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丹青」、「殺青」、「踏青」辨析

2024-04-14文化

蒙古入侵南宋

「汗青」、「丹青」、「殺青」、「踏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重要的幾個概念,在閱讀古代文學作品時經常遇到,現辨析如下:

汗青: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把字寫在竹簡(竹)、木牘(木片)上,故簡牘就是那時的書。選割下來用於寫字的青竹要經過處理,首先是用火燒讓竹子「出汗」,即脫水。這樣,竹簡幹後不但容易書寫,而且不會被蟲蛀。所以「汗青」就成了竹簡的代稱,引申為「書冊」、「史書」。如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照汗青」就是「照耀史書」,意為:「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形象」。

文天祥詩句

丹青:「丹」指丹砂(朱砂),「青」指青臒(huò²,石青),是兩種礦物原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古人常用這兩種礦物制做顏料。因古代繪畫中朱色、青色皆為常用顏色,所以稱畫為「丹青」,如【漢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後來也用「丹青」泛指繪畫藝術,如【晉書·顧愷之傳】:「尤擅丹青」。古詩中常見的「丹青手」也就是畫匠畫師的意思。因為丹青不易褪色,故史學家常以此來比喻一個人業績昭著。又因為丹冊多用來記勛,青冊多用來記事,所以「丹青」也用來指「史冊」、「史書」。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詩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意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忠貞之士的節操就顯現了出來,他們的英雄事跡被記入史書,垂名後世。

山水丹青

殺青:在古代,紙未出現時,著書先將初稿寫在青竹的表皮上,青竹的表皮比較光滑,如果要修改容易將原來的字跡擦掉。待定稿後,將竹子的青皮削去,露出竹白,將字寫在竹白上,字跡吃入竹白之後不容易磨滅。在古代「殺」字有「削、刮」的意思,所以後來人們就習慣用「殺青」代指書籍定稿。有時引申為「做完某件事情」。另外,「殺青」還用來指茶葉加工中的頭道工序,即把剛摘下來的嫩葉用高溫烘幹,抑制其發酵,以保持鮮茶的綠色.

踏青:指到長滿青草的郊外遊玩。中國古代民間有踏青的習俗,很多文學作品都有體現。如:唐代杜甫【絕句】:「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馮應京【月令廣義】:「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遊冶。」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初郡人遊賞,散在四郊」。古代以清明節為踏青節。

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