長孫超群,一人被授予少將軍銜。

03

漫道真如鐵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邁步兩萬五千裏,堅不可摧的是紅色英雄們的鋼鐵一般的鬥誌。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

戰士們於危難之間,迸發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

使得逶迤天塹的五嶺也終究從紅軍的草鞋底下踏過,磅礴氣勢的烏蒙也化作腳底粘上的泥丸。

在家國大義面前,在理想信念面前。

紅軍戰士們不畏懼「金沙水拍雲崖暖」,也不畏懼「大渡橋橫鐵索寒」。

最終保存下革命的火種,走出了這令全人類都震撼驚嘆的長征奇跡。

04

寫在最後

【人民日報】高度評價總結長征精神就是要: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長征精神是先輩們的堅持,也是中華民族的韌性。

紅軍將士們歷時740多天,途經十四個省,經歷600余次激戰,長驅二萬五千裏。

不教冷風雕赤旗,亦不管寒冰封碧波。

長征的魂,早已融入進中國的河山中。

化作風雨,守護著這一片黃色的土地。

在現代,這種勇敢而堅韌的品質依舊啟示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不畏艱險,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