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說文解字】第817課:「病入膏肓」的「肓」是什麽意思?

2024-06-23文化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肉」部的三個漢字:「脣、脰、肓」。三個字中,只有「肓」是現代漢語通用字。我們所熟知的成語「病入膏肓」會用到這個字。

1、脣。讀chú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脣,口耑也。從肉,辰聲。」形聲字。本義是嘴唇。

實際上這個字的字義,在現代漢語就是「唇」,只不過【說文解字】另外在「口」部收有「唇」字。其本義是「驚」(見前面的第180課)。這裏的「脣」,它的本義才是嘴唇。因此,如果我們在寫篆書時,遇到嘴唇義時,用字要用「脣」,不能用「唇」。

(嘴唇)

【釋名·釋形體】:「脣,口之緣也。」【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魯國是齊國和晉國的嘴唇,唇亡齒寒,這是您所知道的。這也是成語「唇亡齒寒」的出處。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以上兩處,今本皆作「唇」。

脣在本義之外,還有兩個用法:

(1)圓狀物的外圈。【字匯補·肉部】:「脣,器之外環曰脣。」沈括【夢溪筆談·技藝】:「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錢脣,指銅錢的外圈。

(2)邊。杜甫【麗人行】:「頭上何所有?翠微㔩葉垂鬢脣。」頭上戴的是什麽珠寶首飾呢?翡翠玉做的花飾垂掛在鬢邊。如果把這裏的脣譯作嘴脣,是錯誤的。

脣的小篆寫法如圖:

2、脰。讀dòu。【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脰,項也。從肉,豆聲。」形聲字。本義是頸項。就是俗語說的脖子。

【玉篇·肉部】:「脰,頸也。」【左傳·襄公十八年】:「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杜預註:「脰,頸也。」晉國的州綽追上來,用箭射殖綽,射中肩膀,兩枝箭夾著脖子。

本義之外,脰還有其他用法:

(1)咽喉。【釋名·釋形體】:「咽,咽物也。或謂之[月嬰]……青、徐謂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

(2)錯。【廣雅·釋言】:「脰,錯也。」

(3)肴饌。【廣雅·釋言】:「脰,饌也。」

脰的小篆寫法如圖:

3、肓。讀huāng。【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肓,心上鬲下也。從肉,亡聲。【春秋傳】曰:‘病在肓之下。’」形聲字。本義是古代醫家指心臟與膈膜之間。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心下鬲上也。下上各本互訛。」所以,這裏的「心上鬲下」,應當是「心下鬲上」。這裏的【春秋傳】指【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灸不能用,針達不到,藥物的力量也達不到了,不能治了。這也是成語「病入膏肓」的出處。

「病入膏肓」通常指病情已經危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用以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可以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這裏的「肓」,即指心臟與膈膜之間也。「膏」指膏脂、油脂。

王筠【說文句讀】:「李氏威曰:案【針炙國經】椎骨諸穴:心腧二穴,在第五椎下;鬲腧二穴,在第七椎下,是鬲下於心。間一椎,又第四椎下,謂之膏亡腧;第七椎下,謂之鬲關,是肓在鬲上甚明。」這裏說的是膏肓穴的位置。如圖:

【晉書·孫楚傳】:「夫療膏肓之疾者,必進苦口之藥。」

肓的小篆寫法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