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鹹豐為何至死都在猜忌恭親王:曾由一母撫養,因一謚號致兄弟反目

2024-02-05歷史

1861年8月22日淩晨,鹹豐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他躺在床上囁嚅了良久,方才說道:「皇長子載淳,著立為皇太子。」

說完以後,過了一會,鹹豐又說道:「皇長子載淳現立為皇太子,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說完之後,鹹豐便閉上了雙眼,結束了他年僅31歲的生命。

鹹豐一死,訊息次日便傳到了京師,京城官場一片震動,可八大顧命大臣,有四名宗室成員,四名軍機大臣,竟沒有恭親王奕䜣的位置,這等於將恭親王奕䜣排除於最高的統治集團,也使得兄弟之間多年潛伏的矛盾徹底公開化了。

其實,整個鹹豐朝,除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英法聯軍談判,奕䜣幾乎沒有受到鹹豐帝的重用 ,這是為何呢?

事實上, 鹹豐帝一直內心忌憚著恭親王奕䜣。

對於奕䜣, 鹹豐帝內心一直有個死結,這還得歸結於早年和恭親王爭儲一事 ,鹹豐(奕詝)是道光帝的皇四子,他的父親道光帝有9個兒子,在道光帝65歲的時候,大阿哥奕維、二阿哥奕綱、三阿哥奕繼此時都已經死去,因此奕詝(鹹豐)相當於也就是實際的皇長子。

當時,道光的五阿哥奕誴已經過繼給了醇親王綿愷為子,相當於失去了繼承大統的權力,而老七、老八和老九這三位阿哥都不滿10歲,無從察看是否賢能,因此不在道光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當時道光帝在立儲時,能夠考慮皇太子的人選實際上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䜣。

但是真讓道光帝選擇這其中的一位當皇太子,卻著實令他傷透了腦筋。

皇四子奕詝性格穩重,頗有文采,但他在一次狩獵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經過太醫的精心治療,骨病雖然好了,但卻落下了殘疾,成了跛子,而皇六子奕䜣一表人才,騎射技藝出類拔萃,文武雙全,各方面都出色。

論年齡,這二位阿哥年齡相仿,四阿哥奕詝16歲,奕䜣15歲,論出身,四阿哥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可早在四阿哥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一直由靜貴妃,也就是六阿哥奕䜣的生母來撫養照顧他。

奕䜣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比道光帝小30歲,從道光五年進宮,苦熬15年,從貴人一路做到皇貴妃,深受道光帝寵愛,同時也擔負起了撫育皇四子奕詝的擔子。

由於生母孝全成皇後去世得早,奕詝一直視靜貴妃為自己的生母,也同樣把奕䜣當做自己的親弟弟,一同讀書,親密無間,無話不談。

如此一來,這就更增加了道光帝選擇皇儲的困難。

立儲不是兒戲,於是,道光帝便開始考察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䜣的能力,首先,道光帝想考察這兩位皇子的騎射功底,便下旨讓皇子們一起到郊外的南苑圍獵,進行比試。

奕䜣的箭法騎射在阿哥中一直是最拔尖的,而奕詝的騎射水平卻很一般,在一次南苑狩獵中,奕䜣所捕獲的獵物最多,道光一看非常高興,心想奕䜣很有本事。

而四阿哥奕詝確實不如奕䜣,但是他有個老師非常高明,他的師傅杜受田知道奕詝騎射不如奕䜣,如果直接和他比,反而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他教奕詝索性一箭不發。

當道光看到奕詝毫無所獲的時候,起初是非常生氣的,可奕詝卻說:「父皇恕罪,兒臣認為眼前春回大地,正是禽獸生息繁衍之期,上天有好生之德,兒臣實在不忍心殺生。」

道光聽後,大為感動,認為奕詝很有仁愛,也有帝王的仁慈和寬廣的胸襟,心中便將立儲的天平偏向了他這一邊。

當然,只有這一次測驗,道光帝還是不放心,為了最終確定自己的選擇,道光帝在一次病重時,特意將奕詝和奕䜣召來身邊,當場考一考兄弟倆的才學。

兄弟倆得知道光同時喊他們去問話,都明白這又是對兄弟倆的一次考察,於是都去請教了自己的師傅。

老六奕䜣的師傅是滿腹經綸、才高氣傲的大學士卓秉恬,他對學生奕䜣的才學很有信心,就對他說:「皇上問你什麽,你就如實回答,讓皇上了解您的真才實學。」

而老四奕詝的師傅杜受田太了解奕詝的功底了,於是交代奕詝:「論才學和口才你是比不過六阿哥的,如果皇上一旦提起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等話題,你就趴在皇上床榻上嚎啕大哭,說皇上萬歲,永遠不會駕崩,永遠輪不到自己當皇帝,表達自己的孝心」。

