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牛余慶:不怕生死保護傷員,為無名烈士守墓74年,92歲迎來奇跡

2023-12-23歷史

不過幾面之緣,甚至不知道姓名,卻甘心為英魂守墓74年,直到烈士遺骸回歸故鄉。從充滿朝氣的青春,到垂垂老矣的暮年,他平凡的生活中卻承載著一個不平凡的承諾。在山東臨沂的一座墳墓裏,埋葬著烈士的忠骨,也見證著一位老人所履行的沈重諾言。這位老人就是牛余慶,雖然他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信守諾言,敬畏烈士的精神卻會永遠傳承下去。整整74年,幾乎占據了整個人生,這位耄耋老人是如何堅守下去的呢?

敵人大掃蕩,援救負傷戰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將兵力轉移到臨沂,準備向沂蒙山魯中根據地發起大規模掃蕩。敵人整合了多個編隊,企圖一舉消滅了駐紮在山東的主力軍隊。這一年牛余慶才18歲。

敵人在大規模的兵力輸出下,已經入侵了臨沂很多村莊。沂南縣大莊鎮的西桃花村就是其中一個,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有40多個日兵駐守,他們的目的就是尋找八路軍。八路軍部隊在面對敵人的掃蕩行動進行了一定的反擊,在經過交火後,有些八路軍戰士不幸受傷,無法跟隨部隊繼續進行轉移。而村子附近的山頭上,有日軍巡邏放哨,想要離開村子也很困難。

就在這時, 牛余慶 的家裏迎來了一個人,他就是牛余慶的姑父。他告訴牛余慶的父親,這些八路軍傷員傷勢嚴重,而現在在敵人的掃蕩下,部隊又進行了緊急轉移,所以希望在牛余慶家附近,挖兩個地窖,讓這些負傷的八路軍戰士躲在裏面。牛余慶父親聽完這番話,就領著牛余慶著手挖地窖,兩人緊趕慢趕,終於把地窖挖好了。

地窖的尺寸恰好能夠讓18名戰士躲進去,牛余慶和父親也隨時等待著接應戰士們。夜深了,天氣也越來越冷,18名負傷的士兵趁著夜深人靜,敵人放松警惕的時候,悄悄地來到了牛余慶家中。按照計劃,父子倆把他們藏在了挖好的地窖裏。看著滿身是血的八路軍戰士們,牛余慶心中湧上了一股敬佩之情。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傷勢最重的戰士,就是那位他將要守護74年的無名英雄。

面對日軍的威脅,村子裏人心惶惶,不僅要擔憂毫無人性的日軍,還要提防著村裏的漢奸。牛余慶和父親都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暴露了藏在地窖裏的戰士們。白天他們就幹幹自己平時的活計,到了晚上,就小心翼翼地給戰士們送些吃的。村子裏也沒有什麽多好的東西,但是有了這些食物,起碼能夠保證性命無礙。

在父子二人的夜夜照顧下,傷勢較輕的戰士逐漸恢復了活力。盡管牛余慶和父親為戰士們提供了食物和住所,但是由於醫療條件的缺乏,傷勢最嚴重的那位八路軍戰士沒能挺過去,在傷痛的摧殘下犧牲了。牛余慶記得那位戰士,他聽其他八路軍戰士們都叫他「老張」,老張在與日軍的戰鬥中,被炸彈紮到了右腿,傷口一直無法愈合,反而愈發加重。在老張去世後,牛余慶難過得像心裏壓了塊石頭。

戰友不幸犧牲,其他八路軍戰士也都紛紛留下了眼淚。然而革命並不允許他們被感情絆住腳步,在牛余慶和軍醫的齊心協力下,他們一起將老張埋在了土窯旁邊的一條水溝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老張就作為一個無名烈士沈睡在了土地中。

守護墳墓,牛余慶立下承諾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剩下的戰士們傷勢都有所好轉。在日軍從西桃花村撤離後,八路軍部隊積極地尋找傷員,不久就來到了村子裏。接應部隊的戰士在跟傷員們問好後,還大力感謝了幫助他們的牛余慶以及牛余慶家人。接受了感謝後,牛余慶註意到了向他走來的一位戰士,他滿臉淚痕,有著跟老張些許相似的面孔。

看到牛余慶,眼淚更是止不住地流,他哽咽地告訴牛余慶,自己是死去戰士的哥哥。張家一共兄弟三人,為了報效祖國,都加入了八路軍,死去的戰士就是張家最小的兒子。更令人悲傷的是,老張才剛剛結婚沒有10天,年齡也不過只有20歲,就早早地犧牲了。為了讓弟弟在他鄉安睡,張家大哥就做了一塊簡易的木牌,立在弟弟的墓地前。這塊木牌上,註明了老張的家鄉和姓名。

牛余慶和張家大哥在墓前站了一會,兩人眼中都悲痛不已。過了一會,張家大哥抹了把眼淚,對著牛余慶說,等將來把日軍都趕出中國,如果自己在戰爭中活下來,一定會來接弟弟回家。面對這位失去親人的八路軍戰士,牛余慶心裏默默做了個決定,為了讓張家大哥以後能找到弟弟。他向張家大哥承諾,自己會在老張墳墓之前守著,直到戰爭勝利,來接老張回家。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承諾,居然足足持續了74年。

