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現在上墳也變了,今年清明回村掃墓,發現了4個怪現象:變味了

2024-04-05文化

今天是清明節,在北方,很多人都會在這天去上墳,我們老家也是在今天上墳,現在我剛上墳完回到家,一路上也碰到了不少許久未見的村裏人,大家寒暄幾句,不過回家後我琢磨著,怎麽今年的清明似乎有點反常呢?

有些東西在悄然變化著,到底是什麽時候在變化,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覺,現在上墳也變了,今年清明回村掃墓,發現了4個怪現象:真的是變味了!你村也是這樣嗎?

一、今年清明上墳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少了

在清明節前一個星期,我爸就給我打電話,說讓我看著時間早點回家,我請假了假後,就趕快往家裏趕,在家裏呆了幾天了,發現回村的年輕人實在是再少了,村裏都是老人在溜達,跟他們聊天:「你家孩子今年不回來嗎?」「不用回來,回來啥,我自己上墳就行了,他們也不願意回來呀!」村裏老人是這樣說的。

今天上墳時,我也發現了上墳的幾乎都是老人,基本都沒有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我是跟我爸我媽一起去上墳的,路上碰到的都是年邁的老人,倒顯得我有些格格不入了!

不禁感慨,今年清明上墳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少了!等老人老了走不動了,這些年輕人會選擇回來上墳嗎?

二、上墳供品也變少了

今年上墳的時候,我們家給祖先準備了雞鴨豬鵝,炒了一道豆腐和應季的蔬菜,帶了一瓶黃酒和一些水果,還有很多紙錢,東西太多,我自己一個人拿不完,就讓我爸也拿了些。

一路上,村裏人看著我們的「大陣仗」,有些驚訝也有些羨慕,紛紛笑著問道:「上墳帶這麽多東西啊!」我一看他們幾乎都是挎著小籃子,有些疑惑,問道:「你們帶了啥?」「炒了個豆腐,帶了一碗粥。」我有點好奇為啥要帶這麽少的東西呢?

聊了幾句後,才知道原因。現在他們老了,年輕人也不願意回來,上墳路也比較遠,他們根本沒有體力帶那麽多東西,只能隨便帶兩樣應付一下。

而肉類的東西村裏老人平日裏都舍不得吃,也不會買,一般是等到孩子回村的時候才會買一些,像祭祖的節日,他們也是不會買的,因為做了自己就要吃,他們也不太願意吃肉,感覺自己一個老人吃太奢侈了,所以供品才會如此樸素,可能也是與老一輩人節儉的思想有關。

三、上墳地變成了熱鬧的聚餐地

我們家的祖墳沒在我們村,是在兩個村子中間的荒地上,附近也有別家的墳包,這不我們在上墳的時候,還碰到了別的村的人上墳。

他們上墳是全家老小都出動,還有兩個小孩子,這雖然是好事,顯得重視上墳這件事,但有些現象確實讓我感覺不妥,也有些心酸。

小孩子在上墳時一直哭鬧,一哭鬧,家裏人全都圍著小孩子,想著法逗小孩子開心,並且他們在上墳時,有些儀式也不太註意,很多都是應付了事,把上墳地當成了聚餐地,一大家子在祖先墳頭嘻嘻笑笑的,燒完紙後,小孩子跑過去踩紙灰,還拍著自己家祖先的墓碑,家裏人看到這種情況不僅不訓斥,反而都哈哈大笑,一家人在那裏「聚餐」完後,留下垃圾陪著祖先走了。

這樣還叫上墳嗎?上墳本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應該把祖先放在第一位,他們本末倒置,反而成了聚餐,把小孩子放在首位,一切以小孩的開心的為先,這真的對嗎?傳統文化還怎麽發揚下去?

四、大家族也變成了各祭各的

像在以前,清明節的時候,祭祖都是一個家族一起出動,也非常的重視,家族裏的長輩都會張羅祭祖這件事,讓年輕人早點回家,上墳時,大家一起祭拜,隆重嚴肅又熱鬧。

到了現在,很多都是各自去上自己家的墳,上墳路上碰到了,大家也只是簡單的打個招呼,也不會結伴而行了。

我們楊姓家族,在我們村裏是個大姓,記得我還小的時候,一次上墳有幾十個人一起去,雖然我當時不懂,但是長輩會按照順序上墳,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場面很嚴肅,我們這些小孩子根本不敢嘻嘻哈哈的,乖乖的照做。

現在可再也沒有這種場面了,家族列特高望重的長輩管不住年輕人了,打電話讓他們回來,他們還各有說辭:「工作太累了,不想折騰!」「老板不批假!」等,老人也沒辦法,只能由著他們來!慢慢的,就發展成各祭各的了,冷冷清清的。

在上墳時,很多人上墳不放鞭炮了,一點也不熱鬧,沒有之前那種節日味兒了,可能這與一些地方的禁止放炮的政策有關!

只是,這些現象反而讓清明節這個節日變得越來越冷清了,節日不像個節日,以後還能好好傳承下去嗎?

你有什麽看法呢?你們那裏有什麽習俗和現象呢?