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0年代,一支國軍隊伍逃至泰國,70年過去,他們的後代過得怎樣?

2024-04-22歷史

1970年,在泰國,段希文正要準備休息,突然聽到窗外一陣騷動,這個聲音聽起來與平時聽到的聲響不一樣,怕是有什麽不對勁的事情要發生。

段希文立馬從床上坐起來,穿好衣服,將書桌前的燈開啟。隨即,他朝門外大喊,不一會兒,警衛員推開門走了進來。

段希文詢問他說:「你聽到外邊有什麽動靜嗎?」

警衛員連忙搖頭說:「有,但每天晚上不都是這樣的聲響嗎?難道今天有什麽不一樣的……」

段希文沒有馬上回復警衛員,而是沈默了一會,對警衛員說:「今天聲音有點怪異,應該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你去告訴偵查員,讓他現在就去周圍偵查一遍,看一下有什麽異常的情況。」

時間到了後半夜,偵查員來到段希文的房間,將自己偵查到的情況告訴他說:「今天異常的原因是因為有一支部隊在悄悄向我們靠近。」

段希文聽到後,並沒有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多少還是預料到了。緊接著他詢問偵查員說:「這個部隊應該是泰國政府派過來的部隊吧!」

偵查員回復他說:「晚上有點模糊,但透過月光,看到他們身上穿著的軍裝,大概率就是泰國軍隊。」

段希文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隊已經被包圍了,只能選擇隨機應變,正所謂敵不動我不動。

幾天之後,一個士兵匆忙跑到段希文的面前,向他報告說:「泰國部隊想要與我們談判,他們想要議和,並開展合作。」

泰國軍方想要段希文帶領自己的隊伍,一起鎮壓反武裝遊擊隊,勝利的條件就是可以給他們提供泰國居住證明,讓他們可以更加踏實地留在泰國生活。

對於段希文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在泰國紮穩腳跟,所以,在聽到這個條件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與泰國軍隊合作,幫助他們鎮壓國內的戰亂。

2月10日,段希文帶領著部隊與反武裝遊擊隊交戰了幾個回合,期間利用了許多千變萬化的戰略,將遊擊隊徹底打敗。

段希文由此成為了泰國方面的紅人,受到了泰國皇室的接見,並順利地取得了泰國的國籍以及居住證明,從此,在泰國紮穩了腳跟。

一、雲南解放後敗退緬甸

雲南地區解放的時間比較晚,在1950年才徹底解放。

在未解放的這段時間裏,雲南地區駐紮著許多的國民黨軍隊,他們企圖稱霸雲南,並想透過在雲南發展勢力卷土重來。

事實證明,黑暗是永遠沒有辦法戰勝光明的。即使國民黨此前有多麽的風光,終究是大勢已去,再如何掙紮都是徒勞無用的。

雲南解放後,駐紮在雲南的國民黨軍隊如果沒有想法投降,那麽,只能想辦法撤離大陸地區,回到蔣介石所在的台灣。

國民黨軍隊想要撤退回到台灣,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他們不能從中國大陸透過,只能轉移到別的國家,再輾轉回台灣。

由李國輝領導的國民黨殘余部隊,先是從雲南的西盟佤山撤退,一路上穿過熱帶雨林,跋涉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順利來到了緬甸的小猛棒。

轉移的期間,由於糧食短缺以及環境惡劣,有一部份士兵喪命於途中,人數與剛開始轉移時對比,少了很多人。

來到緬甸之後,即使沒有共產黨的圍剿,也還是需要戒備的,因為他們已經踏上了別國的領土,並且還是偷渡的。

李國輝剛在小猛棒歇下腳,偵查員就急匆匆地過來匯報情況說:「團長,這裏似乎不太安全,我在附近的一個村落裏看到了一個武裝隊伍……」

李國輝聽到後,立馬下命令說:「潛伏過去,抓幾個人回來盤問一下,到底是什麽情況。」

經過調查,才發現,附近村落裏的武裝部隊就是自己的同胞,都是國民黨軍隊。李國輝知道具體情況後,十分高興,立馬將捕獲回來的俘虜放了,並讓他們帶話回去說都是一家人,這時候就要擰成一股繩。

兩支隊伍在約定好的地方匯合,見面後都特別激動。另一支部隊是由副團長譚忠帶領的國民黨第26軍的殘余部隊。

譚忠見到李國輝時,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說:「我們來這裏有一段時間了,由於沒有人來領導我們,所以一直就像無頭蒼蠅一般,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麽,你來了就好辦了。」

李國輝回復他說:「接下來就靠我們兩個人了。」

二、遭到台灣當局拋棄後自力更生

李國輝和譚忠兩人將隊伍整頓好之後,下一步就是聯絡台灣當局。

電台在轉移的過程中不幸遭到損壞,需要維修之後,才能聯絡。等他們修好電台之後,得知訊息說,台灣當局已經放棄他們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脫險。

