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水寒土濕、木郁生風,是大多數難治疾病的根本原因

2024-01-31養生

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的 黃元禦,字坤載,號研農,是清代著名醫學家, 他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中四聖,師法諸人,著醫書十二部,其中【四聖心源】乃黃氏諸書之集大成者。

他在書中寫道: 水寒土濕、木郁生風是大多數難治疾病的主要病機!疑難雜癥都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水寒土濕木郁

黃元禦根據胃燥不敵脾濕,人體陰易盛而陽易衰的疾病認識,提出「濕」「寒」為疾病產生的基礎,所衍生的「 水寒土濕木郁 」病機則為黃師論治諸病的核心病機。

腎主人身之本,脾胃主氣機周旋,肝主疏泄升達,諸臟和諧則諸病不生。然腎水易寒,脾土易濕,肝木易郁,水寒土濕常相因致病,繼而引起木郁,出現一系列病癥。

黃元禦透過溫腎水以煦元陽、燥脾土以固中氣、益肝氣以利樞機,實作水土溫和、肝木發榮、木靜風恬,以達到氣機升降正常的目的,治愈了諸多病癥 ,成為了一位聲震朝野的名醫,乾隆皇帝親書「 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親書「 仁道藥濟」概括其一生。

三陰諸癥——水寒土濕木郁

張仲景的【傷寒論】確立了三陰三陽的六經辯證體系。「 水寒土濕木郁」,恰好與三陰病對應。

腎水寒——少陰 。腎為水火之臟,腎水滋潤臟腑形體,腎陽溫煦形體百骸。若水寒陰盛,則腎陽不升,寒水泛濫,甚則水寒侮土,上犯君火。因此水寒多病心腎陽虛,病如 少陰病 ,出現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脈細欲寐等癥狀。

脾土濕——太陰 。脾胃為後天之本,陰陽升降樞軸。脾土主升,木火隨之生長;胃土主降,金水隨之收藏。因此脾胃不僅運化水谷精微以滋養布散周身形體,亦協調全身臟腑的氣機升降、功能的和諧條暢。若土濕樞滯,可見如 太陰病 諸癥,肝脾郁陷,見自利,時腹自痛,胃逆見腹滿而吐,食不下。

肝木郁——厥陰 。肝主疏泄條達,肝木生於腎水而長於脾土,故黃師日「水土溫和,則肝木發榮,木靜而風恬」。木郁克土,加重土濕,生腹痛、泄瀉等病。如病 厥陰病 ,木火郁動,心中疼熱,損耗心液,木火刑金,損耗肺津,故見消渴,土濕木郁,疏泄無度,故見下之利不止。

血瘀——腎寒脾濕,肝血不升

「怪病多痰、怪病從瘀」,痰瘀互結,是現代難治疾病的常見原因,纏綿難愈或變生他病。同樣,痰、瘀皆由「水寒土濕木郁」而來。

氣血皆由中土脾胃之氣所化,氣得肺之清涼,則清則調暢、熱則郁蒸;血得肝木之溫暖,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氣屬陽,血屬陰,氣血變化也在陰陽升降之中,陰陽升降寓於中氣變化。

【四聖心源·血瘀】曰:「坎陽虛虧,不能升發乙木,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黃元禦指出 血瘀的根本病機為陽虛水寒,土濕滯陷,脾氣遏抑,致溫氣頹敗,肝血不升,陷則凝瘀。 血實則上升,升則氣血暢通;血虛則肝脾不升致下陷,陷則血凝而瘀。

凡是出現肌膚枯槁無澤,眼角青黑者均是肝血瘀滯的表現。因肝木之火上升之道被遏,相火下陷,郁而化熱,則出現肝熱,而脾腎濕寒。

故治療宜清上而溫下,溫水則木暖,燥土則太陰升,清木則郁熱散;濕寒得除,郁熱得清,肝脾復升,中氣暢運,則血瘀消,癥狀除。

痰飲——陽衰土濕,氣滯津凝

【四聖心源·痰飲根原】雲:「痰飲者,根原於土濕……氣不化水,則郁蒸於上而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大凡陽虛土敗,金水堙郁,無不有宿痰留飲之疾。」

痰飲之病根源於土濕,太陰脾陽衰敗,寒濕困土 ,戊土右轉失政,肺氣壅滯,則氣不化水, 水濕郁積於上而成痰 ;脾不升清,肺氣壅滯,不能化水,則腎寒不化氣, 則聚積於下成飲 。脾虛濕困,水谷不運,停聚脾胃,致脾肺之氣,郁而不宣,滋生痰濕。

在上之痰,火性炎上,郁久化熱,多半成濕熱,在下之飲,純屬寒濕,上熱下寒,治宜燥土瀉濕,利氣行郁,溫清並用。

雜病泄利——中土濕寒

各種雜病諸如腹痛、腰痛、胸痛、泄利,也與「水寒土濕木郁」脫不開關系。

腰為水位,腹為土位。腎水不溫肝木,木陷於水,腰為水之所在,病腰痛;土濕中氣升降失常,肝木不升郁克脾土,病腹痛,膽木相火不降,病心胸痛。 可見水寒土濕是病癥發生的本因,木郁不達則是動因 ,黃元禦立法燥土溫水解郁,治痛三方均用甘草、茯苓培土瀉濕,桂枝疏木郁。

黃師認為雜病泄利多屬中土濕寒,脾不散精,水液難以經由脾、肺、膀胱代謝,反而趨向二腸,水谷混合,最終使水谷摧註而下成為泄利,兼證多因木郁,如木氣盤郁生脹滿,或木郁欲泄生疼痛。

他指出治療內傷雜病,首在顧護中氣,中氣是指中焦脾胃之氣,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黃氏稱之為「軸」。中氣如軸經氣輪,旋轉升降是平人。只有人體的「軸」不出問題,氣機升降才能正常。一旦這個「軸」出了毛病,那麽人體氣機升降就會失常,而諸證蜂起。

對治之法:燥土暖水,升達木氣

黃元禦於【四聖心源】中以「水寒土濕木郁」為核心病機,治法透過「燥土暖水,升達木氣」來論治。

一、甘草、茯苓、乾薑共扶脾胃

甘草為補虛培土核心用藥,配合升達、降斂之品可使一氣周流。茯苓瀉水燥土,沖和淡蕩,燥土運津,土濕所致諸證皆宜。乾薑可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乾薑又長於降逆升陷。

「百病之作,率由土濕」。胃主降濁,脾主升清,若脾土有濕,中焦運化失職,則升降失常,致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所以「醫家之藥,首在中氣」。黃氏的對治之法旗幟鮮明:燥土暖水,升達木氣 。

土濕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核心,不培土則不能達木,不培土則不能降金,立論「水寒土濕木郁」,處方皆以培中燥土為核心。 甘草補佐,茯苓瀉濕,乾薑暖土運中焦。三藥為黃師最常使用的藥物,於【四聖心源】處方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二、桂枝、牡丹皮、白芍疏肝潤木

桂枝溫散發舒,性與肝合,得之臟氣條達,經血流暢,是以善達脾郁;牡丹皮辛涼疏利,可行血瘀,清風熱;芍藥具清斂之功,可斂汗泄營血,亦可清相火心煩。

三、附子、乾薑暖脾溫腎

附子、乾薑為黃師常用藥對,用之溫水暖土。

總之,水寒土濕、木郁生風是大多數難治疾病的主要病機,黃元禦透過溫腎水以煦元陽、燥脾土以固中氣、益肝氣以利樞機,實作水土溫和、肝木發榮、木靜風恬,以達到氣機升降正常的目的,治愈了 諸多病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