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中醫大夫,我常常遇到患者的體質偏寒同時又伴有上火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 脾胃寒濕瘀滯。
脾胃乃是我們人體內的「氣機運化中樞」, 一旦因為寒濕瘀滯導致脾胃氣機運轉受阻,那麽便會引發我們體內水火迴圈的 「路徑」 不通暢。
此時,上半身的火無法順利下降以溫暖我們的身體,下半身的水分也無法充分上升以滋養我們的上身。
因此,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會 頻頻遭遇上火 問題,例如 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眼睛幹澀以及眼部份泌物增多 等諸多不適。
這種情況下,大部份人會選擇服用 清火熱的藥物來緩解病癥。 然而服藥後不僅可能導致腹瀉,而且服藥期間上火癥狀得以緩解,但停止服藥後病情又復發。此外,平時還常常感到 四肢冰冷、腰部酸痛及雙腿寒冷。
由此可見, 在面對脾胃寒濕瘀滯所引起的上火問題時,單純依賴清熱藥物治療無疑是錯誤的。
其根本原因在於 脾胃虛弱、寒濕阻滯, 繼續使用清熱藥物只會進一步損害脾胃健康,使得寒濕問題愈加嚴重,腹瀉、畏寒癥狀越發突出,而上火癥狀則反復發作。
針對這個問題,對於 頻繁發作的上火癥狀,需要著重清除脾胃中的寒濕, 疏通水火迴圈的通路,使我們體內的陰陽精氣能夠更加通暢地執行。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清火方法。
在此,我向各位推薦一款源自 醫聖張仲景的溫通脾胃、散寒化濕的經典方劑——梔子乾薑湯, 該方僅由梔子與乾薑兩味藥材組成。
乾薑
乾薑作為一種 補陽散寒 的中藥材,主要歸屬於 脾胃經絡,具有溫中散寒、化飲散濕、回陽通脈的功效。
具體而言,若我們的脾胃呈現出虛寒狀態,將會導致 全身水液執行失常,從而加劇體內寒濕狀況。 因此,我們應借助乾薑溫中散寒的特性,修復並維護好脾胃這個至關重要的「樞紐」。
針對已存在於中焦部位的寒濕,我們可利用乾薑化飲散濕的功能,將這些寒濕清除,避免它們再次阻塞我們的「道路」。
最後,透過乾薑回陽通脈的功效,我們可以促使全身陽氣在血脈、經絡中順暢流通,避免其僅僅積聚在上半身,導致持續上火。
如果說乾薑是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藥物,那麽梔子則是一種直接針對癥狀的藥物。 梔子本身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效果,對於因熱邪引起的口腔潰瘍、面部紅腫痘痘、咽喉腫痛、眼睛發紅等上火問題均有極佳的療效。
梔子並非僅具備清火的功能,它同時還有化濕的作用。 脾胃內部的濕氣並非僅僅與寒氣相互交匯,同火熱邪氣混合在一起同樣難以消除。因此,我們需要像梔子這樣既能清熱又能化濕的藥物,一舉解決所有問題。
兩味藥材兼具辛溫與苦寒特點,在藥物效能上可互相制約、互相抵消,從而實作標本兼治的目的, 而不會對人體正氣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註意,中醫治療疾病需基於辨證論治原則進行,即使癥狀雷同,也應該辨證後方可使用。 若您的上火癥狀系由實熱證所致,那麽「梔子生姜湯」則並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