兩人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十分的失望。此前,他們拼死為國民黨當局效力,到現在這種時候,換來的只有漠視,絲毫沒有一點關心。

雖然台灣方面對此放任不管了,但是,2000多人的部隊,並不是說放棄就可以放棄的,況且他們還在緬甸。

隨後,李國輝和譚忠兩人經過商議,決定將領導的部隊更名為「中華國民反共復興部隊」。取這個名字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在緬甸可以更好地立足。

緬甸對當時的新中國是持有反對態度的,取這個名字,就是告訴緬甸人民,他們也是「反共」集體中的一份子,這樣才能獲得緬甸人民的好感,不至於難以生存。

想要在緬甸立足,不單單只是透過改一個名字這樣簡單的事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不斷擴充軍隊,不斷提高武裝力量。

李國輝和譚忠決定在小猛棒建立大本營,而後以大本營為中心向外不斷擴充軍事力量。小猛棒附近有許多的土匪、惡霸,所以在招兵買馬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招攬,他們幾乎將當地的土匪、惡霸都收編到了部隊裏。以前部隊有2000人左右,在擴充之後,直接上升到了3500多人。

接下來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要想辦法養活這一大幫人。

第一個措施就是在小猛棒地區開墾,透過士兵自己種植糧食來供應糧食,這有效地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此外,軍隊的發展沒有金錢的支持是發展不下去的。第二個措施就是透過其它的途徑來獲取錢財。緬甸地區處於「金三角」地區,這個地區販毒活動興盛,李國輝便下令說,讓士兵給當地的「販子」做保鏢,收取大量的保護費。

保護費的收取便有效地解決了軍隊裏的軍費來源。

與此同時,李國輝帶領的部隊勢力不斷壯大,由此引起了緬甸方面的註意,並認為這支部隊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的社會發展,應該將其驅逐出境。

李國輝知道具體情況之後,便與譚忠商量說:「這裏畢竟是緬甸的地盤,我們沒辦法與他正面抗衡,況且他們的武器也比我們先進,要是直接硬碰硬,我們是必輸無疑的。」

緊接著,李國輝將自己的計劃都講了出來。他決定使用「軟政策」,即:一直和緬甸軍方迂回作戰,並在此過程中,趁著他們放松警惕的時候,帶領部隊進行最後的總攻。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緬甸軍方最後打了敗仗,不得不來向李國輝求饒。

雙方經過談判後,達成協定。李國輝答應緬甸將俘虜都釋放,緬甸方面則承諾讓他們合法地居住在小猛棒地區。

三、再次受到台灣方面的任用

李國輝的部隊打贏了緬甸軍方這個訊息沒過多久就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裏,他突然發現這支部隊還有可以利用的價值,於是,便派遣李彌前去指揮作戰。

李彌來到緬甸之後,又招募了陸軍少將段希文,希望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將這支部隊發展得更加壯大,在合適的時候,還可以為日後反攻大陸發揮巨大的作用。

雖然這支部隊受到了蔣介石的關註,但是,一段時間之後,蔣介石的重心又再次轉移了。蔣介石每個月會調撥20萬美元的軍費,這一數目對於幾千人而言並不夠。

於是,為了軍隊的發展,李彌與段希文又做起了李國輝做的「老生意」。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從之前的「保鏢」到後來直接參與制作,並且還利用該生意來擾亂中國雲南邊境地區。

李彌的野心越來越大,也讓他開始從事跨國「生意」,並將目標瞄準了老撾。久而久之,對老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老撾領導人也對此作出了相應的指示,蔣介石在多重的壓力之下,決定從軍隊撤回台灣,並將李彌調回台灣。

1961年,蔣介石原本是要叫段希文回台灣的,但是,卻臨時通知他說,過一段時間對大陸發起進攻,讓他留在緬甸。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進攻大陸的行動依舊是遙遙無期。段希文經過長時間的考量,決定不再為國民黨效力,而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1970年,段希文帶著一大部份士兵來到了泰國金三角一帶,泰國方面知道有軍隊越過國界來到了自己的領土,便派兵來討伐。由此,也就出現了開頭所講的那一幕。

實際上,泰國方面並不是真正想要將段希文所在部隊殲滅,而是想要尋求他們的幫助。希望他們可以幫助鎮壓當地的反武裝遊擊部隊,整治泰國的政治環境。

於是,段希文幫助泰國方面鎮壓了起義勢力,並受到了泰國皇室的接見,徹底在泰國紮穩了腳跟,70多年過去,他們的後代也在當地安居樂業,儼然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泰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