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高原古寺塌出千年古墓,「糖紙」竟是美容工具,還牽扯出神秘古國

2024-01-02歷史

雪域黃沙,一群風塵仆仆的考古學家俯身在西藏阿裏噶爾縣門士鄉故如甲木寺門前的一座古墓前,海拔4200米的考古現場,令人忍不住頭腦凝滯,心煩意亂,土層中一張「糖紙」被人撥在一旁,這時人們沒想到, 這張「糖紙」是一種「美容工具」,還竟牽扯著一個神秘文明。

象泉河上遊噶爾縣門士鄉境內,有一座著名的苯教寺院故如甲寺,全稱叫「穹隆故如甲寺 」,是阿裏地區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苯教寺院。

2006年的一天,一輛從寺院門前經過的載重汽車把寺前的公路壓塌了,一座深埋在地下的古墓無意暴露。墓中隨葬品被寺中僧人悉數挖出並收藏寺中。

2012年~2014年,考古工作者對古如甲木寺墓地和鄰縣的曲踏墓地進行聯合考古發掘。考古學者先後在阿裏噶爾縣和劄達縣境內搶救發掘了幾座古墓,墓中除了隨葬有陶器、青銅器和木棺葬具外,在故如甲寺墓地還發現一件「不起眼的糖紙」。

考古學家仔細辨認才發現,這「糖紙」竟是一張黃金面具 ,面具4厘米見方,由金片壓成薄片,正面由紅、黑、白三色繪出面部。黑色雙目大睜,鼻翼、牙齒、胡須輪廓清晰,周邊還均勻分布著8個小孔,以縫綴在較軟質地的材料上。例如,黃金面具出土時還帶著絲綢腐朽後的殘段。

經檢測,這墓葬年代為公元2世紀。 墓主人是一位35歲左右的男性,很可能是象雄國貴族。

那這象雄國到底是什麽呢?

史料記載,象雄王國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在公元7世紀前達到鼎盛。而象雄在唐代時才開始出現在漢文文獻中,被稱為「羊同」。【唐會要】【通典】【資治通鑒】等文獻記載了被吐蕃征服(公元642年)前象雄國的統治範圍和風土民情。

不僅正史上有明確記載,宗教傳說中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傳,雍仲本教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就誕生於這一帶,是雍仲本教的發源地。古象雄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了「古象雄佛法」。

而「糖紙面具」的發現,與文獻中的記載相互印證,【隋書】記載有「其酋豪死,以金玉覆其面」。在唐朝人杜佑寫的【通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其首豪死,抉去其腦,實以珠玉,剖其五臟,易以黃金,假造金鼻銀齒。」

金鼻銀齒,這指的應該就是黃金面具之類的器物。參考當地文化流傳與考古發現,黃金面具是一種美化逝者的隨葬物品。原因是因為,這些貴族死後,因為神秘葬俗的原因,逝者需要經歷「外科手術式」的處理,死者的頭部、面部容貌可能會受到損害。

於是,人們就用「金鼻銀齒」加以覆蓋和遮掩,透過這種方式保存部落首領的遺體得以「不朽」「通天」,從而佑護族人。

當然,不能只以一張黃金面具來揭開所有象雄古國的疑團。但這座故如甲寺的古墓葬,仍舊開啟了通向象雄古國的一扇窗。

而且早在如甲寺僧人收藏的古墓文物中,人們也有驚人發現。

除了能證明西藏與中原文明交流的用於裝茶的木盒,墓中還發現了一幅帶有動物圖案和漢字的絲綢,這是西藏西部第一次發現的漢地絲織物。

這幅絲織物以藏青和橙黃雙色呈現圖案,其構圖似可分為三層:最下一層為波浪形的曲波紋,每組波浪紋當中有一對相向而立的鳥,對鳥身下腳踩著植物紋樣,下面有「山」字形的紋樣襯托,波紋中有四蒂紋;第二層為如意樹構成的幾何形空間,在其間布置以雙龍、雙鳳、雙羊等,雙龍僅具頭部,與兩兩相從的雙鳳與雙羊頭向相反;第三層也為如意樹相間隔形成的幾何形空間,樹之兩側各有一相背而立的獅子。在每組動物紋飾的空白處,都有四個篆體的漢字, 有學者釋讀出它們分別是「王」「侯」兩字的正體和反體字。

無巧不成書,同樣織有篆書「王侯」的鳥獸紋織錦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的阿斯塔那墓地也有出土。可以推測,這種織錦很可能是中央王朝賞賜給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首領的物件。

如此精致的絲綢、證明奢侈生活的茶葉盒,還有尊貴的黃金面具,讓人們對墓主人的身份有了猜測。

而且,這張四方糖紙金面具,並不是在西藏出土的首個黃金面具。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曲踏墓地也曾於2009年和2012年分別出土了黃金面具。

黃金面具分布在以象泉河上遊為中心的喜馬拉雅中段和西段地區。而在從象雄時期到古格王國時期,象泉河流域一直是整個阿裏地區古代文化的中心。

重重考古成果證明,早在漢晉時期,象雄就已經和中原發生了密切的文化、物資交流。象雄向西的道路穿過了帕米爾高原,並且和傳統絲綢之路交匯,這條路就是所謂的「麝香之路」,或者是「寶石之路」。他們用湖鹽和黃金,向南亞低海拔地區的人交換糧食和茶葉等各種物資。

不僅如此,象雄古國對黃金的冶煉與使用,還為西藏的「金國」之稱打下了基礎。

例如,玄奘在天竺求法期間,曾聽當地人說過,在喜馬拉雅山的北面有個盛產黃金的國家,稱為「金國」。阿裏地區自古就盛產黃金,這個傳說中的「金國」很可能就是象雄。

那象雄的黃金哪裏來呢?

在藏文史籍以十分濃厚的神話與宗教意味記載了青藏高原及黃金的形成。藏傳佛教認為,宇宙最初為空寂無垠之體,後由風、水的激蕩,生成大海,一部份海水退去,宇宙大地由此海上產生,大地的中心是須彌山,山的外海有四座大島,其中南面為瞻部洲,而青藏高原正處於南瞻部洲的中心部份。

這「瞻部洲」的名字由來,仍與黃金有關:據說最初在南瞻部洲中心有一條長河,河岸上生長著黃金樹,樹上果實成熟後便落入河水中,果實打在河水上,發出「瞻部」、「瞻部」的聲音,因此,這塊地方便被稱為「瞻部洲」。水裏的生物吃了落入河中的黃金果,排出的是黃金粒,這些黃金粒隨水流到各處,從而使這條河的大小支流中都有了世界上最純的黃金……

那除去傳說談科學呢?

青藏高原的昆侖山脈至巴顏喀喇山脈一帶應為儲金最富的地區。經過若幹億年的風化冰蝕,—部份「金山」崩碎了,散布、沈積於其附近的台原和河流中,流水又將金粒般運到下遊的一些地方沈澱下來,成為砂金礦。由於昆侖山和巴顏喀喇山脈是眾多江河的源頭之地,故由此流出的大小河流的流域地區也應該是富金之區。

從一張小小的糖紙面具,到後來吐蕃棄宗弄贊向唐太宗獻上金制的七尺高金鵝,再到布達拉宮的價值連城的金頂群,燦燦的黃金成就了高原文明的底色,也成為了高原與中原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象雄古國,不愧是一個金山之夢開始的地方。對此,您怎麽看呢?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