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問世1200年,從未被超越

2023-12-06文化


你知道古今最好的七言律詩是哪一首嗎?

是毛主席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

還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公元767年,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寫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被很多人認為是唐朝七律的壓卷之作。

明朝著名學者胡應麟說: 「此詩當為古今七律第一」。

那麽這首詩憑何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風急葉落,鳥飛猿鳴。

杜甫登高遠眺,幾聲淒厲的猿鳴聲引起了他的愁緒。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他千裏迢迢投奔唐肅宗。

途中他被叛軍抓住,他想盡一切辦法逃脫。

最終,他找到唐肅宗,唐肅宗授予他左拾遺的官職。

正當他以為能施展抱負時,卻因給房琯鳴不平被貶。

仕途的失意,讓他備受打擊,但幸運的是他有朋友。

公元761年,他到成都,在高適和嚴武幫助下,生活日漸好轉。

而如今,他的朋友們相繼去世。

幫助自己的嚴武,同遊山水的李白,美好回憶仍在,人卻生死相隔。

他一身風雪,見此蕭條的秋景,怎能不愁?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眺望遠方,那木葉無邊無際、蕭蕭而下,江水奔流不息、滾滾而來。

「無邊」、「不盡」寫的是木葉和長江,也是他的愁苦之情。

時光無情,催落樹葉,也讓他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

他的 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如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

詩中前四句描繪出一幅蒼涼的秋江圖,對仗工整,不僅上下句對偶,而且句中也對仗工整,如「天」對「風」,「高」對「急」。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秋風卷起重重思念,他想念萬裏之外的長安。

「常作客」說明他沒有家,「多病」一是說心病,他年近花甲,卻壯誌未酬;二是說疾病,他患有「消渴病」和「風痹之癥」。

這句話短短十四字,竟蘊含八層意思:

一悲漂泊異鄉;二悲萬裏作客,飄泊異鄉就罷了,還離故鄉萬裏,恐怕此生難回;三悲常作客,說明他流亡很久;四悲,不在家鄉又遇上蕭瑟的秋天,換做旁人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五悲,親朋遠離;六悲,登樓遠眺,只看見萬物雕敝;七悲,疾病纏身;八悲,百歲光陰已被耗盡。

久客孤獨、悲秋苦病、人在暮年、離鄉萬裏、人間的至苦盡數在這十四字中。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正是因為他歷經一生苦難,所以才兩鬢斑白。

他想喝酒,解一解心中的千愁萬緒。

可他老病纏身,只能默默咀嚼 人生沈重的苦難。

這首詩到此擱筆,在字句上全用對偶,不僅兩句互對,當句又自對,並且字數有限卻包含多層含義。

在結構上,它也非常緊湊,頸聯中的「萬裏悲秋」承接前面秋天的景象,「百年多病」引起下文多病潦倒。

是以,這首詩歷來備受贊譽。

在三十一年前,杜甫還寫過另一首登覽之作。

公元736年,二十四歲的杜甫四處漫遊。

在途中,他看到泰山直入雲霄,雖未登山,但早為凜然之氣所震撼。

他心中豪情激蕩,吟道: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他發誓要登上巔峰,俯覽群山。

而如今,他只能感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雖仍有輔佐君王之誌,可他早已滿頭白發,連濁酒都無法入口了。

杜甫,這個在歷史長河中閃耀了千年的名字, 他經歷過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有過「感時花濺淚」的心酸,他希望能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雖壯誌未酬,吟著「長使英雄淚滿襟」,但從末忘記與國同憂。

他將人生的坎坷化為這首【登高】,這首詩雖基調悲涼,但境界闊大雄壯。

即使痛苦,也痛苦得有盛唐人的氣象,所以這首詩在情感上不是悲涼,而是悲壯。

撒貝寧說: 「人生如一場修行。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哪怕畏途巉巖不可攀,也要會當淩絕頂;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誌固常在。」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艱難的時光。

或許如杜甫一樣,懷揣誌向多年,未能實作;或許在異鄉打拼,始終沒有一個家。

但這些困難,放到浩渺的人生當中只能算作一粒細沙。

只要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終會踏過泥濘,笑著走出來。

(素材來源:微信公眾號 古典文學與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