果然,當道光帝問兩個皇子如何治理國家時,奕䜣在道光帝的床榻前條陳時政,口若懸河。

而輪到奕詝(鹹豐)講時,奕詝卻趴在道光帝床邊哭的泣不成聲,並抽噎著說道:「皇阿瑪春秋正盛,永遠不會死去,我不用考慮如何治理國家,只願皇阿瑪身體快點好起來」。

奕詝把道光帝心裏也哭的一塌糊塗,不免從心裏感慨:「還是老四更孝順啊!就此鐵定了心立皇四子為皇太子。

道光三十年的正月,道光帝病勢加重,自知時日無多,於是下令讓諸大臣到正大光明殿額後取下密匣,宣示禦書。

大臣們在秘密建儲匣子內竟然發現兩份諭旨,一份為「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另一份為「皇六子奕䜣為親王」。

如此看來,道光當時的心理確實是矛盾的,雖然決定傳位給皇四子奕詝,但是也沒有委屈另一個兒子奕䜣,同時封奕䜣為親王。

道光帝的兩道諭旨,決定了奕䜣和奕詝二人之間的命運,爭儲是結束了,可二人之間的裂痕卻是產生了,而裂痕一旦形成,修復就難了,再也不是往日如親兄弟那般親密無間了。

由於道光帝生前曾下令封奕䜣為恭親王,鹹豐帝繼位後,不能違背先父的遺願,但卻拖延了三年才正式封奕䜣為恭親王。

之後,鹹豐接連任命恭親王為軍機大臣、都統、宗正等要職,這些使得兄弟間緊張的關系暫時緩和了下來,至少明面上看起來一派和諧。

然而,真正讓兄弟反目成仇的是因為靜貴妃死後的謚號。

由於奕詝(鹹豐)年僅10歲便失去了生母,年齡很小,需要照顧,道光帝不得不另想辦法,要靜貴妃撫養這個孩子,但是靜貴妃也有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奕䜣。

況且,奕䜣還非常優秀,曾經是鹹豐帝的強有力的皇位競爭對手。

雖然靜貴妃一起撫養奕䜣和奕詝,可親娘和養母的感覺自然是不同的,靜貴妃從始至終還是偏疼自己的兒子奕䜣,而私下裏對養子奕詝(鹹豐)的防範和猜忌心理很深。

【清裨類鈔】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靜貴妃患病,奕詝前往探視的時候,還鬧出了笑話,靜貴妃躺在床上,沒有起身睜眼,將鹹豐帝誤認為是奕䜣,便拉著他的手說道:「阿瑪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愛。」

這種場面,真的是尷尬至極了,鹹豐知道她誤會了,急忙叫了聲「額娘」,而靜貴太妃察覺到原來是鹹豐帝,回頭看了一眼,就向裏睡去,沒有一絲言語。

鹹豐帝這才明白,靜貴太妃表面上視自己如親生兒子,實際上在內心裏卻一直希望是自己的兒子奕䜣當皇帝,自此,母子間開始有了猜疑。

鹹豐帝一直知道養母靜貴妃和自己不是一條心,可他畢竟是皇帝,對養母該體現的孝心還是要有的。

由於靜貴妃對鹹豐帝撫養有恩,在鹹豐帝登基後,他也盡了一些孝道,先是尊靜貴妃為皇貴太妃,後來又奏請靜貴太妃遷居壽康宮,還特意把圓明園的綺春園送給她為園居之所,每天問安侍膳,恭敬有加,孝順至極。

