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北韓停戰談判,毛主席點將李克農:吵架讓他去咱們吃不了虧

2023-12-29歷史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落下帷幕,誌願軍憑借著超人的堅韌與勇敢,卻在弱勢情況下屢屢給予美韓聯軍以重創,這讓美國當局一時間有些吃不消了,進而試圖與我方進行和談。

姑且不論其和談的目的為何,這種訊號無疑是對我方有利的。

畢竟援朝出國作戰的這九個月裏,誌願軍為此付出了二十多萬傷亡的慘重代價,持續打下去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確實有些吃不消。

圖|誌願軍堅守陣地(舊照)

要談這是一定要談的,可由誰負責去談這是一個問題。

誌願軍司令部中,彭德懷、鄧華、韓先楚等,都有著極其明確的軍事職務。美韓此番受挫可並未完全失去戰力,打或許還是要打的,他們抽不出太多精力這是一回事,另外他們也不擅長此道,這才是關鍵。

畢竟,這些誌願軍將領,幾乎都是從紅軍時期歷經無數血雨腥風成長起來,要他們動刀動槍、指揮兵馬那不在話下,可是要在嘴上子動武這可就難為他們了。

毛主席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與周總理一番商議,立馬派出了這樣一員大將,稱「他去吵架咱們吃不了虧」!

是哪位大將能讓毛、周二人如此認可,而他到了韓戰中又有何種表現呢?且隨筆者一一探來。

這員大將不是別人,正是「能謀頗似房仆射,用間差同李左車」的李克農,人稱「中共特工之王」。

李克農1927年開始涉足情報保衛工作,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才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軍委總情報部部長。

二十多載從事地下工作,使他在謀略、魄力、應變、眼光、心性等眾多方面,均是經受住了歷史和戰爭檢驗的當世之傑。

圖|1946 年,李克農在北平軍調處任職(舊照)

1950年6月爆發的韓戰,這是自二戰結束後美蘇之間的一次熱對抗,或者可以說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一次直接交鋒。

遠東地區本就在二戰中遭遇了諸多創傷,而今還不曾真正穩定,卻又被遭遇了這場偶然卻又是必然的不期之戰。

本來,如果只是朝、韓兩國的對抗,還不致引發太大的動蕩,可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參戰,這便已經不再是「動蕩」二字可以形容了,甚至可以說是山河翻覆了。

中國又與北韓一衣帶水,唇亡齒寒的道理再明顯不過,中國只得全力應戰,避免這場戰爭進入到中國境之內。

圖|抗美援朝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舊照)

自10月25日起,誌願軍在入朝後的九個月,連續對美韓聯軍發動了五次大規模戰役,把其從鴨綠江一路打到了三八線以南,維持到韓戰開始前的一個狀態。

美韓當然不甘心於此,在第五次戰役中狠狠向我反撲,可結果卻是雙方同樣再次遭遇重創。

有句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相比於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美軍可把自己看得無比金貴,可連同前面四次戰役,美軍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創傷,從麥克阿瑟到李奇微再到克拉克,每一個所謂的百戰名將,似乎到了北韓戰場都不再好使。

及至五次戰役結束,美國在韓戰中投入的軍費已達500億美元之巨,可實際上卻沒有取得任何的回報,反而損失了眾多士兵與裝備。

圖|1951年1月28日,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右三)視察戰場(舊照)

美軍「世界無敵」的名號不復往日那般響亮,加之國內厭戰情緒嚴重,美國當局不得不暫行停戰,以維持國內和戰場上的一個暫時安穩。

這是美國停戰的初衷所在,與此相對的中國本就是為了抗美援朝,如果美方願意停戰,我們當然樂見其成。

周總理在第二次戰役進行之際,就開始著手擬定韓戰的停戰條件,中央軍委的總情報部便是此際正式成立。

李克農被任命為部長,負責從千絲萬縷的情報中尋到關鍵之處,為抗美援朝大戰提供情報上的有效支持。

圖|周總理正在辦公(舊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克農是對北韓戰場尼利外外、大大小小,體察最深的人物之一。

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之際,毛主席和周總理就已然清楚地意識到,光憑借軍事手段來解決北韓問題是幾乎不可能的。

而今我軍憑借著一系列相對不錯的戰績,來為客觀上和平解決北韓問題提供了條件,只要在後續的一段時間,誌願軍有足夠的韌性撐下去,是有可能與對方達成和平協定的。

也就是說,在第五次戰役之後,雙方都有意識的想要和談,可也都清楚的知曉,後續還有的打。

圖|誌願軍在迫擊炮的掩護下進攻(舊照)