立下承諾後,牛余慶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履行著諾言。八路軍在前線打仗,他就在後方默默守護著烈士的墳墓。時間過得很慢,他與這塊墓地也等了很久,他一直期望著,張家大哥能夠從戰場上回來,能夠帶著老張回家。

春去秋來,牛余慶一家每次都會給老張掃墓,就連滿是落葉的秋天,老張的墳頭都像往常一樣幹凈。他們等啊等,還是沒有等來接老張的老張家人,甚至等到牛余慶父親去世了,這位烈士還是孤身一人。牛余慶一遍遍得在心中為老張祈求,希望烈士的英魂能夠早日榮歸故鄉。然而時間不等人,年輕的牛余慶也在流逝的時間中慢慢變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幫助老張找到家人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他害怕自己去世了,老張還沒有回到故鄉。

幾經輾轉,烈士榮歸故裏

直到2015年,牛余慶已經不再是那個年輕小夥,而是一個滿臉皺紋的92歲老人了。他希望能夠在自己去世之前,為老張找到他的家人。他詢問過很多人,在村裏有外鄉人來的時候,他聽著是其他地方的口音,就會問人家認不認識老張,生怕錯過一絲希望。

村裏的人聽到背後的故事後,十分動容。在得知牛余慶為烈士老張尋找家人後,也都想為這位烈士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張是濰坊臨朐縣赤良峪村人,村民們都積極打聽,但人實在太多,效率很低。村裏的年輕人思維活躍,想到透過把這件事釋出到網上來為老張尋找家人。為烈士英雄尋找故鄉,網民們在看到這個訊息後,也都互相轉發,讓烈士老張的資訊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即使是在網絡上,找一個人也是相當不容易的。牛余慶已經老了,自己也不會操作電腦這些器材,只能透過其他人給他轉達訊息。他也寄希望於網絡上,每天都要問一遍老張的事。一個月,兩個月,終於在第三個月的時候,有知情人看到了遍布網絡的尋人資訊,經過仔細檢視後,通知了老張的家人。

過了不久,老張的家人趕往西桃花村。來人是老張的小輩張紀永,盼了這麽久,終於盼到了希望,牛余慶在見到他後,激動得掉下了眼淚。張紀永看到老人很是敬佩,再三表示了感謝。第一次來祭拜這個早早犧牲的烈士親人,他依照家鄉的風俗帶來了一些祭品,牛余慶堅持要跟他一起去,既然老張找到了家人,他心裏也明了了,他跟這個陪伴他幾十年的英雄老張,可能也見不到幾面了。

張紀永告訴眼前的老人,他小的時候聽家裏人說過這些事,但是記得不太清楚,他記得家裏確實是有三位爺爺去參加八路軍了。不過那時候告訴他的家裏人年齡也小,不太記得兄弟三人的姓名。村裏的支書在看到訊息後積極地進行了調查,希望能找到烈士的遺屬。但是村裏的老人都不知道這件事,後來在跟村民的聊天中,才偶然知道了張家兄弟三人的身份。調查清楚後,村支書到處打聽,這才找到了張紀永。

找人艱難,牛余慶聽了也是直嘆氣。現在老張確定了身份,他們兄弟三人,大兒子張維順,二兒子張維信,小兒子就是老張張維吉。戰爭過後,之後張維信烈士找到了家鄉,被安葬在當地的烈士陵園。而大哥張維順下落不明,老張也才剛剛尋找到故鄉。牛余慶聽聞張家大哥的訊息,心裏也是一陣酸楚,說好來接弟弟的他終究還是沒能來到。

快就到了老張的墓地,牛余慶領著張紀永他們走到墓前面。雖然經過了很長時間,老張的墓看起來還是很完好的。墳上還有不少新土,足以見得牛余慶對這座墳墓的照顧和上心。倘若沒有牛余慶的細心維護,這座墓恐怕早就在雨水沖刷下消失了。牛余慶年齡大了,在一旁看著老張的家人忙前忙後。

對於找到老張的家人,牛余慶也表示自己多年來的心事,終於解決了。看著看著,老人的眼眶紅了起來,他跟人說到,自己老了,身體也不大行了,以後能不能來看老張都說不準呢。萬一自己以後腦子也糊塗了,誰還記得老張呢,老張回了家鄉,進了烈士陵園,才有人記得他。

臨走的時候,牛余慶老人更是十分不舍,一步一回頭地看著這個老夥計,濕著眼眶,在心裏默默地跟他告別。

僅僅是一個口頭承諾,就讓這位老人甘心守墓74年,他既平凡又偉大。對於烈士來說,有這麽一個守墓人是何等的幸運;對於老人來說,能夠為英雄守護一座墳墓,同樣讓他感到驕傲自豪。烈士英魂榮歸故裏,白發老人信守承諾,讓人何其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