雖然不是自己的親媽,可鹹豐帝也盡到了贍養的責任,按理說,靜貴太妃本應該知足了。

可是,靜貴太妃還覺得不夠,自從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後去世以後,道光帝就沒有再立皇後,後宮事務一直是由靜貴妃主持,她攝行六宮諸事整整10年,等同於皇後,卻始終沒有得到皇後的稱號。

如今,鹹豐帝登基,皇太後的位置是空著的,而靜貴太妃無疑是當時後宮女人中地位最高的人。

況且,靜貴太妃自認為自己身份尊貴,而且更是撫養鹹豐帝有功,就多次希望能得到皇太後的封號,擡高自己,擺脫妾室的地位,而且不止一次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過自己的親兒子恭親王奕䜣。

兒子都是向著自己親媽,奕䜣得知母親的想法後,自然想盡力滿足母親的需求,更想透過生母晉封皇太後,以此擴張自己的權勢,因此多次上奏請求鹹豐帝封生母為皇太後。

但是鹹豐帝一直不給應允,自己失去生母的時候已經十歲,無法再次對靜貴太妃建立一種親生母親的感情,雖然靜貴太妃撫養自己有恩,但是,畢竟不是生身之母,所以堅決不願意封靜貴太妃為皇太後。

況且鹹豐認為自己的生母孝全皇後是先帝嫡妻,又是皇帝生母,卻一天也沒有享受過皇太後的尊榮待遇,靜貴太妃既非先帝皇後,又不是自己生母,僅僅憑借曾經當過皇帝的養母就想以妃嬪的身份當太後,簡直是異想天開。

於是奕䜣和鹹豐帝之間漸漸心生芥蒂,久而久之,這也成了靜貴太妃的一個心病,她總覺得不甘心,內心一直忿忿不平,竟然憂郁生病了。

而以靜貴太妃的封號一事為導火線,奕䜣和鹹豐帝的積怨一直持續到鹹豐五年,終於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鹹豐五年六月,靜貴太妃病情加重,鹹豐自然免不了去綺春園寢宮探望,恰好碰到奕䜣從他母親的寢宮裏面出來,出於禮貌,鹹豐帝隨口問了一句:「額娘病勢如何?」

奕䜣悲傷地回答道:「額娘病情嚴重,已經危在旦夕了,但更像是等待晉封號才能瞑目,不尊她為皇太後,她死不瞑目啊!」。

鹹豐不知如何回復,但是聽到額娘危在旦夕,僅僅「哦,哦」地應聲,表示聽到了,便快步走入寢宮去探望太妃了。

可奕䜣一直苦苦等待鹹豐帝晉封額娘為皇太後的聖旨,如今聽到鹹豐說「哦」,誤以為鹹豐帝已經答應,因此借此機會,立刻到了軍機處傳達了鹹豐帝的旨意,禮部隨具奏請尊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後。

恭親王傳旨,雖然不是鹹豐的本意,但是鹹豐帝當時的確回復了一個「哦」,也無法再反悔。

況且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如果鹹豐帝拒絕禮部請尊封皇太後的奏章,則會被認為是大不孝,所以不得不依奏,在這一年的七月一日傳旨,尊靜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後」。

雖然明面上是同意了,可鹹豐帝心裏終究是不痛快,他總認為自己是被逼的,這成了他內心的一顆刺。

而恭親王奕䜣為了生母不斷向鹹豐索要太後名分的行為,等於在挑戰鹹豐內心的感情底線,盡管鹹豐一忍再忍,但此時,早已將對恭親王母子最後的親情給割斷了。

鹹豐帝從此對恭親王的防範也愈發明顯,恭親王奕䜣的前途因此被斷送。

靜貴太妃在世時期,雖然鹹豐帝對恭親王奕䜣有所忌憚和不滿,可並沒有表現出對恭親王的敵意。

鹹豐五年的七月,剛被尊為皇太後9天的靜貴太妃,因病去世,終年44歲,當日的下午5點大殮,梓宮奉安於慈寧宮正中。

鹹豐帝命令恭親王奕䜣、怡親王奕垣、文華殿大學士裕誠等為辦理喪儀王大臣,可奕䜣在辦理生母喪事的時候,處處擡高自己生母的地位,這種做法,更令鹹豐想起了兄弟之間曾經發生過的儲君之爭的事情來。