於是乎,一場有史以來最為奇特的談判就開始了,在此後兩年的時間裏,雙方分作了兩個戰場,一邊是血肉橫飛的戰場,一個是唇槍舌戰的對決,兩者相互作用與牽連,都顯得無比的重要。

關於談判人選,美國派出了國務卿艾奇遜,艾奇遜是學法律出身的,有著十多年的律師從業經歷,口才與智商自是不用多說。

1945年,艾奇遜被推選為美國副國務卿,1949年又榮升美國第51任國務卿,任期4年。前後八年間正是中國共產黨、我軍與國民黨軍、美韓聯軍爭鋒的時間段。

艾奇遜可以說是二戰之後制定與執行美國對外策略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杜魯門主義的重要踐行者,而對華之策略明顯又是重中之重,由這樣一個人物來負責韓戰停戰的談判,對於我方來說無疑面臨著很大挑戰。

圖|美國第51任國務卿艾奇遜(舊照)

誌願軍方面想要找出一個身份、口才、謀略、定力均與艾奇遜相爭的人物,這是幾乎不可能實作的。

是以,誌司有意和談,卻也無從著手,只能向國內求助。

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一塊商量由誰負責此次談判,也就是選出兩個人來擔任中方談判代表團的正副團長,二人分別在一張紙條上寫下兩個名字,互相交換之後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原來,二人所寫的兩個名字竟是一模一樣,他們是李克農和喬冠華。

圖|毛主席與周總理正在交談(舊照)

尤其是前者,他經過太多的明爭暗鬥,手腕與定力均是無比出色,「吵架水平」在組織內更是堪稱一絕!

對此,毛主席可是萬般的放心,有其言為證:「前方作戰有彭大將軍,吵架讓他(李克農)去咱們吃不了虧,反而還會讓美國人頭疼!」

不巧李克農這會身體狀況卻十分差,哮喘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經常用嗎啡來緩解,畏寒怕累。

可在得知需要自己出力時,卻沒有表示任何的難處,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入朝之旅,去屬於自己的領域裏為國征戰。

圖|李克農與妻子趙瑛(舊照)

前一年的冬天,李克農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外活動,都一直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

臨出發前,夫人還特意為他準備好,叮囑他去北韓後天冷了一定要記得添衣,李克農卻表示這一去,應該很快就回來了,便沒有應承夫人的好意,卻不成想這一去,竟然要過完兩個冬天才得歸來。

李克農與喬冠華在1951年7月2日,受周總理傳召去往中南海,得知了有關情況並被周總理面授機宜。

在國家與民族的重大使命面前,李克農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沒有一點向組織訴苦說難的念頭。

圖|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李克農與邊章伍合影(舊照)

李克農回去冷靜了下來後,意識到這樣有些不妥,便向中央寫了一份關於自己病情的詳實匯報,讓中央知曉這一情況後,再做出其他決定,抑或做好臨時的備用方案。

李克農深深的知曉,北韓戰場的局面很是艱難,自己未必能撐得住,一旦因為自己身體的緣故,讓我方的既得利益受損,這如何對得起前線犧牲的那麽多誌願軍戰士,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信重?

毛主席閱畢報告,一番猶豫之後,還是沒有改變原定計劃,仍由李克農帶隊出征。

當時的外交部一應人選中,若不用李克農,除過周總理能擔得起這個擔子外,怕是其他同誌在短時間都無法做到。

圖|周總理正在講話(舊照)

但周總理明顯分身乏術,那麽也別無選擇地由李克農出馬了,只能相信以他的韌性可以撐得下來,如果中途確實無力,到時喬冠華經過一番歷練後,再安排其他人從旁輔佐,也能穩住局面。

中國派出的韓戰停戰談判代表團,最高負責人為李克農,負責掌控大局和方向,其次便是喬冠華和柴成文等人負責具體的談判事宜。

李克農給人的印象是穩重有威儀,且深不可測。

在許多留存的照片和影像中,他總是戴黑框眼睛、留著短硬胡須、一身嚴整的衣著配著不茍言笑的面龐,儼然就是一副不怒自威的大國外交官形象。

圖|李克農(舊照)

至於喬冠華,他早期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後又先後在日本、德國、法國深造,可謂是才華橫溢、口才了得、思維深敏,對於國際問題有著不凡的造詣,在入朝前擔任外交部政策委員會副主席委員兼國際新聞局局長。

