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8年粟裕提出一大膽戰役計劃,3位元帥震驚,毛主席很久才同意

2024-01-24歷史

1947年6月,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渡過天險黃河,開始千裏挺進大別山的躍進任務,也拉開了解放軍在全國戰場上戰略進攻的序幕。

與此同時,陳毅和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重大勝利,和劉鄧大軍、陳賡、謝富治兵團在長江黃河之間形成一個「品」字型的軍隊部署,牽制了國民黨軍在南線作戰的大半兵力。

而後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同時開進中原,將百萬蔣軍牢牢牽制在中原大地上達一年之久。就在毛主席決定調派華野渡過長江直取南京時,粟裕突然送出一份堪稱豪賭的作戰計劃,令劉伯承、鄧小平糊陳毅三人都直呼大膽。

沒想到運籌於千裏之外的毛主席思考良久,最終同意了粟裕的作戰計劃,便是後來存在許多爭論的開封、睢杞戰役。

解放戰爭開始於抗日戰爭勝利後,卻並未在新中國成立時完全結束。全國範圍內各個戰區的進度並不統一,但始終未能脫離「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規則限制。

1946年6月26日,完成在國內戰線部署的蔣介石開始全面發動對解放區的進攻,也是全面內戰爆發的標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解放軍始終遵照毛主席「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方針,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運動戰,殲滅了國民黨的9個軍。

被殲滅的9個軍兵力中,獨屬於粟裕一個人的功勞就有8個。他在蘇中率領3萬缺槍少炮的解放軍對上12萬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精銳部隊,以七戰七捷的成績讓國軍的整編旅不敢再單獨行動。

1947年5月在山東的孟良崮戰役中,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全殲國軍整編七十四師,導致國軍只有組成兵團才敢和解放軍正面對上。

當時的陳毅才是華野真正的司令,陳毅及他的兒子卻有誌一同地宣稱戰鬥中的解放軍完全按照粟裕的指揮進行,也使粟裕成為和林彪一樣以四十歲的年齡指揮數十萬大軍的高級指揮官。

不同於林彪必須有九成把握才敢放心開戰,卻容易貽誤戰機的情況,粟裕在早年的遊擊戰爭中歷練出一身果決,尤為擅長以少勝多、出其不意的打法。

從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到臨朐戰役,陳毅已經完全被粟裕的以弱勝強的打法征服,不住地稱贊粟裕「越打越奇」。

1947年秋天,陳賡、謝富治和陳粟、劉鄧大軍在中原地區呈「品」字型排開,蔣介石則部署了13個整編師與解放軍針鋒相對。面對來勢洶洶、裝備精良的百萬國軍,毛主席決定讓陳粟軍隊放棄長久對峙的打算,向豫皖蘇地區進發,最好能直接攻向國民黨的首都南京。

毛主席雖然不在中原戰場,但決勝千裏的軍事思想早已在先前二十年的戰鬥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因此分布在全國不同戰區的軍事統帥都對毛主席的決定毫無異議,遵照統禦全域的毛主席意見轉戰江蘇地區。

這時擔任華野一兵團總司令的粟裕向中野和華野的實際負責人劉伯承、鄧小平糊陳毅三位軍隊的統帥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準備將華野的8個縱隊和中野的2個縱隊共20萬人留在中原,與25萬國民黨軍展開一場大決戰,拖延時間消耗敵人的同時也能夠徹底扭轉中原地區的防禦戰略戰局。

粟裕的想法令劉、鄧、陳三人震驚無比,他們不敢想象粟裕突發奇兵的戰略竟大膽至此,經過考慮後又覺得此計劃可行,於是給陜北的毛主席發電匯報。

毛主席雖然一直都打大勝仗,面對粟裕這個前線指揮官提出的不同意見依然十分重視。戰場形勢瞬息萬變,20萬解放軍參與中原大戰直接關系到全國範圍內各個戰區的兵力調動情況。

如果此戰取勝,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的局勢徹底盤活,若粟裕輸了,那麽後果不敢想象。毛主席和中央的其他領導進行了嚴肅商討,再三思索後還是同意了粟裕的大膽打法。

戰鬥開始之前,朱德總司令特意趕到華野司令部,和粟裕一起指揮中原大戰的第一仗——開封、睢杞戰役,也被稱為豫東戰役。

華野團級以上的幹部全部被召集來進行戰略會議,商討將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一心到預定戰場並取得勝利的戰略方針。

第5軍曾經取得過打敗日本「鋼軍」21旅團、重創日軍55師團的輝煌戰績,軍隊內的師級以上軍官全部畢業於黃埔軍校,而且優先配備國民黨軍隊中最先進的武器器材,達到了高度機械化。

粟裕提出至少要派4、5個縱隊進行突擊戰鬥,而且要在五天之內達到戰略目標,否則蔣介石必然會調派各路大軍解救王牌部隊的第5軍。中原地區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軍事裝備落後一大截的解放軍完全無法在機械化作戰的國軍內外夾擊之下全身而退。

1948年5月,粟裕將突襲第5軍的兵力增加到7個縱隊,準備奔赴魯西南地區與敵人展開戰鬥。然而華野尚未抵達戰區,第5軍已經退到了商丘,由蘇北的黃百韜率領4個整編師北上與解放軍作戰。

