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若老蔣願意回到大陸,將給他什麽職位?周總理的回答令人稱贊

2024-01-24歷史

周總理答老蔣回大陸職位問題,獲贊。

「如果兩岸統一,是否考慮給蔣介石一個部長職務?」周總理微笑回答,他的話音剛落,全場都心悅誠服。那麽周總理對於這個問題到底做了何種回應?

我們的黨又為了兩岸統一做出了哪些努力?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失去武力統一的契機,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作戰部署,致力於迅速實作祖國的統一大業。當時,國民黨逃竄到台灣,然而,他們在全國各地留下了特務,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老蔣甚至特意留下軍隊,企圖幹擾我們解放全中國的行程。

在黨中央的決策下,我軍戰士開始著手解放東南沿海部份地區,為之後登陸台灣做準備。在金門戰役中,我軍戰士乘坐木帆船逐步向金門靠近。

然而,他們遇到了落潮,並且遭到了國民黨守軍猛烈的炮火攻擊,導致部份戰士傷亡。

盡管我軍九千余名戰士為了國家和民族英勇鬥爭,然而由於敵我人數懸殊且對潮汐規律缺乏了解,我軍木帆船被海浪卷走,後路被切斷。

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我軍傷亡慘重,雖然九千余名戰士大部份犧牲,但也有一部份被敵人俘虜。

這一戰後,我軍深刻認識到國民黨軍隊的頑強抵抗,解放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盡管需要重新審視對手,但解放全國的目標並未改變。

然而,海南島仍被國民黨將領薛嶽掌握,形勢嚴峻。

我軍以木帆船為主要交通工具,成功完成了對海南島的解放,宣告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從此,兩岸統一成為了我軍的首要任務。

然而,鄰國爆發的戰爭改變了中國共產黨的部署計劃。

在蘇聯的煽動下,北韓軍隊堂堂正正跨過三八線,韓戰爆發。北韓一度擊敗南韓,但是在美國的支援下,北韓軍隊被迫退回三八線,戰火迅速擴大到鴨綠江,甚至波及中國丹東地區,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轟炸。

在韓戰中,誌願軍勇敢地跨過鴨綠江,與美國軍隊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已經在台灣建立了穩固的政權,同時美國也將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台灣海峽上,使得台灣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棘手。

在這種情況下,透過武力統一台灣的時機已經一去不復返。

在老蔣執政期間,美國曾多次企圖透過制造兩岸分裂,建立"兩個中國"的陰謀,但老蔣堅決反對並果斷回絕了美國的企圖。

他始終秉持著對和平解放台灣的堅定信念。

老蔣雖然在內戰中得到了美國的援助,也成功地退守到了台灣,但他深明大義,明白國共兩黨之間的爭鬥是理念之爭,絕不能發展成為分裂祖國的惡果。

中國可以在國共兩黨的掌控下發生爭執,這屬於中華民族的內鬥,但如果在外國勢力的鼓動下,「兩個中國」成為現實,那他將會成為第二個汪精衛,成為民族的罪人。

盡管國共兩黨一直存在激烈的對抗,但他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老蔣拒絕了美國分裂中國的企圖,這讓毛主席認識到「老蔣還是有一些底線的,他拒絕了美國建立第二個中國的陰謀,他不想讓中國分裂,不想成為歷史上被唾棄的人。」

「我們已經有過兩次成功的合作經驗,為什麽不能繼續進行第三次合作呢?我們可以共同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

周總理在存取東南亞期間,有記者提問:「如果國共之間實作第三次合作,兩岸統一後,中國是否打算讓蔣介石擔任部長級別的職務?」

總理堅定地回答:「如果兩岸實作統一,蔣介石將是關鍵人物。部長的職位似乎還不夠……」

周總理的承諾立即獲得全場喝彩,他的言辭傳到老蔣耳邊,不久後,老蔣的心腹宋宜山回大陸"探親",受到周總理的熱情接待,並在北京設宴款待他。

盡管此事最終沒有下文,但這卻是兩岸間交流的重要起點。

曹聚仁先生傾力於兩岸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台灣方面與他聯系,邀請他作為國共兩黨的交流密使。

不久後,他便帶著黨中央初步制定的「一目四綱」前往台灣。這次的和談商議非常順利,國共雙方達成了六項協定。

兩岸統一的行程即將成功,只差最後一步台灣就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然而,大陸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卻讓台灣受到了一些影響,盡管老蔣疑慮重重,但他還是做出了中斷雙方會談的決定。

在中美建交後,一切都發生了轉變。美國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領土主權,並重返聯合國。然而,事物總是有著兩面性。

就在這一年,密使曹先生突然病逝,而九十二歲的章士釗先生則主動請命前往台灣進行和談。

年邁的章士釗先生剛到香港就因為水土不服,身體狀況迅速惡化,不久後便在香港去世,和談之事因此再次受阻。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蔣意識到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於是找到陳立夫,囑咐他發出邀請,務必邀請毛主席或周總理到台灣進行和談。

不久之後,陳立夫又在香港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如果我是毛主席】。但是,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因病無法前往台灣進行商談。

因此,毛主席決定讓鄧公代表他前往台灣進行商談。

在1975年4月初,老蔣先生因心臟病去世,尚未確定接下來的事宜。然而,在老蔣去世後,與大陸進行商談的任務落在了蔣經國的肩上。

盡管在蔣經國擔任領導期間,商談並未取得顯著的進展,但兩岸關系並未因此而倒退。

蔣經國離世後,台灣省的領導者換成了李登輝。蔣經國執政期間,最不應該采取的決策就是過度倚重李登輝。李登輝上任後,兩岸關系迅速惡化,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多變。

「讓我躺在高山之上,望向我思念的大陸。大陸雖然遙不可見,但我只能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