如果說李克農是一片深不可測的大海,不管海面下如何波濤洶湧,卻始終不露於外。

那麽,喬冠華則就是一汪淺澤,裏面還放養著無數的美麗遊魚,很是引人註目,始終鬧騰著讓人想不註意都不行。

在許多國人的記憶中,對於喬冠華的印象,應該是停留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會場中,喬冠華在得聞喜訊後哈哈大笑、喜不自勝的場景。

圖|喬冠華在聯合國會議上仰天大笑(舊照)

實際上這位得毛主席和周總理另眼相待的人物,不只笑得張揚,罵起人來也頗為瀟灑,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他是一個最為活躍的、最有個性的重要存在。

毛主席與周總理如此斟酌是因為在韓戰和談中,種種局面頗為復雜動蕩,需要一個能撐得住、立得定、控得緊的中樞人物,來控制著談判大局,而這個人從當時來看,確實只有李克農最為合適。

喬冠華抑或其他人在那個時間點裏,都還差了些火候。

7月7日,李克農率部來到北韓開城,按照預定計劃第一次談判將在10日於鳳莊舉行,這兩三天則是最後準備時間,所有人的心中都不輕松。

圖|美軍直升機(舊照)

9日,美方派人來通知,說是明天談判之際美方代表會乘直升機前來,要北韓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這明顯是欺負人,開城一帶就沒有飛機場可供直升飛機降落,美方這是來找茬的,李克農卻並不惱火,他微微一笑便有了應對之策:

令人在開城找了一塊安全、平整的空曠所在,擺上紅色「T」字形標誌和兩個大寫字母「WC(welcome的簡寫,表示歡迎之意)」,一個臨時機場便隨之而出。

10日,中美談判代表如期來到鳳莊,一見面美方就準備先聲奪人,聲稱「美軍的武器裝備可是天下第一,誌願軍應該讓步」,我方自然不願讓步,以韓戰的實際局勢據理力爭,主張優勢在中朝這一邊,美軍應該做出讓步。

圖|正在執行轟炸任務的美國飛機(舊照)

一時間,談判場上爭得不可開交,美軍似乎只是為了爭個先勢,而不是真有誠意來和談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美國當局之所以願意談判,只是為了安定美國民眾,只是為了爭取一段時間進行休整,以卷土重來奪回失卻的面子和裏子。

正如這場談判末尾美方的結語:「那就讓飛機大炮去辯論, 看看誰更有話語權!」

7月26日,在談到「軍事分界線」問題時,美軍果然暴露出了其真實面目,再次采取了軍事手段來達成目的,企圖威逼中朝方面就範。

圖|美軍轟炸機正在投放炮彈(舊照)

然而,從8月到10月的夏、秋戰事,美韓聯軍沒有奪回多少失地,卻反而再次損失了八萬多人,李奇微這位繼麥克阿瑟之後的聯軍總司令,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場戰爭。

於是乎,新的談判又開始了,畢竟口水上的交鋒投入比較少,美韓方面可以好好地休整休整。

10月25日,中美談判代表再次對峙,地點改在了板門店,與上次先聲奪人不同,這次美方一言不發。

之所以如此,是美方打算讓中方先動口,好從中找出破綻準確反擊。

圖|板門店談判的美方代表(舊照)

會場內的中朝談判人員,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卻也不敢隨意開口,柴成文尋機偷偷離開會場,向李克農匯報了情況,詢問該如何應付。

李克農微微一尋思,只是寫了一張紙條,點頭示意他拿給會場內的我方同誌,柴成文開啟紙條一看,上面只有三個字——「坐下去」。

柴成文本就是談判團裏的佼佼者,立馬意會過來了此間真意,回去後傳達給一眾同仁,大夥依計而行。

於是乎,本來氣勢洶洶地談判雙方,竟然在會場中都不說話,只是用眼睛互相瞧著對方,只不過美方人員的眼裏多是疑惑,而我方人員的眼裏多是笑意。

圖|柴成文少將(舊照)

這場奇怪的沈默對峙,一直持續了132分鐘,硬是把美方人員給憋出內傷了,不得不宣布散會。一場談判中幾乎不發一言,一開口即是結束,這在談判界也算是開了個先河。

李克農可是從戰爭年代一步步過來的,他深切地知曉「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這一道理。

在接下來的某一次談判中,美方人員剛入場坐下25秒,還在醞釀如何開口的時候,李克農便直接宣布散會,這讓美方人員又再次大大吃癟。

李克農就是透過這樣的一次次的化被動為主動,始終不曾向對方有所退縮,這才讓美軍越發無奈與焦急,在戰場上屢屢出現重大失誤,在談判場上屢屢陷入被動,局勢不斷向我傾斜。

圖|毛主席開懷大笑(舊照)