這樣一來,國民黨重兵緩緩圍困而來,華野反而陷入了左支右絀的窘迫境地。粟裕臨時決定派陳唐率領的兩個縱隊直接攻擊河南當時的省會開封,並令其余5個縱隊在途中阻攔前來支援的敵軍,用經典的「圍點打援」戰術攻下了只有3萬守軍的開封。

開封是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攻下的第一個省會城市,對後來戰鬥的戰略意義暫且不說,當時國共雙方的軍隊士氣直接產生了重大影響。

蔣介石迅速調集商丘的第5軍、北上的黃百韜和信陽的胡璉兵團往開封方向增援而來。劉、鄧、陳三人均認為開封不宜固守,理應將野戰軍轉移到西部的鄭州,毛主席也同意了他們的意見。

6月26日,華野撤出開封城內,將空城送給了第5軍的邱清泉。占據巨大兵力優勢和裝備優勢的國民黨大軍依然向華野部隊包圍過來,劉、鄧、陳三人迅速意識到利用鄭州這個據點打援的戰術行不通,再次向毛主席建議部隊休整。

毛主席在回電中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同時建議華野和中野分開行動,在休整途中和敵人展開一些小型的運動戰。

粟裕早在攻克開封時便提出大軍休整的建議,毛主席的電報下發後,他反而再次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攻開啟封只能算作中原大戰的前菜,真正需要進行的大殲滅戰還在之後的打擊敵人援軍行動中。

高度機械化的第5軍已經先一步進入開封城,第7兵團的區壽年和5個整編旅才趕到龍王店,距離開封足足有80多公裏的路程。粟裕迅速把握時機,向毛主席發去了圍殲區壽年兵團的電報。

這一突然的決定讓劉、鄧、陳三人對粟裕的大膽有了新的認知,同時也贊同粟裕透過區壽年展開中原大殲滅戰的方案。而毛主席則對著先前劉鄧傳來的電報和粟裕的電報陷入了沈思,經過整整一夜的思考才給華野和中野回電,稱「部署甚好」。

毛主席的認可震驚了劉伯承三人,也意識到粟裕這個屢出奇兵的將才在戰鬥方面能夠取勝的關鍵原因。他們按照毛主席的回電在睢縣、杞縣和通許一帶布置戰線,在6月29日清晨對區壽年兵團發起了突然襲擊。

圍攻區壽年兵團的戰鬥持續了3天,粟裕這個立下軍令狀的人時刻關註著前方的戰況,終於在龍王店徹底全殲區壽年兵團,活捉了區壽年本人。

同時,開封城內的邱清泉也指揮第5軍對區壽年進行救援,被華野3個縱隊死死抵抗了十天,在區壽年被捉、蔣介石親臨睢杞上空時都沒能趕到龍王店戰場。

和邱清泉一起參與增援的還有黃百韜兵團,這個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部隊一直奔波在救援的路上。原本需要救援的兗州被許世友將軍輕松解放,黃百韜又聽蔣介石號令轉向開封,尚未抵達時便聽說區壽年被圍,結果豫東戰役徹底結束,黃百韜兵團始終沒有參與戰鬥。

粟裕原本打算帶著華野直奔黃百韜而去,卻因為河南當時接連幹旱的天氣和到處流傳的疫病而放棄,豫東戰役以睢杞戰役的重大勝利徹底收尾,殲滅了國民黨軍隊9萬多人。

軍委向華野發來賀電時,罕見地使用了「偉大」兩個字:慶祝你們繼開封勝利之後,在豫東殲滅蔣敵區壽年兵團、黃百韜兵團等部5萬余人的偉大勝利。毛主席也稱豫東戰役結束了解放軍爬山過程中最為吃力的爬坡階段,解放軍直接掌握了戰爭的執行規則。

一向沈迷軍事不關心外界情況的林彪都忍不住對華野的戰報研究起來,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對粟裕的戰法沒日沒夜地研究,不由自主地感嘆:「粟裕盡打神仙仗」「像豫東戰役那樣的仗,我輕易不敢下決心去打」。

當胡璉兵團尚在援馳開封的途中,劉鄧大軍趁機發起了襄樊戰役,不僅接連攻下襄陽、樊城,還活捉了國軍綏區司令康澤,殲滅敵軍2萬多人。

許世友和山東兵團在兗州殲滅了3.8萬敵人,韋國清則在蘇北的隴海路、淮河的宿遷等地接連攻克城池。

可以說,粟裕在開封一場直接牽動了黃淮兩岸所有的戰場形勢,用一座空城開封直接摧毀了敵人在整個南線布置的防禦體系,整個格局都被打通。

區壽年兵團被滅導致粟裕的「戰神」之名響徹國民黨內部,也導致國民黨軍在此後的戰役中不敢單獨出動一個兵團參戰,唯恐落到和區壽年一樣的下場。這一點在濟南戰役中得到了詮釋:雄踞濟南的王耀武被山東兵團圍攻時,徐州的增援部隊在蔣介石三令五申之下才勉強出動了一個先鋒隊,濟南解放時徐州的主力甚至尚未集結完畢。

這一戰中解放軍的士氣被豫東戰役完全激發出來,湧現了「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的英雄團隊,也是全國解放軍所向披靡、迅速解放全國的一個典型例證。

有人說,粟裕指揮的豫東戰役是幾個月後淮海戰役的一場預演,敵我雙方比例接近的兵力和多戰場鏖戰、主攻打援融為一體等打法都十分相似,這也證明了粟裕在進行大規模殲滅戰上面的天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