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清明丨春和景明,追憶故人,願人間天上共安康!

2024-04-04文化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2024年4月4日

甲辰龍年二月廿六,星期四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與清明在同一天,中國人的節日裏,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來歷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

【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約在唐代時,清明節融合了上巳節踏青的內容,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裏騁足青青原野,也是轉換心情的一種方式。

唐代大詩人王維有詩雲:「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宋代沿續了前代的寒食清明習俗,清明節成為了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唐代時,寒食清明放假四天,後來沿續到七天。宋代時規定放假七天。可見清明節歷來被人重視。

至此,清明節成為融合「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三侯

一候桐始華

此時桐樹開始開花。純白的桐花迎風開放花開花謝、幾許年華。

二候田鼠化為鵪

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

田鼠為至陰之物,鴽鳥為至陽之物。

田鼠化為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

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清明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

01

祭祀

/ QingMing

在這一天,我們為先人掃墓,既是禮敬祖先,不忘前人的偉大奉獻;也是慎終追遠,寄托後人的無限哀思。

02

踏青

/ QingMing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清明時節,除了掃墓。另一項重大活動就是踏春了。四月春回大地,各地春色正好,我們既要緬懷先人,更要把握當下。

03

插柳

/ QingMing

諺語雲:「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在古人的觀念中,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因此,清明插柳戴柳,主要是為了辟邪之用。

04

放風箏

/ QingMing

四月,春暖花開。

人們會把自己的疾病和苦難寫在風箏上,待風箏飛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隨風而去。

所以,放風箏除了是一種娛樂活動外,更有祛除晦氣之意。

清明食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

01

青團

/ QingMing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

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02

清明果

/ QingMing

安徽、江西等中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吃清明果。

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其二,清明果裏面的餡多為五香幹、筍幹等,是鹹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03

螺螄

/ QingMing

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

04

桃花粥

/ QingMing

除了上面幾種流傳至今的清明傳統美食,古人還會在清明節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

唐馮贄【雲仙雜記】詩雲:「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

清明寄語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清明祭掃,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習俗。

我們在祖先的墳前除草祭掃,放上供品,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捧花,低聲細訴對親人的思念。

中國人祭祖,或許相信的不是鬼神靈魂,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裏。

清明節真正的意義,除了勿忘,還有珍惜。

珍惜當下的大好時光,珍惜眼前的親朋好友,珍惜自己的一切擁有。

好好活著,好好活下去,才是對故人最好的祭奠。

生活還得繼續,哀思過後,且歌且行,迎接春天,繼續自己的人生之旅。

細雨紛紛,煙柳垂淚,行人斷魂,是對逝者的緬懷;

萬物生長,惠風和暢,天清地明,是對生者的祝福;

萬物有靈,春發幾枝,惟願人間天上共安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看開當下,心向美好,便可重獲新生。

清明節,讓我們為天堂的親人送去一盞明燈,願他們從此沒有傷悲,也願你我不負當下,幸福余生。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謝謝!E-mail:[email protected],電話:0377-627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