對此,毛主席頗為滿意,他曾致電給李克農:「不要怕拖,就算再拖上很長時間,我們也不能著急,只要我們耐住性子,敵人就黔驢技窮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本身就是因利而聚,在如此不討好的局面下哪能始終同心,美國又是典型的利益主義者,只要我方能夠始終撐得住,那麽對方就只會越發難堪,最終不得不認慫,最終與我方簽訂停戰協定。

11月某日晚上,李克農的哮喘突然加劇,引發起心臟也出了毛病,一時間痛暈倒在了地上,經代表團醫生緊急救治,一個多小時後才得以緩解過來。

中央在得知情況後,派遣外交部的另外一位副部長伍修權日夜兼程趕赴北韓,準備替換掉李克農,讓他盡快回國治療。

圖|李克農(舊照)

可在伍修權來到後,李克農卻給出了如此五個字的表態——「臨陣不換將」。

倒不是不相信伍修權的能力,而是伍修權初來很難在短時間內摸透各方規律,需要從頭再來,哪怕有其他同誌幫忙,也難免出現紕漏,可當下是出不起紕漏的。

是以,李克農咬著牙也要堅持下去,決不願因為自己而導致談判戰場出現任何意外。

1952年夏,李克農父親不幸去世,訊息傳至前線,李克農猶如遭遇了一場晴天霹靂,然而國事在前家在後,幾年前因為工作無法為母親送行,如今也沒法子為父親送行。

圖|李克農正在講話(舊照)

李克農從此刻開始蓄須,來紀念父親的亡故,其他能做的只是把難受和愧疚藏於心中,盡一切努力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毛主席聽聞此事後,心中也頗不是滋味,自己當年在外為革命奔波,也無法孝養雙親,連送別父母最後一程也沒能做到,其間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如今新中國建立了,李克農這位開國大功臣,竟然還有如此遭遇,實在是無可奈何啊,只願這場戰爭早些結束,願這樣的哀痛故事越來越少。

從1951年7月10日開始,及至1953年7月27日,歷經兩年零十八天,其間兩易會場、五度中斷,58次代表團會議,733次各種小會,在戰爭談判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

圖|毛主席出席會議(舊照)

據說,僅在這兩年中,以毛主席的名義發給李克農的電文,就有數十萬字之多,足見此次談判之艱難,李克農在此間所付出的心血之巨。

哪怕是簽字儀式即將落定之際,李克農仍舊十分謹慎,完全沒有一點大事已竟可放膽的想法,而是把精神崩得極緊,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謹慎,才沒有讓停戰在最後關頭橫生意外。

有對韓戰熟悉的朋友,應該會註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抗美援朝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裏,彭德懷極少出現在敵方視野之中,哪怕是停戰協定達成後,也是在最後時刻才出場簽字。

按理來說,在同年6月前後美方就有意真正停戰,彭德懷如果出面的話,可以盡早地與聯軍司令克拉克將其敲定,可事實是彭德懷並沒有出面。

圖|彭德懷元帥與北韓領導人金日成正在交談(舊照)

這正是李克農的安排,他察知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有意停戰,可南韓並不甘心就此收手,而是想要把這場戰爭繼續持續下去,達成統一北韓半島的虛妄訴求,如果彭德懷提早出現,被南韓派人盯上實施刺殺,到時候情況不堪設想。

經過李克農的安排,在7月26日之際,雙方達成了這樣一個協定:只要雙方談判代表,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即宣示該協定正式生效,其後再分別由兩方軍事最高負責人分別簽字。

於是乎,7月27日當天,李克農與哈裏遜中將分別代表中、美雙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同日聯軍司令克拉克在其上簽字,次日彭德懷在其上簽字。

中間沒有出現任何紕漏,南韓方面只得選擇就此認命,韓戰這才終得結束。

圖|克拉克簽署【北韓停戰協定】(舊照)

一場抗美援朝打下來,數十萬的誌願軍埋骨他鄉,數十萬的誌願軍帶傷而歸,這代價不可謂不大,而他們的付出自然會被史冊銘記。

像李克農這樣在暗處戰鬥的人物,他們所付出的心力和汗水與正面戰場的指揮員不遑多讓,所起到的作用並不比正面戰場小,卻鮮少有人註意到。

望後來者,在追溯歷史之際,當懷著一種謹慎、仔細、全面的態度,去看待那一幕幕或壯闊、或無聲的歷史定格,去追憶前輩們的卓絕風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