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內蒙古草原的蒙古族的藝術家,與草原有著天然的聯系和「根」性的情感。我的油畫創作同樣如此,就如其他蒙古族藝術家一樣,選擇草原作為藝術的母題,應該說是一種先天的自覺。
我出生、成長於蒙古語稱之為「塔木琴塔拉」的蘇尼特草原,這片草原給予我生活的滋養和藝術創作的源泉。蘇尼特草原曾經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優良草場,而今卻是屬於幹旱少雨的半荒漠化草原……春天的沙暴,夏秋季的幹旱,冬天的風雪成為對草原環境最深刻的記憶。在審美意義上,蘇尼特草原的風貌透露著一種蒼涼、蒼勁和宏博的意象,也養成了這裏的牧民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中形成的勇於開拓、克堅攻難的精神和樸厚、豪邁、剛毅、勇敢的氣質。
力求透過表象的風情、風俗努力進入蒙古族精神內核,是我在藝術創作中一以貫之的表述原則。當然,這樣的追求在藝術中是要不斷堅持和思考的,是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究提煉的。在近年來的創作中,我力圖透過提升藝術語言的表達來實作自己在這方面的思考,例如在【無盡的黃昏】【黃昏的雲】【詩與遠方】等作品中,經過畫面構成的處理和在色彩、造型方面的概括提煉,描繪孤獨中遠行的形象。
在繪畫創作中,諸如寫實與寫意、理性與感性、具象與抽象等等絕不是簡單地對立,他們之間有著種種聯系,相輔相成。一件具象寫實的作品可能需要藝術家在色彩、構成等抽象的關系中做出自己的探究和判斷,看似肆意揮灑的塗抹也許要理性地進行思索。故而,我力圖在具象寫實的作品中更多關註繪畫語言的抽象因素,在理性嚴謹的形象塑造中體現某種寫意的表達。一個成熟的油畫藝術家應當將技法和功夫隱藏在藝術表達的背後,透過形象與描繪自然流露。當然,這是一個藝術家一生的課題。有人說藝術是一場修行,其實,藝術學習和創作的過程同樣是漫長的探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
草原的變化對這一母題的藝術創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許多藝術家在繪畫創作中體現了一種傾向,草原似乎成為一種個人傳達感受和進行藝術追求的「符號」。氈房、牧人、蒙古馬這些代表草原的事物在當下的藝術作品中展露出的不再是濃郁的草原風情和風俗,而更多的是藝術家對草原生活和草原變遷,乃至所處社會環境的個體感受和理解,草原,越來越成為藝術表達所借助的文化符號。同樣,在我的一系列作品中,有意展現了這樣一種思考,試圖透過【困馬系列】和其後的作品,對這樣的現實進行藝術上的探討和追問。
(文/胡日查)
作品欣賞
【搏克系列三】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搏克系列五】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無盡光芒】 200x160cm 布面油畫 2019
【蘇尼特的黃昏】 180x117cm 布面油畫 2018
【躍】 150x130cm 布面油畫 2021
【靜謐系列二】 60x80cm 布面油畫 2021
【石人與白馬】 120x100cm 布面油畫 2018
【手稿1】38x27cm 紙本丙烯 2020
【西部之光】 190x120cm 布面油畫 2022
【子夜】 100x120cm 布面油畫 2017
【黃昏的守望者】150x130cm 布面油畫 2022
【手稿13】 25x20cm 紙本素描 2021
【手稿14】 25x20cm 紙本丙烯 2021
【手稿2】 34x27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3】 28x17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4】22x37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15】 37x23cm 紙本丙烯 2021
【搏克手】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搏克系列二】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搏克系列六】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8
【峰】 180x150cm 布面油畫 2017
【黃昏的眺望】 110x120cm 布面油畫 2015
【困馬系列四】 150x65cm 布面油畫 2008
【博克頌】 150x300cm 布面油畫 2018
【手稿6】 23x20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9】 27x18cm 紙本丙烯 2022
【手稿10】 27x15cm 紙本水彩 2022
【手稿12】 38x20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11】 38x27cm 紙本丙烯 2020
【手稿5】 31x17cm 紙本素描 2020
【暖陽】布面油畫
【詩與遠方】150cmx150cm 布面油畫
【無盡的黃昏】180cm×150cm 布面油畫
(來源:綜合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東西文藝)
畫家簡介
胡日查, 蒙古族,1979年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現為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