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看了王陽明的心學才懂: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這個"心結"

2024-07-21文化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

人生在世,困難和挑戰必不可免。

有時,困難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

有時,挑戰來自他人的競爭和阻礙。

我們往往會將他人視為敵人,將外界視為障礙,

其實,真正阻礙我們前行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心結"。

這個"心結",就是我們內心的欲望和執念,

就是我們心中的妄想和雜念。

它讓我們迷失方向,背離本心,

無法真正地認識自己,從而把握人生。

這一點,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心學中,

有著深刻的闡述和揭示。

01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在他看來,人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根源。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至善至美的本性,

都有著通往真理的明燈。

但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內心往往被各種欲望和雜念所蒙蔽,

被各種執念和妄想所束縛。

我們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光明,聽不到自己本性的聲音。

我們被外物所困,被欲望所驅,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偏離了正道。

在王陽明看來,這些欲望和執念,就是我們內心的"心結"。

它們就像一層層的迷霧,遮蔽了我們的心靈之眼;

它們就像一座座的高墻,阻隔了我們通往真我的道路。

比如,有些人被名利所惑,不惜以身試法,最終身陷囹圄;

有些人被嫉妒所蒙,處處與人爭鬥,最終導致人際關系的破裂;

還有些人被欲望所驅,沈湎於聲色犬馬之中,最終喪失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這些,都是"心結"在作祟;這些,

都是內心的困頓和迷失。

02

那麽,我們該如何戰勝這個"心結",

該怎樣找回內心的明燈?

在王陽明看來,關鍵在於"致良知"。

所謂"致良知",就是要喚醒我們內心的良知,就是要去除心靈的蒙蔽,

讓我們的本心重新發出光芒。

這需要我們經歷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省察自己,觀照自己。

我們要學會時時刻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心。

每當我們發現自己被欲望所驅使,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被妄念所困擾,我們就要及時地警醒自己,調整自己。

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駕馭自己的情緒,讓內心重新回到平靜和澄明的狀態。

這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透過持續的修身養性,不斷的內心覺察,

我們才能漸漸地看清內心的"心結",逐步地接近本心的光明。

正如王陽明所言:"吾心之良知,即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則事事物物,莫非天理矣。"

當我們真正喚醒了內心的良知,真正看清了心靈的本性,我們就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不變的道法和真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惑、不迷、不困。

03

致良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殊為不易。

它需要我們有深刻的自我認知,需要我們有持續的自我反省,更需要我們有不懈的自我超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剛強的意誌,有堅韌的毅力。

因為"心結"的誘惑是如此之大,欲望的力量是如此之強,稍不留神,稍有懈怠,

我們就可能重新陷入迷失,重新被"心結"所控制。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警醒,時刻保持反思。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體察自己的言行,去觀照自己的內心。

我們要問自己,這件事是否符合道義?

這個念頭是否源於本心?

唯有透過不斷地自我對話,不斷地自我省察,

我們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才能真正地戰勝"心結"。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以寬容和善意的心態,去對待他人,去面對世界。

當我們內心充滿了愛和包容,當我們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差異,

我們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是非和沖突,就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的喜悅和滿足。

這,也是致良知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也是戰勝"心結"的一個重要法門。

04

親愛的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心結"的困擾,都難免會經歷迷失和掙紮。

但我希望你能記住,真正阻礙我們前行的,從來不是外在的敵人,而是內心的"心結";

真正束縛我們自由的,從來不是他人的桎梏,而是自己的執念。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學習王陽明的心學,一起開啟致良知的修行。

讓我們學會時時反思,學會不斷自省。

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覺察自己的言行,去聆聽內心的聲音。

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了自己,當我們真正覺醒了良知,

我們才能看清"心結"的真面目,才能找到通往本心的道路。

學會以寬容和善意,對待他人和世界。

當我們內心充滿愛和慈悲,我們就能化解內心的仇恨和嫉妒;

當我們能夠包容差異,理解多元,我們就能在人際交往中,收獲更多的歡喜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