為此,鹹豐帝做了一件讓恭親王奕䜣內心十分惱火和難堪的事情。

鹹豐帝為靜貴太妃擬定的謚號為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後,這八個謚號看起來冠冕堂皇,實際卻令恭親王奕䜣感到難堪。

按照清朝祖制,皇太後初次上謚號應上12個字,並要系先帝的廟謚,道光帝的謚號最後一個字是「成」,所以皇後也應該稱「成皇後」。

而孝靜皇後只上8個字的謚號,並且不系道光帝(宣宗成皇帝)的廟謚,不帶成字,不稱為成皇後,只能稱孝靜皇後,而且神牌不升祔太廟,只是祔奉先殿。

如此一來,等於在強調孝靜「皇後」和真正的皇後嫡庶有別,強調這位太後不是「正牌」,不能享受後代的香火,也得不到宗室的承認。

恭親王奕䜣對此大為不滿,上奏請求鹹豐帝為其生母加謚號「成」,可鹹豐帝卻認為自己已經尊奕䜣的生母為皇太後,已經是報答了養育之恩,畢竟嫡庶有別,況且又不是自己的親媽,能夠尊謚為皇後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成」字是萬萬不能再加的。

為此,恭親王奕䜣大聲斥責鹹豐,並說道:「難道皇上忘了太後的養育之恩了嗎?」

鹹豐冷冰冰回復道:「此乃情禮並盡,無可非議!」

恭親王奕䜣見鹹豐帝固執己見,怒氣摔門而出,為此,兄弟二人徹底鬧翻。

鹹豐五年的七月,孝靜皇後的身後事操辦完成的第二天,鹹豐帝為了出自己憋著的怨氣,更為了打擊奕䜣的氣焰,鹹豐就借口辦理喪儀疏略罪名,將恭親王奕䜣趕出了軍機處,並罷黜了所有重要職務,令其退回上書房讀書,從此對待奕䜣相當冷漠。

鹹豐自然是不願意再起用恭親王奕䜣的,可當時內外交困,形勢嚴峻,沒辦法,兄弟之間的恩怨只能暫時擱置。

在道光帝駕崩七周年忌日那天,鹹豐帝曾經和恭親王奕䜣一同去圓明園祭祀,鹹豐帝授予了恭親王奕䜣蒙古都統的職位,之後,又令恭親王奕䜣代其去太廟祭祖,到天壇祭天。

鹹豐十年,英法聯軍逼近京師的時候,鹹豐帝跑到承德,臨行前命奕䜣為欽差大臣,留守京師主持政局。

鹹豐這樣做,表面看起來是對恭親王的信任,實際卻是對他進行的考驗。

恭親王奕䜣在京城費盡了周折,好不容易才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奕䜣受盡委屈,卻沒有得到鹹豐帝的認可。

【北京條約】簽訂以後,英法聯軍結束京城後,恭親王奕䜣曾上奏報告當時的情況,可鹹豐卻痛責恭親王:

「此次夷務,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見朕弟,已屬不成事體。若復任其肆行無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鹹豐十一年六月初九,鹹豐帝生日,恭親王奕䜣特意上奏表示問候,可是,依舊得到了鹹豐帝的冷淡回應。

就連在鹹豐病重時,鹹豐看了奕䜣請求來承德看望的奏折時,同樣極力阻止,並朱批道:「相見徒增傷感,不必來覲」。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鹹豐帝至死都在猜忌恭親王,一直未釋前賢,以至於死之前也不願意見他一面。

鹹豐帝駕崩後,慈禧太後聯合慈安太後和恭親王發動政變,除掉了八位輔政的顧命大臣,垂簾聽政,把握權柄。

而慈禧太後深知恭親王奕䜣和鹹豐帝之間的種種不和,更得知恭親王奕䜣對生母謚號一事仍然耿耿於懷。

到了同治年間,慈禧太後為了安撫恭親王,以同治帝的名義下旨,給靜貴太妃加了五個謚字,尊封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聖成皇後」,得以系謚宣宗廟謚,稱孝靜成皇後,神牌升祔太廟,終於了卻了恭親王的心願,而這一切,鹹豐帝早已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